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胡适为了向大众传播"五四"启蒙思想,从大众接受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明白清楚"、"自然的音节"、"意境要平实".他的新诗论具有很强的"大众意识",也正因此,文学革命才深入人心,并对20世纪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明白 自然的音节 平实的意境
  • 简介:“五四”时期胡适作为新诗发韧者风云一时,其新诗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1919年创作的《谈新诗》一文在当时“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但是,到了二十年代,他的理论就常常受到其他新诗倡导者的讥讽、批评,1926年,甚至有人将他刻为中国新诗运动“最大的罪人”。在不

  • 标签: 胡适之 中间物 中国新诗 诗体大解放 诗人情感 古典诗歌
  • 简介:本文结合当前诗坛理论与批评的不正之风,对闻一多的新诗理论新诗批评进行了研究,指出闻一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批评上,都不随波逐流而采取实事求是态度.他注重新诗的艺术质量,力促新诗的艺术建设;他注重新诗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地方特色的建设;他提出新诗格律理论并领导新诗格律运动.所有这些,对于新诗艺术建设的功绩是不可估量的.他严肃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理论与批评精神、态度、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学习与效仿.

  • 标签: 闻一多 新诗理论 批评 民族文化精神
  • 简介: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从诞生起,自始至终存在着两对最基本的矛盾:一是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矛盾,二是坚持启蒙救亡与坚持诗歌本体的矛盾。针对第一对矛盾,袁可嘉、唐湜等“九叶”派诗论家继承“五四”以来周作人、梁宗岱、朱自清、穆木天、闻一多、朱光潜等前辈新诗理论批评家融汇中西诗学的理论成果,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诗学;针对第二矛盾,胡适、象征派、现代派、七月诗派等诗论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九叶诗派提出了“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平衡”的主张。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正是在不断地寻求妥善解决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萌芽、滋长、发展、丰富、深化的。

  • 标签: 中国 现代新诗 理论批评
  • 简介:50年代的台湾文学,被紧紧捆绑在“反共复国”的政治战车上。从1949年起,蒋介石便不断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多次强调指出:在国共两党斗争中,“宣传不够主动而理论不够充实”,“不但不能胜过”、“赶上”共产党,反而被共产党占了上风,争取了青年和民众,“所以失败”。尤其是在文艺上,“全国文学艺术界一面倒反对政府”,是造成败退台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国民党决心加强对文艺的“管制”,“以政工的态度对待文学”。

  • 标签: 台湾文学 理论批评 六十年代 新诗 50年代 文学艺术
  • 简介:<正>“我们对于新文学运动的史绩不去稽考则已,假如对年青的爱好文艺者谈起新文学运动发端的史实的话,无论你是如何偏心的人,我想总落不了这位参加过几阵生死战的老将——刘半农.”这一评价虽出自纪念刘半农的文章,但却具有史家的眼光.刘半农是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台柱之一,是“在白话诗方面尽了开路先锋责任”的先驱者、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其在新诗理论建树方面的贡献,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去考察:提出诗歌的真实观念,推进诗歌的形式革新和研究诗歌的民族方向.

  • 标签: 刘半农 新诗理论 现实主义 民歌 文学改良 陈独秀
  • 简介:<正>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亚系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诗理论国际研讨会”,2001年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百年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理论演变与建构为研讨主题,意在总结百年新诗理论成就,为当代诗歌发展以及理论建设提供资源。

  • 标签: 中国新诗 历史感 当代诗歌 中国诗歌研究 汉语诗歌 东亚系
  • 简介:新诗是相对于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而言的“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它不受固定格律的束缚,用形式自由的白话写作,易学易懂,更有利于作者驰骋想象,抒发感情,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鄙视、嫌厌新诗了。报刊上,新诗只是为活跃版面而充当补白和点缀的角色;书店里,新诗集少得可怜,羞涩地躲在一隅,问津者寥寥;“新诗朗诵”作为文艺形式,似乎已不再登大雅之堂了;中学生爱诗的倒也有一批,但几乎都是青睐古诗;新诗,他们可能不屑一顾,没有兴趣。这是可怕的偏见,必须摒弃!毋庸讳言,古诗资格实在老,古体诗从发端于西周的“诗三百”算起,已有3000年的历史,近体诗即格律诗从其成熟的唐代算起也有1000多年的高龄了。相比之下,新诗还太年轻,仅几十年的“春秋”。但唯其年轻,才最少包

  • 标签: 鉴赏 近体诗 古诗 古体诗 中学生 古代诗歌
  • 简介: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中国古典诗歌自四言而五言而七言,以至词、令、曲,像一条衍生不息的长河,一直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但是,到了明、清之际,它却逐渐进入回光返照的境地,甚至于走向末路,不但内容上陈陈相袭,而且在形式上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艺术方面的新的突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不可企望的幻影.

  • 标签: 新诗 格律 中学 语文 音乐美
  • 简介:朱自清先生是新诗早期的重要诗人和杰出的理论家,对新诗艺术上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本文从朱先生的创作实践、寻求新诗的艺术之路、力促新诗的现代化、多元的审美认同等几个方面对朱先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朱先生的杰出诗作和杰出的新诗理论,将永远在新诗坛烨烨生辉.

  • 标签: 朱自清 新诗 现代化 审美认同
  • 简介:在中国新诗坛上,徐志摩是一个声誉很高,很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艺术特色很突出,是他的真挚感情的流露,有着活跃奔放的艺术风格,追求形式的灵活规律,有着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切关注.认真深入研究他的诗,对于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徐志摩 新诗 媚的美
  • 简介:将《新诗大千》与《人间词话》进行对比,以此为铺垫,评析《新诗大千》一书在理论上的系统性、开拓性、创造性,及其对文艺思维学、文艺符号学、文艺信息学等文艺新学科理论研究的启迪与重要贡献

  • 标签: 新诗大千 人间词话 文艺新学科 贡献
  • 简介:现代新诗教学拾零○山东胜利油田一中王兆本高中6册语文课本(必修),共42个单元,现代新诗仅4首,加上两首外国诗歌,算1个单元。只教这几首诗就想读写过关,是极为困难的。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排除障碍,强化读写。首先,创设诱因。在高二上学期,我挤出5课时,...

  • 标签: 新诗教学 意象 胜利油田 写作训练 意境 诗歌
  • 简介: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更是一部伟大的诗史。山城重庆,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灵秀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新诗发展的一大重镇。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为时代最强音的诗歌,更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20世纪的重庆新诗,如吕进先生所言,“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从新诗初期到抗战时期,经十七年至新时期,重庆新诗的发展是“波浪无穷而光采有致”。

  • 标签: 新诗 诗史 国是 吕进 十七年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