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因及影响,以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间,笔者收集的21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资料,对其中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数据资料录入EXVEL表格处理。结果:研究显示药物滥用、不合理用药、错误用药是引起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诱因。结论:为确保儿童安全用药,应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儿学童药品检测和管理,积极推进儿科药学研究,增强患儿家长的安全用药意识和用药知识。

  • 标签: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医疗卫生 儿科药物 诱发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运用西药治疗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针对性提出临床合理利用西药的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期间运用西药治疗的病患296例,296例病患按照病患患病的情况不同均分为4组,一组为肌内注射组,一组为口服给药组,一组为静脉注射组,一组为静脉滴注组,四组中都具有74例病患。其中肌内注射组74例病患运用肌内注射西药进行治疗,口服给药组74例病患运用口服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静脉滴注组74例病患运用静脉滴注西药进行治疗,静脉注射组74例病患运用静脉注射西药进行治疗,统计四组病患运用西药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发生状况,分析四组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在四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对比方面,肌内注射组74例病患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口服给药组74例病患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静脉注射组74例病患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7%;静脉滴注组74例病患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08%;四组病患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药用药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西药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诱发因素。方法 本院对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8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应用西药时都出现了不良症状,对症治疗后,有90.91%患者治愈,9.09%好转;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与给药路径、药物类型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红肿、皮疹、瘙痒等。结论 患者应用西药后极有可能出现不良症状,诱发因素比较复杂,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

  • 标签: 西药用药 不良反应 用药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接收治疗结核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用药类型与用药方式,统计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据统计结果显示,在结核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产生不良反应以肝脏损害、关节痛、胃肠道反应、皮肤损害为多,经治疗方案调整后,所有患者均治愈,但治病疗效延长。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接收治疗结核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用药类型与用药方式,统计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据统计结果显示,在结核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产生不良反应以肝脏损害、关节痛、胃肠道反应、皮肤损害为多,经治疗方案调整后,所有患者均治愈,但治病疗效延长。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科用药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法:将收集的眼科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了评价,并对临床的表现进行了及药物进行了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无论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引起眼部的不良反应,极易受损伤的部位为视网膜,一且损伤后多数不可逆转,因此要及时进行处理,采取相应措施。结论: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眼科的不良反应有增多的趋势,预防措施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眼科医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及时的措施,不得贻误时机。

  • 标签: 眼科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预防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呼吸科抗菌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提出防范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呼吸科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ADR患者年龄、药物分布及ADR发生的时间分布和临床特征等,共纳入51例ADR报告,并重点分析3例严重ADR的特征。结果:老年患者ADR发生较多。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伏立康唑ADR居前3位。ADR多发生在用药后1d内。临床药师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结论:应加强重点药物和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合理选择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呼吸科 老年患者 药物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种药物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月从我院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000份西药处方,分析处方的合理性,探究如何改进用药的措施方法。结果:在西药的处方单中发现出现不良反应个例为198个,占19.8%:其中有40.9%(78/198)为恶心干呕、22.73%(45/198)为头疼难忍、14.2%(28/198)为发热、41.92%(83/198)为头晕目眩、以及10.6%(21/198)犯困严重和43.0%(85/198)的失眠等。对不合理处方中的药物分析发现阿奇霉素分散片与碳酸氢钠、碳酸钙等药物的混用现象比例占将近20%,普萘洛尔和氨茶碱的联用比例占到9.5%,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和抗生素的使用占到13.4%。结论:提升多种临床西药的合理性,了解各种药物的禁忌症和配伍特点,并在明确药物不同特性的基础上预防处方中的禁忌反应,提高西药使用的合理和规范性,保证药品安全,防止不良反应的频发,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药物联用 不良反应 合理 探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析老年人用药后存在的不良反应,总结合理用药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入的12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组,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入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分析诱发因素,针对性制定并实施合理用药干预方案,对比合理用药干预前后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不良反应的类型。结果:对比合理用药干预前后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用药合理性更高。结论: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较高,加强合理用药干预,可有效提升用药的安全性,提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老年人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基本情况。方法:对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通过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40例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为32.50%,其中,女性患者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年龄段越大的不良反应率越高,静脉滴注给药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口服给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所引发的不良反应范围较广,可涉及我们人体的各器官组织,在用药治疗时应与患者的基本情况相结合,以此来确定药物剂量与方法,以此来控制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做到安全用药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的合理用药以及不良反应,为临床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使用丹红注射液的464份住院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并对其临床诊断、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此次观察的464份患者资料显示,有75例用药与药品适应证不相符,占比16.16%;有10例溶媒选择不当,占比2.16%;有15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占比3.23%。结论 临床应进一步观察与处理丹红注射液的溶媒选择与不良反应,加强规范与监管。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我院2019年4月至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此次研究的124例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用药种类包括:α1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不合理用药的主要问题在于:患者不确定是否服用了具有禁忌证指征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低钾血症、咳嗽、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以及水肿等。结论 临床医师需要掌握各类高血压药物,了解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以加强患者合理用药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通过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调查患者基本的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对症用药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女性患者(P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

  • 标签:
  • 作者: 刘学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0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1年 第12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
  • 简介:目的 探析患者口服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并对患者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我院将在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1020例口服中药汤剂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纳入研究范畴,对其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方案。结果1020例患者不良反应占比最高的是过敏反应475(46.57%),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分别为259(25.39%)、138(13.53%)、112(10.98%)、36(3.53%)。1020例口服中药汤剂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30.49%、给药剂量过大19.22%、给药疗程过长15.39%、炮制方法不当13.14%、个体差异10.29%、用法不当8.14%、药物配伍不当2.55%、误服误用0.78%。结论 为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医师应全面掌握中药汤剂相关不良反应,针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有效预防,通过合理用药,进一步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中药汤剂;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学服务减少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90例内科慢性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的中药应用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采用中药应用+临床药学干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满意程度;内科慢性病患者对中药机制的认知、用药的依从性、中药不良反应认知;药学干预前后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中药使用不良反应。结果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的满意度100.00%,高于常规的中药应用组的80.00%,P<0.05。药学干预前两组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接近,P>0.05;干预后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证候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内科慢性病患者对中药机制的认知、用药的依从性、中药不良反应认知更好,P<0.05。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组中药使用不良反应更少,P<0.05。结论内科慢性病患者实施中药应用和临床药学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高其对中药的认知并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临床药学服务 中药用药 不良反应 价值
  • 简介:摘要:临床用药是患者在治疗疾病期间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医护人员重视患者的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而经常忽视药房管理,导致近年来因不良反应造成的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因此,研究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及用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监测 用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菌药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因素。方法:两阶段完成研究,前半阶段:分析抗菌药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因素(2019年1月-12月),后半阶段:抗菌药优化管理方案(2020年1-12月),统计不同阶段用药不合理情况分析。结果:无论是处方书写质量(处方前记漏项、缺临床诊断或诊断书写不规范、药品规格不规范、单张处方药品种类不低于5种及超7天常用量)还是不合理用药用药与诊断不符、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当、溶媒选择不当及滥用抗菌药)上,后一阶段出院带药处方改进干预后发生比例都要低于前一阶段,(p<0.05)。结论:医生因素、药师因素、患者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是导致临床抗菌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通过抗菌药不合理用药优化改进,可有效降低临床抗菌药不良反应,提升临床用药质量。

  • 标签: 抗菌药 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