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方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从方言所体现的民俗现象、语言的分区流变及传承、海外词的吸收和转用等方面可透视方言与丈化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方言 文化 反映 社会现象
  • 简介:本文考释了苏州方言表示"肿"义且俗字写作"海"一词的本字为"脪"字,"脪"字的上古音当为微部字,而徐铉所注的反切"香近切",记录的则是"脪"字已发生语音变化后的中古音.

  • 标签: 苏州方言 上古音 阴阳对转 |
  • 简介:太原方言的“的”用法复杂,其中“的”字单用与“的的”“地的”连用时的用法又各不同,本文试对不同“的”的读音及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太原方言“的”主要有[t藜揲21]、[ti45]两种,另有个别读作[ti藜揲2]。语法功能上可以做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有表能愿、趋向等语法意义,还能作代词的构词语素等。

  • 标签: 太原方言 “的” “的的” “地的”
  • 简介:"将"在左云方言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用法,文章旨在探讨"将"的性质和功能。立足于左云方言事实,对"将"的用法进行共时描写,具体论述它作为副词、动态助词及介词的用法。作为副词的"将"可以表达多种语义,作为动态助词使用是"将"独具特色的虚词用法,而介词"将"则是处于半虚化状态的一个词。把左云方言"将"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将"进行简单对比,通过全面分析,加深对"将"多功能性的认识。

  • 标签: 左云方言 “将” 多功能 动态助词
  • 简介:荆楚方言的动词“搞”的理性义大致可分为五个上位义和三十一个下位义,其附加色彩是用于贬义和口语。意象图式对“搞”的若干语义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搞”具有充当述语支配宾语和后带补语、充当中心语受动词或形容词修饰、能重叠等语法功能。“搞”是轻读音节,具有突显焦点信息的作用。

  • 标签: 荆楚方言 “搞” 理性义 附加色彩 意象图式 语法功能
  • 简介:襄阳方言的“■”是一个典型的从古汉语中保留下来的词汇.“■子”从表示实在意义的“尾部”等含义演变成为襄阳方言的常用义“剩下的饭菜”,词义的变化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 标签: 襄阳方言 X ■子 变化形式 语用价值
  • 简介:文章在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基础上,从语言事实出发,运用描写等语言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蒙城方言"来"作为语气词和方位词的用法,认为蒙城方言语气词"来"分布领域比较广,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由方位词"来"构成的词,可以表示处所地点或时间。通过分析蒙城方言"来"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对了解方言语法,进一步深入研究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供了资料。

  • 标签: 蒙城方言 语气词 方位词
  • 简介:不少汉语方言都能找到一两个既有叹词的特征又有指示功能的词,本文称之为"指示叹词",如粤方言的"呢"和"哞"、吴方言的"喏"、长沙话的"喋"等.跟其他叹词一样,它们能在句首出现,可以独立成句,但同时又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本文考察了各地方言的指示叹词,发现它们都有两种主要的用法:手势用法(或现场用法)和象征用法(或非现场用法).前者应是本来的用法,经虚化而成后者.语言类型学研究发现,世界各地语言表指示的手段一般都以名词性、副词性或动词性语词为主,專职指示用的叹词比较少见.汉语的这一发现,对普通语言学应有启示作用.

  • 标签: 叹词 指示词 话语分析 语法化
  • 简介:"搞"字在罗山方言使用非常频繁,可指代大多数处置性动词,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罗山方言"搞"字进行全面的考察。

  • 标签: 罗山方言 “搞” 句法 语义 语用
  • 简介:“鸡蛋”因地域不同又称为“鸡子、鸡卵”,客方言却称之为“鸡春”。“鸡春”这一称谓至迟在清代已有,保留至今。如今,客方言粤东片的梅县、蕉岭、兴宁、五华、揭西地区,粤中片的增城市、龙川、紫金、博罗地区,粤北片的佛冈、英德、阳山、连山、连县、仁化、乐昌、翁源、新丰地区,粤西片的阳西、阳春、信宜、高州地区仍保留“鸡春”的说法。有些粤语区也讲(多是客粤杂居地),这应该是受客方言的影响。‘

  • 标签: 客方言 鸡蛋 增城市
  • 简介:洛阳方言保留了不少古词语,且含义与古相合或相近。文章选取洛阳方言的古词语若干条,逐条释义并举例说明了用法。

  • 标签: 洛阳方言 古词语 口语
  • 简介:在普通话中,只有“欸”这一个叹词以创e/ε,为韵母,而在通许方言,单韵母创e/ε/却十分普遍,有数十个词都以之为韵母。单韵母主要来源于《广韵》假摄开口三等麻韵知系章组,山摄开口三等人声薛韵知系和来母日母,咸摄开口三等人声叶韵知系章组和来母,曾摄开口三等人声职韵知系庄组,曾摄开口一等人声德韵(贼和唇音字除外),梗摄开口二等陌韵、麦韵,它们归并为元代《中原音韵》的皆来、车遮、齐微三韵,明清音系中的此类字归在乜斜韵、怀来韵和灰堆韵。读为创e/ε/是白读音,读为[ai]或[ei]为文读音,这种特殊的文白异读和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现象正好相反。

  • 标签: 单韵母e/ε/ 来源 文白异读
  • 简介: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0]”;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0]”。

  • 标签: 贵池方言 虚词
  • 简介:文章通过对吉安方言带词尾形态"子"的名词进行全面的词义归类和分析,得出吉安方言名词词缀"子"是中古汉语名词词尾"子"的残存,运用语言学的类推和内敛规律理论,分析现代吉安方言词缀"子"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子"词尾在吉安所管辖的县市又有语音不同的现象。

  • 标签: 吉安方言 词尾形态“子” 类推 内敛
  • 简介:<正>在本文开头,先举两例:(a)汽车刚刚开得慢,哀歇现在开快哉。(b)汽车要开快哉。(a)中的"开快哉"是"开(得比前)快了",也可以说成"开得快哉"。他们分别与普通话"开快了"、"开得快了"平行。(b)中的"开快哉"是"快(要)开了",与普通话"快开了"平行,这是一个容易引起外方言区人们注意的说法。"开快了"、"快开了"在普通话里形义都不同,不成其为问题。但是在苏州话却是同形异义,因而就有必要对两个"开快哉"作一番分析。为行文简便,以下(a)"开快哉"写成"V快_x哉",V是谓词,x是形容词,(b)"开

  • 标签: 普通话 苏州话 形容词 谓词 快开 汽车
  • 简介:西华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次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漯项片。西华方言有一些时间副词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如:“将”、“将将儿”、“成天”、“见天”、“老”等。

  • 标签: 西华方言 时间副词
  • 简介:青海方言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 标签: 青海方言 “可” 语法特点
  • 简介:徐州方言,面对语言禁忌,有许多用以消解禁忌的委婉词语。这些委婉词语包括死亡与丧葬、生理现象与生理行为、人际交往等诸多类别。论其构成方式,可分为:1.利用相关联的事物替代应避忌的事物;2.利用相反相对的事物替代应避忌的事物;3.利用词语的省略替代应避忌的事物。均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习俗文化背景。

  • 标签: 徐州方言 语言禁忌 委婉词语 类别 构成 习俗文化
  • 简介:在南阳方言,"圪"字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作为前缀附着在其他词的前面,表示动作的持续或短暂、程度等。本文从"圪"字的来源、构词类型、语法功能等方面探析,概括出前缀"圪"字的发展趋向。

  • 标签: 南阳方言 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