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如何安全用药。方法选择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患者102例,所选取的患者均属于A类药品不良反应,即与用药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判定方法,探讨安全用药方法。结果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引发原因,得出滥用抗生素药物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而自身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的现象较少。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只是轻微的不良反应情况(62.75%),只有少数患者是中度和重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合理用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的身体素质,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药物不断涌现,人们对药物的安全问题与不良反应也越加关注。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有些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无需进行就诊,而有些不良反应则需要进行治疗,因此,要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度,安全用药。本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安全用药的方法。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健康,一些严重的妇科疾病还会危及女性的生命。因此,妇科药物的使用就显得极为珍贵。然而,是药三分毒,很多妇科药物都会产生不良反应。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我院妇产科2012年度妇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了阐述,随后研究了这些资料数据。最后通过仔细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今后更好的医治妇科疾病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妇科用药 不良反应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特殊的生理阶段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对本中心收集的82例个例药品不良反应从性别、各年龄段、怀疑药品、不良反应名称和关联性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不良反应因性别、年龄和特殊的生理体质,在使用药品时要特别注意使用间隔和使用次数,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结论小儿用药时,要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选用合理的药物,掌握剂型、剂量以及疗程,避免滥用药物。

  • 标签: 儿童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不良反应抗生素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75例因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观察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抗生素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特点。结果导致76例患者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种类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类、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四环素以及喹诺酮类,其中头孢菌类引起的不良反应25例,占33.3%,青霉素类引起不良反应次之,13例,占17.3。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呕吐、腹痛、腹泻、心悸、心律失常等。结论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占81.6%、中药占17.1%、生物制品占1.3%。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同比增长58.2%;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同比增长37.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比中药不良反应已超过70%,相比2010年的50%提升十分明显。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的增长一方面由于相关单位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更加重视,更多是产品使用更为广泛所致。因此,规范中成药应用对于防范药品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对其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各种药物。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选1000例高血压患者中,出现以下不良反映(一)A1受体阻滞剂;(二)B受体阻滞剂;(三)利尿剂;(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五)钙离子拮抗;(六)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结论使用合理的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对策。方法以(某市级综合医院)接收的30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老年人药动力学改变、合并用药及滋补药或抗衰老药物滥用等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老年人用药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合理用药是减少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中药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具体的中药举例说明,中药的毒性作用以及配伍后带来的不良反应。结果及其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中药 应用安全性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反应;涉及药物以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为主。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致多种不良反应,涉及药物种类较多,在今后的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认识,实现合理用药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左氧氟沙星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中药源自于自然界的动、植、矿物,和西药相比看起来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中药的品种来源、用法用量、辨证论治、炮制、管理等原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说明对中药要合理应用,同时要求我们广大医药人员如何正确使用中药来减少或者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品种来源 用量疗程 辩证 炮制 配伍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脑血管药物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同性别与年龄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使用脑血管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28例(64.00%),女性72例(36.00%),年龄≥60岁患者117例(58.50%),<60岁患者83例(41.50%),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男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较大,其中50~59岁,60~69岁两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药物可导致不良反应较多,且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具有较大关系。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减少ADR的相关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该院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168份,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结果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患者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病用药ADR发生率高于其他药品种类(P〈0.05);口服、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外用及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制剂造成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的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或器官(P〈0.05)。结论加强中药制剂生产监测,规范用药管理,重视老年人用药指导,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用药过程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诊治的300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结果对所选的300例患儿进行分析,其中1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有7例曾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史,12例存在皮肤不良反应,例如皮疹、荨麻疹等,1例有肝功能损害,2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1例肾脏受到损伤。结论儿科患儿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儿科出现不良药物反应的几率。

  • 标签: 儿科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1-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及中药的优势,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及中药治疗、保健方面的优势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和优势。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与中药治疗、保健方面的优势相比是微小的。结论应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既要保证临床用要安全有效,又要发挥中药的作用与优势。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8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了解输血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沈阳市骨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11490例输注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例,沈阳市骨科医院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0%,其中,输注全血发生不良反应率最高;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结论加强临床输血环节质量控制,仔细观察和询问受血者输血过程以及输血后的临床表现,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发热反应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检查临床药品的不良反应,作出相应对策,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方法分析临床药品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症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对策。结果通过对临床药品的检测,实施临床试验,改掉药物性能的不足,临床药物出现的不良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结论临床药物的好坏关系着每位患者的身心健康,让患者能够能安心的治疗疾病,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 标签: 临床药品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不良反应(ADR)情况及特点的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间46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调查中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7个药品种类,其中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者31例,占35.8%,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占58.7%,而静脉注射所占的比例最低,为8.7%,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7.0%。结论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和给药方法,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