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类学网络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创新,由"界面"(interface)限定的"微信田野"和田野工作成为理解这一议题的关键,"微信界面"的建构,有望实现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突破。就XT水灾的研究而言,因为有"微信田野工作"的支持,人类学有望突破传统田野工作和相应的民族书写的诸多限制,从而以新的视角和技术路径认识他者、反思自我。由此也可提出,事件即信息,"行动与事件/信息之纠缠"是网络社会互动的核心机制。以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社会为基础的"界面"的扩张、聚合和变形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世界,田野、他者以及研究者与他者的互动也因之改变。

  • 标签: 微信民族志 界面 微信田野 行动与事件/信息之纠缠 XT水灾
  • 简介: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人类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不断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关注人类学的核心研究方法及书写方式民族,通过分析翻译对民族写作的影响以及人类学家对民族翻译问题的反思来研究民族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人类学 民族志 翻译研究
  • 简介:自教育部2012年9月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以来,秘书学(050107T)成为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下独立设置的专业,至此秘书人才培养有了专业依托,秘书学的建设有了自己的平台。国内诸多高校纷纷申报秘书学本科专业,个别高校还开设了硕士、博士点,探索高层次应用型教育之路。应用型教育的特点是"应用",秘书学的教学与实践也应该着重在"应用"二字上下功夫。

  • 标签: 秘书学 民族志 秘书人才 中国语言文学 应用型教育 本科专业目录
  • 简介:长期以来,教育政策研究依赖的是量化的研究方法,把科学性狭义地等同于教育实验和数据分析,把实证单一地等同于大样本的调查。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研究掀起了对理性一技术主义研究取向的种种反思和批判,转向了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视域。政策研究的后实证主义转向(价值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及语言的转向)与学校民族的学术传统(关注情境、探究个体、寻求“地方性知识”和反思自我)不谋而合,从陌路走向相逢。具体来说,学校民族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界定“真正的”政策问题、自下而上地了解政策的发生机制,推动微观层面的学校变革。

  • 标签: 学校民族志 教育政策研究 教育人类学 研究范式
  • 简介:近几十年来,随着教师教育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民族为师范生实践教学摆脱目前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新的考量范本。变革师范生实践教学,完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及专业发展,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整体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师范生 实践教学 民族志
  • 简介:《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的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这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记述,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民族书写,是我们今天从整体上认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 标签: 《后汉书·东夷列传》 边疆民族志 文化
  • 简介:班固的《汉书》保存了汉代社会一些具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历史,主要体现在《五行》《地理》《郊祀》等部分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记述中。班固重视神话传说的历史书写,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风格。

  • 标签: 班固 历史 神话传说 社会 信仰
  • 简介:《华阳国》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地方志,共记载诗歌13首,谣谚32首,因此成为研究汉晋时期西南地域文学的重要诗学文献;卷末《序》所载四言史述13首,或序其篇目内容旨趣,或总结全书义旨,语言典雅,意蕴深厚,手法多样,诗格独特,下开陶渊明《读史述》诗之先河,是研究魏晋咏史诗重要的诗学文献。而所载谣谚诗歌的地域性特征、以史证诗的阐释学范式、四言史述的咏史诗类型、五言诗歌的文体学意义,极富诗学史意义。

  • 标签: 常璩 《华阳国志》 谣谚 诗歌
  • 简介:《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创世史诗,是较少民族口传文学代表作,史诗保持了原有民族风貌,它对研究阿昌族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均有重要价值。阿昌典籍作品的外译不仅有利于保持民族原有文化的丰富性及多样性,同时将扩大阿昌文学作品在国际间的影响。民族诗学主要关注以口耳相传方式的民族文本,并将文本置于其自身的文化语境中加以考查解读,力求在翻译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存源语言、原文本及民族文化信息。

  • 标签: 《遮帕麻和遮米麻》 民族志 外译途径
  • 简介:中国企业应该融入全球价值链,在全球吸纳和整合资源,增强全球竞争力,而不是将眼光局限在国内,仅仅利用本国资源搞"自己创新"和"自创品牌"。今年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扩大开放、促进外资增长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出台了多项措施。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外资吸引力度的问题。7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的多项措施。

  • 标签: 外资吸引 工业思维 国务院常务会议 王志乐 民族 传统
  • 简介:律诗兴起于齐梁,成型于唐代,盛唐律诗多高华流丽、绝尘脱俗之作。杜甫开始改造盛唐律诗,杜牧继承并发展了杜甫。杜牧律诗突破盛唐律诗的工稳典丽,故意打破常规,在律诗中以己意为主,大量运用虚词、单句、拗句,并融入大量议论,使得其律诗创作更加灵动自然,议论横生,在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均有极大的拓展,对宋诗有着深远影响。

  • 标签: 杜牧 律诗 变体 影响 宋诗
  • 简介: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影响甚巨。自它形成之日始,特别是自吕本中撰《江西宗派图》提出“江西宗派”之后,便引起了诗评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就其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纷纷发表评论,或褒或贬,见仁见智。这些评论尽管只是局部性的,但无疑已经开启了北宋以降对江西诗学的全面反思,并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唐宋诗之争”,为后世的诗学理论建树与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北宋 江西诗学 黄庭坚 反思
  • 简介:明清之际是儒家诗学体系由解构到重构的重要时期,在描述晚明公安、竟陵等对传统儒家诗学的解构以及清初顾、黄、王等遗民诗人和钱、吴等贰臣诗人对儒家诗学体系的重构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回顾了学术界对明末清初诗学研究的状况,充分肯定了已有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明清之际 儒家诗学 研究述评
  • 简介:甚至有时在半梦半醒之间,恍惚而真切地觉得自己前世可能就是一个江南人——一个在流水旁将白鹅养肥的人,一个在明月中证悟前世的人。而这也只能是一场自日梦而已。想想当下在“江南”写作的人也只能在文字中空怀“故人”“故地”之心了。鲁迅说:“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

  • 标签: 诗学 梦想 南人 明月 鲁迅
  • 简介:主要根据《瀛奎律髓》,分析了方回的诗学思想和创作心态,认为其在诗选中极力推尊诗人杜甫,以"格高"作为评诗的首要标准,倡导诗歌的"熟淡"之美,意在证明自己爱国情怀与人格修养,表现了其自我反思和道德辩解的强烈愿望。

  • 标签: 方回 《瀛奎律髓》 道德 诗学
  • 简介:身为哲人与学者的王夫之与西方哲人黑格尔并称为东西方哲学的双子星座,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其现今留存的诗歌选本有《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这三部。《唐诗评选》原名应为《四唐诗选评》,是王夫之唯一的唐诗选本,该选本在清代唐诗选本中卓尔不群,有选诗有评点,透显出王夫之的一些具体的诗学理念。对《唐诗评选》中的诗学理念进行探究有助于理解把握王夫之的整个诗学观,这对整个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王夫之 《唐诗评选》 诗学理念
  • 简介: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能使一节课充满活力。因此,现在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的导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做到精彩导入呢?一是要进行情境宣染,为下一步的古诗学习定下基调;二是直接重点式导入,这能使学生尽快明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三是背景铺垫式导入,以便学习更好地理解古诗;四是生活还原式导入,以便拉近古诗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五是文化浸染式导入,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

  • 标签: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导入方法
  • 简介:作为诗学理论的现实基础,方东树对清代前中期诗学流派均有不同程度的批评,其主要特征:一是立足师古,崇雅贬俗、崇真黜伪;二是立足诗歌创作,强调创作与批评相统一。方东树对“近代”诸家的批评,虽不免武断,但却体现了他对时代诗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商榷前藻,发明诗学奥旨,以期金针度人之心理诉求,是其著述《昭昧詹言》的主要动机。

  • 标签: 桐城派 方东树 《昭昧詹言》 清代诗学
  • 简介:言意论是玄学对魏晋诗学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理论范畴,因此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贯穿于整个玄学体系建构与义理表达过程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作为诗学范畴,又贯穿于整个文学文本形成过程与审美形态构成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无论是作为哲学范畴抑或诗学范畴,言意论号眭情论都有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二者都建立在玄学本体论基础上,在文化生成上具有哲学关联性;二者在理论内涵与外延上互相叠合,在理论生成上具有意义的包蕴性;以性情为审美内质,以言意为审美表达,在二者合力的作用下,促进了魏晋诗学向哲理化、精美化、意象化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两汉的诗学审美,因此在审美形态上又构成逻辑关系上的共生性。

  • 标签: 魏晋玄学 言意论 性情论 诗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