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心室肥厚的诊断特点。方法记录和分析5000例常规单导心电图,分别统计左心室肥厚及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检出左室肥厚47例占0.94%,右室肥厚30例占0.6%。结论小儿左室肥厚比小儿右室肥厚发生率多见,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大通常伴有相应心房的肥大,故心房肥大时常提示可能有心室肥大。

  • 标签: 小儿左心室和右心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包炎临床表现和电学特征。方法对24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和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包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在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均有区别。结论急性心包炎患者可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和电学演变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 标签: 心包炎 心电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把3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监测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采用动态监测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电检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心病时,动态监测比常规电检查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的是散点图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分析散点图的准确率。方法: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当中采用了本院2019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实验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将患者的诊断数据制成散点图,结合诊断结果判断散点图的准确性。结果: 经实践分析得出通过心散点图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准确率高达99%以上,除了个别数据存在误差以外,其他数据都较为准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散点图对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具备较高的实际效益且操作起来相对较为简单,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方法,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室上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监测技术与护理。方法对需要进行监测的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论室内要求保持温度不低于18℃,以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干扰。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或半坐卧位。各电极安放的位置正确,并尽量避开除颤时电极板放置的位置。密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每天定时回顾患者的24小时监测情况并及时记录。对躁动的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落及导线打折缠绕。

  • 标签: 心电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传输监测(TTM)对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进行TTM检查。结果168例中94例(56%)出现心律失常,72例(43%)出现晕厥发作,48例(28.6%)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晕厥的发生中更常见。晕厥检出率与监测时间有关,延长监测时间大大提高晕厥的检出率。结论电话传输监测对晕厥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晕厥 心律失常 诊断 电话传输心电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在病态窦性停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29例,占38.1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 标签: 心电诊断 窦性停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应用同步蓝牙诊断系统对电信号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MAC诊断组和同步蓝牙诊断组,分别采用MAC诊断系统和同步蓝牙诊断系统进行诊断。结果与MAC诊断组相比,同步蓝牙诊断组的Ⅱ导联中的R波幅度、V5导联P波和S波幅度相对较高。结论为了提升电信号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应加大对同步蓝牙诊断系统的应用力度。

  • 标签: 同步蓝牙心电诊断系统 电信号 波幅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向量(VCG)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和敏感性。方法观察20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变化,并对比VCG变化阳性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改变阳性率。结果T环振幅小于QRS环振幅的0.2者观察组116例,阳性率58%;对照组29例,阳性率29%。此116例中ECGT波改变49例,阳性率24.5%。VCG的改变比ECG的改变的阳性率高。结论VCG的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向量心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散点图对心律失常快速诊断的价值。方法:按回顾分析法选择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1月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诊断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一共抽取研究样本量为100例,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该组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样本数量选取为50例,另一组为常规组,该组使用常规电检查,样本数量同样选取为50例,之后对比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动态心电图更加方便且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心电诊断 心律失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电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鉴别。结论在某些情况下,异位节律点的兴奋性中度增高,或异位节律自身性心动过速,发出的激动超过了窦房结的频率(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为慢,但比异位节律点自身的固有频率为高),称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亦称为加速的逸搏心律、快速自主节律、加速型异位自主节律等。这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消失较慢,不易被察觉。

  • 标签: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电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向量(VCG)在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中的价值。方法以超声心动图(UCG)为标准,对112例左室肥厚(LVH)的VCG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与ECG进行对照,评价VCG对左室肥厚(LVH)的诊断价值。结果UCG诊断LVH敏感性、准确性及特异性均高于VCG、ECG;ECG诊断LVH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及准确性低;VCG诊断LVH敏感性及准确性均高于ECG,但特异性低于ECG。结论VCG在HLVH早期诊断中明显优于ECG,可以弥补ECG在诊断HLVH中的不足,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广泛应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心电向量图 敏感性 准确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研究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20例。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10例,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50.0±5.0岁。分析患者连续24h心电图数据。结果本研究一共20例患者,其中房性并行心律患者24h内心律失常在总搏中占比达到0.7%-1.3%;室性并行心律患者24h心律失常在总搏中占比达到2%-20.4%。结论在心散点图中,Lorenz散点图更有利于快速诊断心律失常,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心电散点图 心律失常 快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房颤动态心电图与散点图诊断的结果。方法选择100例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对上述患者均采用房颤动态心电图与散点图检查,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出单纯性心房颤动的患者为67例,房颤伴房扑的患者为1例,房颤伴频发室性早博的患者为26例,而房颤伴交接性逸搏的患者为6例。散点图诊断单纯扇形的患者为70例,扇形伴有格子行的患者为8例,扇形伴平行x、y轴的线状图形的患者为20例,而扇形伴曲尺形的患者为2例。结论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都是用于诊断房颤的有效方式,需要二者联合使用,才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房颤动态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监测产生的实际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2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穿戴式监测,并将心内生理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穿戴式监测准确率,漏诊率。结果:穿戴式监测漏诊1例,漏诊率5%,准确率95%。穿戴式监测准确率和漏诊率较高,和最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诊断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监测能够减少漏诊率 增加心率失常的捕捉率,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 标签: 穿戴式心电监测 不明原因晕厥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监测产生的实际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2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穿戴式监测,并将心内生理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穿戴式监测准确率,漏诊率。结果:穿戴式监测漏诊1例,漏诊率5%,准确率95%。穿戴式监测准确率和漏诊率较高,和最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诊断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式监测能够减少漏诊率 增加心率失常的捕捉率,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 标签: 穿戴式心电监测 不明原因晕厥 诊断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