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伤性植入性表皮样囊肿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术后病理确诊的25例()骨外伤性植入性表皮样囊肿患者的X线表现。其中缝纫工针头刺伤19例,采石工铁锤致伤4例,搬运工重物压伤2例。病程5~96个月,平均(42±5.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5~24个月,平均(15.0±3.5)个月。囊肿位于左手18例,右手5例,其中小指末节9例,中指末节8例,环末节6例;右足部2例,其中第3末节1例,小趾末节1例;囊肿最大直径0.8~2.5 cm,平均(1.7±1.2) cm,其中7例<1.0 cm,16例1.1~2.0 cm,2例>2.1cm。25例骨质均呈囊状吸收,圆形15例,椭圆形10例。10例中心性囊肿,骨壁吸收变薄,囊壁完整;15例偏心性囊肿,压迫骨壁吸收,囊壁不完整。骨质破坏、缺损的边缘锐利,未见骨膜反应,破坏缺损区内无钙化,15例骨质破坏边缘轻度硬化,10例破坏边缘无明显硬化。本组中18例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结论()骨外伤性植入性表皮样囊肿多为单房囊肿;X线显示骨质囊状破坏,边缘锐利,无骨膜反应;中心性病灶囊壁吸收变薄而完整,偏心性病灶囊壁吸收缺损而囊壁不完整。

  • 标签: 指骨 趾骨 植入性 表皮样囊肿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并多()畸形家系中同源盒D13(HOXD13)基因进行分析,探讨该家系中HOXD13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个并多()畸形家系的资料,依据家族史、临床体征和手足X线检查进行临床诊断;采集家系中部分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DNA序列分析法对HOXD13基因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该家系4代35人,其中患病者12例,男5例,女7例,先证者为1例20岁女性患者,手部均表现为双侧第3、4伴屈曲畸形,不能伸直,其余手指活动自如;足部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第4、5伴软组织蹼内多,符合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并多()畸形的表型特征。对家系中19人(正常成员12例、患病者7例)HOXD13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12例正常成员HOXD1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正常序列;7例患病者HOXD13基因第1外显子编码的多聚丙氨酸链中均被插入了9个丙氨酸残基,使得丙氨酸残基数由正常的15个延长为24个。结论该并多()畸形家系中HOXD13基因的致病突变为编码多聚丙氨酸链的延展突变,导致了典型的并多()畸形。

  • 标签: 并指(趾) 多指(趾)畸形 基因 同源盒D13 DNA突变分析 聚丙氨酸
  • 作者: 陈露 陈伟 田晓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 400014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庆市儿科学重点实验室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 400014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庆市儿科学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列切除治疗儿童巨症的临床效果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列切除治疗巨症患儿手术前后足部尺寸变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列切除征(1项或多项):(1)跖骨累及;(2)前足肥厚明显;(3)伴有并;(4)进展型巨;(5)受累足趾序列靠后;(6)患儿及家属强烈要求切除列。术后随访24~40个月。采用跖骨间宽度比和跖骨扩散角来评价患足的严重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尺寸变化。采用巨调查问卷评价临床效果。根据临床结果分析前述列切除征对儿童巨症的适用性。手术前后跖骨间宽度比以M(P25,P75)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分析;手术前后跖骨扩散角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儿15例(15足),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7~66个月,平均22个月;右足5例,左足10例。因跖骨受累切除列者9例,其中1例伴有并畸形;因前足增厚严重切除列者1例;因受累顺序靠后切除列者1例;因伴有并畸形切除列者3例;因患儿及家属强烈要求切除列者1例。15例中,第2列切除者8例,第3列切除者5例,第2、3列同时切除者2例。共有4例进展型巨。15例患儿术后足部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跖骨间宽度比从1.14(1.07,1.29)降至0.91(0.84,1.01)(P=0.002),跖骨扩散角从(33.27±8.13)°降至(15.25±8.54)°(P<0.01)。所有患者术后左、右足均可穿同码鞋,其中9例不需鞋垫,其余6例患足较对侧正常足稍大,正常足侧需穿鞋垫。术后巨调查问卷评分为(9.2±0.8)分。结论列切除能最大限度缩小患足体积,达到较好的功能及外观重建效果。前述列切除征对儿童巨症适用性良好,巨症患儿可根据患足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特点、患儿和家属的意愿选择列切除。

  • 标签: 足畸形 巨趾症 趾列切除 外科 整形
  • 简介:摘要巨脑畸形-多小脑回-多)畸形-脑积水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报道1例出生即发现特殊外貌、头围增大、六畸形的患儿,为国内首次报道CCND2基因突变所致病例,为早期脑积水的诊断拓宽思路。

  • 标签: 巨脑畸形 多指(趾)畸形 脑积水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蹼间近端风筝皮瓣修复并蹼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用蹼间近端风筝皮瓣修复并蹼创面的并畸形患儿临床资料。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满意度(总分5~10分为满意),根据足趾功能及蹼坡度、深度评价手术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单足两畸形患儿10例10足,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个月~9岁;右侧7例,左侧3例;均为软组织并连,不完全性并6足,完全性并4足。本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修复效果满意度评分达(8.6±2.7)分,效果均满意。重建后的蹼的外观、颜色、弹性、质地与健侧蹼近似。末次随访时,分后足趾外展度为(43.57±3.82)°,与健侧(44.39±4.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蹼重建坡度为(42.03±5.49)°,与健侧(43.11±5.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重建蹼深度为(1.19±0.23) cm,与健侧(1.21±0.27)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结论蹼间近端风筝皮瓣是修复先天性并蹼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但该研究病例数量尚少,随访时间短,患儿后期随生长发育过程的疗效还需进一步了解。

  • 标签: 并指(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风筝皮瓣 趾蹼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瓣联合对侧腓侧皮瓣再造II度缺损手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手指末节缺损的患者8例。选择髂骨取骨植骨修复指骨缺损,根据具体需要切取一侧瓣联合对侧腓侧皮瓣,通过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取瓣的供区可植皮或局部皮瓣修复,取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对再造及供区的功能和外形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再造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再造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感觉功能均达到S4以上,TPD为5~10 mm。瓣供区存在趾甲缺失,两侧整体外形恢复良好,底皮肤完整,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本方法可有效的恢复伤的功能和外形,避免足趾底感觉皮肤的缺失过多,减少对的损害,对足行走功能影响小,是一种末节手指再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瓣 腓侧皮瓣 指缺损 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两次超声提示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多/的病例进行遗传学诊断,探讨其发病机制,为遗传咨询及指导生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对该家系进行遗传学诊断。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未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证实胎儿携带WDPCP基因c.552_553del和c.76-2A>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亲和母亲。结论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产前超声异常胎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遗传咨询及指导生育提供依据。

  • 标签: WDPCP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先天性心脏病 多指/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游离皮瓣修复腹缺损后重建指纹生物学识别功能。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拇示中环指指腹缺损患者30例,均应用腓侧带神经游离皮瓣修复腹缺损,重建指纹。术后6~18个月随访,应用安卓智能手机录入指纹并解锁手机,能顺利录入指纹库且1次成功解锁为优,2~3次成功解锁为良,4~5次成功解锁为中,无法录入指纹及5次以上无法解锁为差。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无色素沉着,感觉恢复满意。其中24例伤能顺利录入安卓手机指纹库及使用伤指指纹解锁手机,成功率80%,优良率76.67%。结论神经游离皮瓣修复腹缺损,重建指纹可具有生物学识别功能,注意神经的精细缝合及缝合时指纹与纹的精确对合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 标签: 外科皮瓣 生物识别 指腹缺损 指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背十字形皮瓣成形蹼修复小儿先天性并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2019年1至9月的11例先天性并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均为第4、5合并第5畸形,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3个月~9岁,平均5.6岁;左侧6例,右侧5例。该11例患儿均采用背十字形皮瓣重建蹼。术后随访蹼外观、深度、坡度。结果所有病例蹼、根、足趾侧方均未植皮,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瓣坏死等情况发生。术后随访5~14个月,蹼深度、宽度、坡度形态与健侧相近,其中2例背出现轻度瘢痕增生。结论十字形皮瓣设计简单、血供可靠、对背皮肤利用率高、术中无需植皮且能重建正常形态的蹼,用于治疗先天性并畸形疗效确切。

  • 标签: 并指(趾) 先天畸形 外科皮瓣 趾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ell-bottom皮瓣用于足部小趾多伴第4、5畸形蹼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采用bell-bottom皮瓣重建蹼的小趾多伴第4、5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术中切除多,用关节面成形及关节囊修补矫正小趾腓偏畸形,用bell-bottom皮瓣重建蹼,侧创面用多残余皮肤软组织形成3个皮瓣修复关闭,同时延长小趾远端软组织长度,形成与正常小趾类似外观。随访第4、5术后外观、功能、重建蹼的宽度、深度、坡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小趾多伴第4、5畸形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11个月)46侧足,其中完全性并合并多19侧足,不完全性并合并多27侧足。46侧足术中均切除多、分离并,皮瓣均全部成活,无皮瓣坏死,均无需植皮,重建了趾甲皱襞和掌侧屈曲横纹,无感染和皮肤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重建蹼宽度、深度及坡度正常或接近正常,小趾腓偏得以完全矫正,短畸形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侧瘢痕挛缩,襞外观与正常小趾基本一致。结论Bell-bottom皮瓣治疗小趾多畸形,能够重建形态良好的蹼,避免了植皮,重建的小趾及其趾甲皱襞的形态自然,掌侧屈曲横纹连线弧度自然,是一种矫正小趾多畸形的好方法。

  • 标签: 多指(趾)畸形 并指(趾) Bell-bottom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与腓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伤患者52例,其中采用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7例,腓侧皮瓣修复25例。两组患者均为单纯软组织缺损,不合并指骨骨折。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进行随访。手指感觉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皮瓣优良程度依据皮瓣外形、患者满意度、手指功能进行整体评价,并依次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收集两组患者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22.0进行计算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皮瓣均成活,腓侧皮瓣修复组TPD为4~7(5.3±1.2)mm,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组TPD为6~10(8.4±1.7)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P=0.0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组:优17,良6,可4,优良率85.1%;腓侧皮瓣修复组:优8,良5,可9,差3,优良率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 P=0.009)。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和腓侧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和2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 P=0.032)。结论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及腓侧皮瓣均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但腓侧皮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 趾腓侧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作为施工总承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包管理决定了总承包单位的信誉以及总包工程的整体施工安全,且与工程的完成效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本文就分包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点分包管理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施工总承包安全管理 甲指分包 问题分析 建议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有2个重复并连以及主内翻畸形的轴前型多的解剖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手术整复方案及其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一类特殊轴前型多病例资料,患者表现为重复的皮肤并连,有主、副之分,胫侧发育不良,腓侧为主但均伴明显的内翻畸形。分析此类畸形的解剖特点、手术切口设计、骨关节矫正方式并随访术后轴向以及对行走功能的影响。结果共纳入该类轴前型多患儿10例(12个),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5~45个月,平均19.3个月;单侧8例,双侧2例。所有病例均为重复完全并连、胫侧发育不良且向近端移位,腓侧为主但不同程度内翻(内翻角度25°~90°,平均55°)。术中见外展肌止点附着于胫侧,连带并连的主关节向内侧脱位,并伴有跖关节面的倾斜。手术切口设计:3内翻角度25°~40°,采用环绕多的齿状切口;3内翻角度45°~90°,采用多近端蒂皮瓣切口;6内翻角度75°~90°,采用双Z成形切口。骨关节矫正方式:多切除后,2的轻度内翻在经松解主胫侧挛缩软组织、关节复位后,轴向获得矫正;其余10行跖骨或趾骨胫侧撑开式截骨后,轴向获得矫正,其中9趾骨缺损行楔形植骨。创面闭合方式:全部患的手术创面均顺利关闭,其中采用多近端蒂皮瓣转移的3中有2因皮肤不足,行植皮补充;采用双Z成形切口的6,虽然内翻角度大,但经延长胫侧纵向皮肤后均能完全关闭创面。术后2例失访,其余8例(10)随访5~38个月(平均13个月),除1内翻矫正不足(内翻15°),2矫枉过正(外翻15°、20°),其余轴向正常;所有病例穿鞋行走正常。结论外展肌止于发育不良的胫侧,连带并连的主关节向内侧脱位导致内翻,并伴有跖关节面的倾斜是这类轴前型多的解剖特点。主的内翻畸形以及矫正内翻后胫侧皮肤的不足是其手术难点。术中松解外展肌止点并行撑开式截骨可获得良好的轴向矫正,采用双Z成形切口能充分延长胫侧纵向皮肤,可一期关闭创面,无需植皮。

  • 标签: 轴前型多并趾畸形 趾内翻 双Z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节缓慢增宽技术在手指全形再造中改善供区外形与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一期行末节增宽术、二期行甲骨皮瓣游离移植手指全形再造术的患者2例:男1例,19岁,右中指Ⅱ度缺损,一期行左末节增宽术,二期行左足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女1例,36岁,右中指Ⅴ度缺损,一期行双足趾末节增宽、右中指骨延长术,二期行左足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甲骨皮瓣供区旷置后延期行全厚皮片移植术。手指全形再造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再造手指指骨愈合、成活情况及供区外观功能。结果2例患者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指骨一期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和术后血管危象,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外观饱满、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末节缓慢增宽技术用于手指缺损全形再造,能保留供区较好的外观和功能,尤其是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

  • 标签: 指损伤 足趾增宽术 甲骨皮瓣 手指再造术
  • 简介:摘要拇指末节脱套伤作为手外科常见的损伤,脱套组织往往毁损严重缺少再植条件,往往采用残端修整、局部皮瓣覆盖、游离第2再造等方式治疗,不可避免的造成末节指骨短缩、整个足趾的牺牲和修复外形欠佳等后果。瓣被认为是治疗此种损伤的首选术式,但是传统瓣切取足趾范围过大,供区并发症多。2010年4月,我院采用同蒂瓣和第2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1例,随访10年,患者拇指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甲瓣 拇指再造 拇指脱套伤 修复
  • 简介:摘要2014年3月,收治1例双手10缺损的患者,采用双足瓣联合髂骨再造双手拇指、双足第2足趾再造右示及左中指、双侧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PF)修复双足供区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根据DASH上肢功能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术后6年半,双手功能改善明显,而双足的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 标签: 拇指缺损 指缺损 甲瓣 再造 显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背筋膜蒂皮瓣修复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14例腹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7~63岁,平均49岁。腹缺损创面面积1.6 cm × 1.4 cm~2.5 cm × 1.6 cm,以患背侧筋膜为蒂部设计皮瓣,旋转点不超过中节指骨的中点水平。倒L形切断远侧指间关节水平筋膜组织后翻转筋膜蒂及皮瓣,修复腹缺损。近节供区以前臂全厚皮片移植修复。记录皮瓣术后存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两点辨距觉,根据关节总活动度法对手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大小1.8 cm × 1.6 cm~2.7 cm× 1.8 cm,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抽液换药后自行愈合。14例均获得5~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外观满意,末次随访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5例。皮瓣两点辨距觉8~11 mm,平均9.9 mm。结论改良背筋膜蒂皮瓣切取简单、重建效果满意,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指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盆病例报道的文献系统评价,探讨骨盆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系统评价。结果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28篇中英文报道,大多数病例为偶然发现,少数病例可导致与其相关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显示骨盆大多数为发生于髂骨呈指骨样或肋骨样外观骨性结构,绝大多数表面光整且骨节具有完整的皮髓质结构,在各骨节或骨盆起始部位具有一个或多个假关节结构。结论骨盆大多无特征临床表现而被偶然发现,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发生于骨盆且具有假关节的样或肋骨样骨突起。识别这种良性异常并进行鉴别诊断对于避免不必要的临床干预非常重要。

  • 标签: 骨盆指 解剖 磁共振成像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古筝的起源及古筝种类的了解,阐释了古筝指法——摇的分类及演奏要领。提出了自己摇指在乐曲中运用的见解。

  • 标签: 古筝 摇指 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