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监测产生的实际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2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穿戴监测,并将心内生理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穿戴监测准确率,漏诊率。结果:穿戴监测漏诊1例,漏诊率5%,准确率95%。穿戴监测准确率和漏诊率较高,和最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诊断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监测能够减少漏诊率 增加心率失常的捕捉率,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 标签: 穿戴式心电监测 不明原因晕厥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监测产生的实际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2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例患者均进行穿戴监测,并将心内生理检查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穿戴监测准确率,漏诊率。结果:穿戴监测漏诊1例,漏诊率5%,准确率95%。穿戴监测准确率和漏诊率较高,和最终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诊断不明原因晕厥采取穿戴监测能够减少漏诊率 增加心率失常的捕捉率,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 标签: 穿戴式心电监测 不明原因晕厥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本文依托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面向职业驾驶员的穿戴数据采集及个体状态异常分析关键技术研究》。目前职业驾驶员肇事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而对于职业驾驶员这种长时间疲劳驾驶,具备明显行业特征的群体缺乏主动的交通安全研究。针对现有研究上的空缺和不足,本文面向公路运营行业职业驾驶员,基于可穿戴监测设备,采集驾驶过程中的职业驾驶员数据,并进行心功能、疲劳程度和精神压力分析,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缺。

  • 标签: 职业驾驶员 穿戴式设备 心率变异数据 疲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一款可穿戴记录仪和一款可穿戴动态记录仪的监测记录结果,评估前者的幅频响应的准确性和两款记录仪的人体实测信号的一致性。方法输入两组标准信号,幅度为1mV,频率分别为5Hz和10Hz,对比标准信号输出;选取6位志愿者受测者分别佩戴两款记录仪设备,将获取的电信号(QRS波振幅和波宽,T波振幅和波宽,QT间期)进行对比。结果第一款记录仪有较好的幅频响应特性;通过分析波形特征,未发现两种记录仪设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一款可穿戴记录仪有较好的幅频相应特性;并且人体实测的ECG波形与已通过CFDA认证的第二款可穿戴动态记录仪高度一致。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可穿戴设备 ECG信号
  • 简介:引言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的热点问题。1957年Holter动态心电图的发明,给心脏病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在传统的监测设备中,通常使用线缆来传输数据,线缆连接到专用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患者需佩戴全套设备才可以接受监测治疗。这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突发心脏病的检出率。但是其体积与复杂度,限制了其在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应用。

  • 标签: 全套设备 检测传感器 穿戴式 心电监测 心血管疾病 突发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项目旨在研究可穿戴设备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观察患者在心脏康复运动中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同时观察患者实际的运动能力,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8月-2021年10月间50例心血管疾病进行居家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患者应用可穿戴设备进行康复运动,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设定康复训练时的靶心率,并且同步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发现运动过程中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对照组常规进行康复训练,依据患者在院内心肺运动试验制定运动处方,设定运动强度、时间、频率进行居家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12周临床观察研究,对比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心肺运动评估,分析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以评估可穿戴设备在心脏康复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在临床症状及心肺运动评估显著改善(P

  • 标签: 可穿戴心电设备 心脏康复 靶心率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监测技术与护理。方法对需要进行监测的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论室内要求保持温度不低于18℃,以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干扰。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或半坐卧位。各电极安放的位置正确,并尽量避开除颤时电极板放置的位置。密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每天定时回顾患者的24小时监测情况并及时记录。对躁动的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落及导线打折缠绕。

  • 标签: 心电监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了一种跨步电压监控检测装置,结构合理简单,安全可靠,能在事先调整好电阻的安全阻值,使得工人在行进中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

  • 标签: 穿戴式 跨步 电压监测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外可穿戴刺激医疗产品的快速发展,从血压血氧心率监测仪到贴片式监测仪、止吐仪、颈部按摩仪以及睡眠刺激仪等,该类产品可直接穿戴或贴于人体某一部位,均无电极线缆。而目前刺激类产品所适用的专用标准YY9706.210-2021中只针对有线缆的刺激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做出了明确规定与布置规范,并不能适用无电极线的可穿戴设备测试需求,故对于此类可穿戴刺激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急需进行规范性研究,研究成果可对此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标准规范,对国内各大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以及第三方实验室都有所惠及。

  • 标签: 可穿戴式 电刺激 电磁兼容 电极线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是对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的重大举措。作为创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实践,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保障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电检查和监护服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远程医学模式和新式远程设备和网络技术,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应用在示范工程中将直接服务于广大百姓。

  • 标签: 远程心电 心电监测系统 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心电监护系统 保障模式 服务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在.NET的框架下通过Windows的服务和多线程的技术实现远程的监测,将多线程技术和.NET灵活结合,通过windows的串口扩展实现多端口对同时监测的远端传输请求等,同时实现对数据无失真的传输和接收,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对远程的诊断性能的整体提升。

  • 标签: 多线程 串口通信 远程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把3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监测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采用动态监测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电检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心病时,动态监测比常规电检查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传输监测(TTM)对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进行TTM检查。结果168例中94例(56%)出现心律失常,72例(43%)出现晕厥发作,48例(28.6%)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晕厥的发生中更常见。晕厥检出率与监测时间有关,延长监测时间大大提高晕厥的检出率。结论电话传输监测对晕厥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晕厥 心律失常 诊断 电话传输心电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抑郁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h动态监测,离线计算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抑郁症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上大都显示伴有ST-T改变,其中部分还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且抑郁症患者的HRV值明显降低。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抑郁症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抑郁症
  • 简介:  多源性室性早搏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以致猝死,而在老年冠心病中多源性室性早搏较为多见.本文对64例多年冠心病多源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心律失常 连续心电监测 护理
  • 简介: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在前任主任委员顾菊康教授的领导下,多次提议、策划和组织讨论关于《中国远程监测专家建议》事宜。2014年1月10日第四届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新任主任委员侯月梅教授领导下,在黄永勤会长的关怀下,将这项工作作为专委会2015年一项重要的有意义的工作落实。它是远程医疗的重要部分,是当前急需规范的检查项目。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房室阻滞 心动过速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