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将"在左云方言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用法,文章旨在探讨"将"的性质和功能。立足于左云方言事实,对"将"的用法进行共时描写,具体论述它作为副词、动态助词及介词的用法。作为副词的"将"可以表达多种语义,作为动态助词使用是"将"独具特色的虚词用法,而介词"将"则是处于半虚化状态的一个词。把左云方言"将"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将"进行简单对比,通过全面分析,加深对"将"多功能性的认识。

  • 标签: 左云方言 “将” 多功能 动态助词
  • 简介:在南阳方言,"圪"字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作为前缀附着在其他词的前面,表示动作的持续或短暂、程度等。本文从"圪"字的来源、构词类型、语法功能等方面探析,概括出前缀"圪"字的发展趋向。

  • 标签: 南阳方言 前缀
  • 简介:在汉藏语系语言里,量词是非常活跃的一个词类,方言量词也是如此。方言量词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经涉及到方言量词的方方面面,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湖北黄石的方言的量词在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的不同之处。

  • 标签: 黄石方言 汉语方言调查条目表 量词
  • 简介:本文从句法分析的层面,考察了西南官话个旧方言较有特色的量词“点儿”,论述其作为物量词和不定量词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点儿”和“滴”,厘清“滴滴”作为量词的用法.最后,通过与近似短语“(一)咪渣渣点儿”俞对比,综合分析“(一)滴滴点儿”式短语的句法特点.

  • 标签: 个旧方言 量词 句法分析
  • 简介: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本文以罗平方言的话语标记“么”为研究对象,探讨它的语法化过程,句法位置及特征,以及不同言语环境下的语用功能,旨在揭示它在交际语境条件下的语用理据。

  • 标签: 罗平方言 话语标记 “么”
  • 简介:文章首先利用已有文献材料和新的专题调查材料展示现代汉语方言表“现在”义的“而今”一词的读音及用字情况,随后运用语音历史层次演变思路分析“而”和“今”的读音演变由来,并辨析“而”和“今”的用字情况。

  • 标签: 汉语方言 而今 读音 用字
  • 简介:本文基于语料库,从方言的问句理论出发,聚焦河南鹿邑方言“可VP”问句的句型及其解释。研究表明:河南鹿邑方言“可VP中“可”主要继承了古汉语中虚词“可”的疑问副词性质,起到发问的作用;根据定量语料分析得出,鹿邑方言“可VP”存在附加式问句:“S+‘可VP’”以及一般的“可VP”问句;分析“可VP”问句得出,在鹿邑方言“可VP”在问句中一般做主语、谓语、补语;鹿邑方言“可VP”问句中不能套用“可VP”句式,以及“X不X”句式。

  • 标签: 鹿邑方言 “可” “可VP” 问句 虚词
  • 简介:摘要宜兴市位于太湖西岸,宜兴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使用人口大约有一百多万。宜兴话内部有差异。本文从两组易读错的字恬和莲,李和二,来分析这两组字的异同,以及在用方言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读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宜兴话声母浊音
  • 简介:摘要在中原官话中,“中”是指“好”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使用也比较广泛、用法也较为灵活。河南方言里,“中”也是使用次数比较频繁的一个词,对“中”的词性、语义、和语用辨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掌握和使用“中”。

  • 标签: 词性 语义 语用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运用方言,而莫言文学中运用方言是十分成功的。莫言以自己的家乡高密为背景,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大量的运用了高密方言向我们展示了高密的风土人情,使文学中的人物具有独特的个性。本文对莫言文学语言中高密方言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莫言文学 高密方言 运用
  • 简介:本文以今龙口方言常用的500个古入声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韵母、声调的读音分析,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进行比较。力求揭示龙口方言入声字的古今演变规律,为龙口方言的音系研究、本字考证等提供材料,也为当地人学习普通话、辨识入声字提供参考。

  • 标签: 入声字 龙口方言 韵母 声调
  • 简介:为了说好普通话,探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很有必要。以平顶山市以及所辖舞钢市的方言为代表的河南方言加以举证与归类,具体解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声调上有差异、声母与韵母也有变化。这对于河南人说好普通话将大有裨益,也能了解河南方言声母和韵母变化的内容。

  • 标签: 河南方言 普通话 声母 韵母 变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普通话和新昌方言宾语前置的比较,将新昌方言的宾语前置结构分为四类:“宾语+动词+数量词+句末助词”“宾语+来/去+动词+去/来/掉”“宾语+叠动词(有有)+动词+过”和“宾语+动词+助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并对四个结构进行简要分析,简述该结构在不同交际场景中的语用功能。

  • 标签: 新昌方言 宾语前置 语用功能
  • 简介:从声母的角度看,湖北天门方言古精知庄章合流为一组声母。从韵母的角度看,中古合口韵摄在精知庄章中的表现不同。通过分析,从共时的材料中发现:合口韵摄在精知庄章中的演变是“二分型”,即庄组遇摄三等,精组遇摄一等与庄组止摄三等、山摄二等知章三等二分。这反映了天门方言早期是分?、t?的,并且属于南京型。另外,知章合口三等的地域差异反映了天门方言由西南官话到江淮官话黄孝片的过渡特点。

  • 标签: 天门方言 精知庄章组 西南官话 演变
  • 简介:方言来源于持拿义动词的被动标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跟给予义动词和致使义动词密切相关;二是多为双音节形式;三是跟处置标记同形。本文深入分析了这三个特点的形成原因,并详细梳理出被动标记的具体演化过程。

  • 标签: 湘方言 被动标记 处置标记 成因
  • 简介:我国回族的通用语为汉语,但其本民族同胞之间在日常交流时语言中会同时夹杂着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词汇以及部分化用自其他宗教语言的词汇。这些词语大多与回族群众所信奉的伊斯兰教相关,借以方便宗教生活,联络族群感情,强化民族认同感。

  • 标签: 回族 方言 借词
  • 简介:本研究旨在比较鄂尔多斯方言(晋语的一支)中的助词“兰”与古汉语中的助词“也”二者之间在语法及语用功能方面的异同点。二者语法功能的共同点为:两者都可以置于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句末。两者语用功能的相似性表现为均可用于加强陈述语气,并用于突出句中的原因或结果。两者的固定搭配也具有相似的功能及语义,即“没”+V(VP)+“兰”与“未”+V(VP)+“也”。二者的不同点是:“兰”经常用作时态助词,表示过去的或已经完成的动作。“也”没有这一用法,它的特性是用于句末表判断,此外还可以置于句中。总体来看,两个助词同大于异。这体现出语言即便历经了移民浪潮以及民族融合,也依旧能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与传承性。

  • 标签: 鄂尔多斯方言 晋语 古汉语
  • 简介:摘要本文立足于方言式微现状,从方言情感层面和语言学层面的价值来分析方言保护的意义,并通过浅析方言如何在与普通话的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以及“从娃娃抓起”两方面谈方言的保护。

  • 标签: 方言 方言现状 方言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