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专项治理活动前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本院专项治理活动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专项治理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金额、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金额、不合理使用情况均低于治理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可减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治理活动 使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49-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院抗菌药物具体使用强度。方法选择2010年~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分析AUD相关指标。结果和2010年相比,我院2011年患者人均使用药物类别、药物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每天医嘱用药量以及限定日剂量具体比值—PDD/DDD、人均用药累积时间均显著下降。结论减小医院患者人均使用药物类别、药物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每天医嘱用药量以及限定日剂量具体比值—PDD/DDD、人均用药累积时间,可以有效促进AUD的下降。

  • 标签: 医院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房抗菌药物应用价值。方法参加医院药房抗菌药物应用调查的医院共26家,其中二级医院15家,三级医院11家,统计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二、三级医院药房抗菌药物收入、药品收入、抗菌药物收入/药品收入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结果二级医院抗菌药物收入、药品收入明显低于三级医院,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收入与药品收入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医院,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医院药房一联抗菌药物用药、二联抗菌药物用药比例较低,三联及其以上抗菌药物用药比例较高,而三级医院药房一联抗菌药物用药、二联抗菌药物用药比例较高,三联及其以上抗菌药物用药比例较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医院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医院 药房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我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指出合理用药的社会促进体系必须从政策的完善入手,对用药药程控制,对于相关学科要加大研究力度,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浪费和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依据,给用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 简介:随着抗菌药物品种和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输液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较为普遍。为了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该文针对目前抗菌药物溶媒使用情况,结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菌药物医嘱处方中存在的溶媒选择不当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从输液的pH值、渗透压、溶媒的用量和抗菌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合理选择,以减少不良反应和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溶媒选择 输液性质 稳定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大麻纤维的抗菌性研究应从大麻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等方面展开探讨,深入挖掘其抗菌作用与抗菌机制,从而得到与其抗菌性有关的结论。研究表明,大麻纤维内部有着面积大、孔洞多、缝隙密集等特点,厌氧菌无法在氧气含量极高的大麻纤维内部生存,这导致大麻纤维内部含有大量酚类物质,这类物质正是导致大麻纤维产生抗菌性的源头。本文将就大麻纤维的抗菌作用入手,浅析其抗菌机制。

  • 标签: 大麻纤维 酚类物质 抗菌性
  • 简介:目的通过微弧氧化-硅烷偶联不同浓度抗菌肽KSL对钛片表面进行成骨细胞相容性检测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抗菌性检测,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方法超声微弧氧化-碱处理-硅烷膜层为对照组(A组),载抗菌肽KSL0.25mg/ml(B组)、KSL0.50mg/ml(C组)、KSL0.75mg/ml(D组)为实验组。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特征,CCK-8检测不同时间段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ALP检测不同时间段碱性磷酸酶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的活死菌比例数。结果CCK-8和ALP的检测结果显示四组材料表面的增殖、黏附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顺序为D组〉C组〉B组〉A组,四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有效杀菌浓度下抗菌肽KSL浓度越高抗菌效果越好。结论抗菌肽KSL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

  • 标签: 超声微弧氧化 抗菌肽KSL 成骨细胞 牙龈卟啉单胞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环丙沙星对常见病原菌抗菌活性,为合理应用环丙氟哌酸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从医院住院感染患者中采集标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后,进行环丙氟哌酸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环丙氟哌酸体外抗大肠埃希菌活性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环丙氟哌酸对四种常见病原菌抗菌活性并不理想,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遍耐药。

  • 标签: 环丙氟哌酸 盐酸环丙沙星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处方分析,总结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方法抽查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门诊处方6696张,筛选出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参考药物说明书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手册,分析处方中的不合理现象并进行原因归类。结果抗菌药物处方数量为3214张,不合理处方数量180张,不合格率为5.6%。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医师和药师应该增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知识,改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

  • 标签: 抗菌药物 处方分析 不合理处方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合理的利用医药资源。本文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部分病例、处方以及相关参考文献等,对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就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存在药品用量不明确、适应症不适宜、剂型使用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建议针对问题制定相关用药制度,完善培训学习,建立临床用药监督体系,以更好的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基层医院 合理用药 分析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增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并以三代头孢为主。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以二联为主。结论本院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应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标签: 住院病人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儿科抗菌药物处方1436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处方162张,占抽查处方的11.3%。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不适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不适宜。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总体用药较为合理,但尚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水平。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做法。方法对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并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对管理人员培训相关药物知识,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要做到密切配合。结果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也明显好转,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也做到了基本规范。结论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初步的成效,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为其他医院对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合理 抗菌药物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