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7
  • 简介:孔子是如何学《》的,所以有些人认为此语是孔子在六十八岁返鲁以后说的,此时孔子已经学《

  • 标签: 孔子学易 易考论
  • 简介:结合四库提要所勾勒的“变卦解”这一易学史上的重要线索,本文述了《小传》与《易变体义》、《纂言》与《象义》、《象正》与《原就正》的关系及其思想特色,澄清了其间的一些误传与误会。同时指出变卦解这一思想流派早在四库之前的丁东那里就已有所总结;指出以动爻变卦解《》的思想发轫于《左传》中的古老筮例,明确于南宋沈该的《小传》和都絮的《易变体义》,经宋元之际吴澄的《纂言》和丁东的《象义》,到明代黄道周的《象正》达到其高峰,清代包仪的《原就正》受到黄道周《象正》的影响很大.

  • 标签: 《左传》筮例 动爻 变卦 之卦 易学史
  • 简介:在中国《诗经》学史上,郑玄的《毛诗传笺》久负盛名。尤其是他利用由古代礼义与礼例对《诗》作了制度化的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孔子以来说《诗》的重要发展。然而,作为郑玄《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的“以笺诗”,却常为世人所忽略。本文通过对《郑笺》与《注》的梳理与论证,指出郑玄以《周易》卦爻象与《易传》笺《诗》,虽然大多是片断的,不连贯的,有的甚至是随文引申有感而发,但是他借助《周易》话语,运用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理论表述自己对《诗》的理解,丰富和深化了《诗》学的“比兴”手法、“天命”观念与讽喻功能,为我们展示了汉代《诗》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动向。

  • 标签: 周易 诗经 郑笺
  • 简介:<正>所谓三《》,即《周礼·太卜》最先揭举的《连山》、《归藏》、《周易》。这里所说的《周易》,就是今本《周易》中的《易经》部分。三《》名义乃千古聚讼疑案,历代学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直接影响着人们从本源的角度对易事理的理解和认识。阐明三《》名义,是弘扬易学精蕴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就此问题探理如下。

  • 标签: 周易 归藏 周代 坤乾 渊源关系 周礼
  • 简介:<正>安庆制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想就安庆制的时间问题,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考证。关于安庆制的时间人们一向使用的史料是:一、张德坚《贼情汇纂·卷一》:“石达开……癸丑八月奉伪令赴安庆一带安民,十一月回江宁,以伪燕王秦曰(日)纲代之。甲寅八月,官军自岳州水陆下剿,杨贼遣

  • 标签: 石达开 太平天国 安庆 新政策 杨秀清 天京
  • 简介:宋代君臣讲、臣民进呈之风盛行,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得到封赏的人比比皆是.宋代君臣注重理,并借此评论、讽谏时政,具有学以致用的意义.这种情况对宋代易学的繁荣与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讲《易》 君臣 易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自恺公受姓,黄冈氏谱认战国魏恺为受姓始祖.可是现存最早谱序(1),并无恺公食采受姓之说

  • 标签: 易氏源流 源流考辨
  • 简介:自恺公受姓,黄冈氏谱认战国魏恺为受姓始祖.可是现存最早谱序(1),并无恺公食采受姓之说

  • 标签: 易氏源流 源流考辨
  • 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张,是元朝前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是元世祖忽必烈身边的“潜邸旧侣”,深受忽必烈的信任和重用,官至中书平章政事、枢密副使,但却由於卷入至元十九年阿合马遇刺事件,而被诛杀。张在《元史》中无传,也无碑铭等传记资料传世,生平事迹一直模糊不清。本文钩稽史料,考证了元朝前期文人王惮《秋涧集》中的元仲一实际上就是张。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张进入忽必烈幕府的时间和经过,及其在潜邸时期的若干事迹。

  • 标签: 张易 元仲一 张启元 忽必烈 元朝
  • 简介:摘要《我友诗话》是民国学人王早年撰写的一部诗话。其中包含了有关王生平及诗学理论的重要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深入探,得以较完整地梳理了王早年的部分行迹,理清了王易与汪辟疆及其他京师大学堂诗人之间的密切交往,并根据诗话所表达的一系列观点,对王早期的诗论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我友诗话》 王易 汪辟疆 诗论
  • 简介:“九年形”在魏晋至唐宋年间风行数百年,许多道教内修派别皆有所认同。到明清时,“九年形”的观点杳无踪迹,似乎毫无影响。这是因为“九年形”说与内丹学有着完全不同的人体观念。随着内丹学的大行其道,这一理论渐渐沉没。然而,这两种对立的观念在清末时期武术领域试图实现双方的圆融,并影响到了现代道教内修实践。

  • 标签: 九年易形 九易 内丹 武术 易筋经
  • 简介:《韩诗》学派的学者大多《诗》、《》兼修,这对于完善《韩诗》的学术体系,提高其学术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考载籍,得两汉、魏晋时期兼习《诗》、《》的《韩诗》学者共计26人,其中习《韩氏》者3人,《梁丘》者2人,《孟氏》者7人,《京氏》者8人,兼习《盂氏》、《京氏》者1人.习《》家数不明者5人。

  • 标签: 《韩诗》学派 《易》 《诗》《易》兼习
  • 简介:墓志是洛阳北邙山上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志主郑出自荥阳郑氏,系中唐仕人。墓志完整记载了郑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及生平经历等情况,有助于中古时期荥阳郑氏家族研究。郑由明经入仕,曾先后任幕府僚佐、州郡刺史、京都郎官。志文记录了郑贞元年间在荆州的政府救荒中倡议并实施了工赈,弥补了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唐时期的荒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郑在经学与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撰有《三传异同》十七卷,可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郑墓志由外甥朝议郎、尚书刑部郎中李正辞撰文,其人也是当时工书擅文的仕人。

  • 标签: 郑易墓志唐代荒政
  • 简介:祓(1156-1240)是南宋中后期著名学者、词人,其生平事迹一向不详,兹据同治所载,参诸史乘金石等载籍,考证其生平仕履,知其淳熙十二年(1185)为释褐状元.历任秘书省著作郎、知江州、中书舍人、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开禧三年(1207),坐阿附苏师旦,得罪贬融州.嘉定九年(1216),得旨自便还宁乡.晚年潜心著述,著有、、、等,颇为后世所重.

  • 标签: 易祓 生平仕履 考证 南宋时期 文学研究
  • 简介:侯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全书共20.6万字,228页。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象以尽意——无往而不适的意象。这部分对爻象、卦象、数象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阕发了《周易》所蕴含的深邃的象内涵,详细阐述了整个象体系、周易的取象方式,以及象中的简易、变易、不易的特征。

  • 标签: 易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易》 卦象 深邃 变易
  • 简介:府州县棚是清代科举童试的专门考试场所,也是清代科举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清代台湾主要有凤山、新竹两所县试考棚和台商、台北、告中三所府试考棚.它们的建成与维护,得益于清代台湾各地士绅的积极捐助.科举棚所体现的科举公益现象,是清代台湾文教与大陆完全同一的重要象征.

  • 标签: 台湾 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