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氧化(NO)作为细胞间及细胞内的信息物质,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氧化合酶(NOS)是NO生成过程中必需的酶,在生物体内有广泛分布,随着NO的研究日益深入,测定生物体NO及NOS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研究NOS、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直接测定NO的几种方法。

  • 标签: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NO NOS 生物半衰期 NDP组织化学法
  • 简介:氧化碳(NO)对人体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多个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发挥作用。本文阐述了运动训练中NO的变化及其机制,NO对骨骼肌血流和氧代谢的调节,NO对运动训练中冠脉血管的作用,与NO有关的体育锻炼对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影响及运动训练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一氧化氮 运动训练 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性一氧化(NO)对鼻咽癌5-8F放疗抵抗细胞株(5-8FRs)放射效应的影响,为寻找合适的鼻咽癌放射增敏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5-8FRs细胞株,使用不同浓度NO供体药物硝普钠(SNP)干预5-8FRs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出一个对5-8FRs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的IC01 SNP浓度(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的SNP浓度);使用1、2、4、6 Gy和8 Gy放射线干预5-8FRs细胞,确定IC15放射剂量(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5%的放射剂量)。用IC01SNP浓度、IC15放射剂量放疗单独干预及二者联合干预5-8FRs细胞,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各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硝酸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浓度。结果⑴SNP以浓度依赖方式、放射线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5-8FRs细胞的增殖,其中SNP IC01为(513.89±14.69)μmol/L(SNP组);放射剂量IC15为(3.96±0.33)Gy(放疗组);⑵联合组(SNP+放疗)与单独SNP组和放疗组相比,5-8FRs细胞形态学差异显著,漂浮细胞显著增多,贴壁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并失去原有形态;⑶IC01的SNP浓度对5-8FRs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然而联合组较单独放疗组细胞抑制率显著提高(t=7.708,P<0.01);并且联合组中NO浓度显著高于单组放疗组[(310.03±5.76)μmol/L vs (77.34±2.60)μmol/L,P<0.05];⑷5-8FRs自发凋亡率为(1.35±0.06)%,SNP组凋亡率为(2.22±0.37)%,SNP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放疗组凋亡率为(15.37±0.65)%,联合组为(50.27±2.24)%,联合组较放疗组促凋亡能力显著增强(t=-21.459,P=0.001)。结论合适浓度的外源性NO可在对细胞本身不产生明显毒性的情况下可显著增加5-8FRs细胞株放射敏感性。

  • 标签: 一氧化氮 硝普盐 鼻咽肿瘤 细胞系,肿瘤 放射敏感性
  • 简介:近来研究表明,一氧化(NO)在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有关NO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作用的研究也倍受关注[1].本文通过对42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O及NOS含量进行测定,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血清NO及NOS的变化和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测定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实验室中利用火花放电,模拟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成功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为二氧化的方法实验,并对其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火花放电 二氧化氮
  • 简介:目的 了解小儿腹泻病时体内一氧化(NO)的变化。方法 22例腹泻病住院患儿于入院24h内及治疗后72~96h各采静脉血检测NO值,并设对照组30例。以经典镉还原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硝酸根离子水平,为指示NO合成与释放指标。结果 3组(急性期,恢复期,对照组)NO值分别为(140.96±14.55)μmol/L;(66.40±7.28)μmol/L;(18.53±9.58)μmol/L,经各组两两比较t值分别为9.65,18.08,10.66,均P<0.001。结论 急性腹泻病时NO值明显增高,增高程度和腹泻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腹泻病 一氧化氮 儿童
  • 简介:摘要一氧化是一种半衰期较短的自由基,不仅参与调节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而且与机体众多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一氧化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是一氧化生成的关键酶,其有3种亚型分别为神经元型NOS(neuronal NOS,nNOS)、内皮型NOS(endothelium NOS,eNOS)和诱导型NOS(inducible NOS,iNOS)。研究发现nNOS和eNOS在正常的牙髓组织、牙周组织及唾液腺中均有表达,产生的一氧化参与其生理功能;而iNOS及产生的一氧化参与牙髓炎、牙周炎、唾液腺疾病和口腔癌等的发生发展。本文围绕一氧化及不同亚型NOS在口腔中的生理及病理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口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一氧化(NO)是一种生存期很短的气体,在体内也有产生,对细胞膜具有高穿透性,在体内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参与体内信号转导的气体信号分子。NO调节各种目标蛋白功能的关键机制是通过NO代谢产物的亚硝基部分耦合到活化的半胱氨酸上面去,进而形成S-亚硝基硫醇(SNO),SNO被认为是巯基亚硝基化翻译后修饰的产物。NO/SNO在肿瘤生物学及治疗方面有多种作用及作用机制,在治疗上,NO可以逆转肿瘤细胞对细胞毒药物的抵抗性,还可以用作化疗及放疗的增敏剂。然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NO在肿瘤研究中存在冲突,它可以同时促进和抑制肿瘤发展,这要取决于NO存在的时间、地点以及浓度高低。本综述将对NO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NO 机制 血管形成 肿瘤
  • 简介:1987年美英两国的学者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一氧化(No),并证明它即为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随着对No研究的深入,发现No是一种新的细胞间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调节内皮细胞、平滑肌和神经等细胞功能,参与炎症与组织细胞损伤和增殖,对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与疾病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本文就No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方面的研

  • 标签: 一氧化氮 心血管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精氮酸 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 简介:【摘要】:一氧化起着信使分子的作用。当内皮要向肌肉发出放松指令以促进血液流通时,它就会产生一些一氧化分子,这些分子很小,能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血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接收信号后舒张,使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的循环。可作用于人体的一氧化产生分为酶生性和非酶生性,酶生性主要通过口服通过体内酶的作用产生一氧化;非酶生性主要为体外产生,依托于两剂反应产生一氧化。本实验主要研究非酶生性一氧化的产生,从而应用于护肤品中。

  • 标签: 一氧化氮 紫外分光光度计 亚硝酸盐 马来酸 柠檬酸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乙基醚
  • 简介:【摘要】一氧化起着信使分子的作用。当内皮要向肌肉发出放松指令以促进血液流通时,它就会产生一些一氧化分子,这些分子很小,能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血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接收信号后舒张,使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的循环。可作用于人体的一氧化产生分为酶生性和非酶生性,酶生性主要通过口服通过体内酶的作用产生一氧化;非酶生性主要为体外产生,依托于两剂反应产生一氧化。本实验主要研究非酶生性一氧化的产生,从而应用于护肤品中。

  • 标签: 一氧化氮 紫外分光光度计 亚硝酸盐 马来酸 柠檬酸 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乙基醚
  • 简介:摘要一氧化作为生物体内的"明星分子",其产生依赖于一氧化合酶的作用,两者共同参与调节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对于维持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大意义。一氧化及一氧化合酶的检测已成为探索鼻腔鼻窦疾病发病机制新的方向。本文对上述两种分子的产生、作用、检测方法及两者参与鼻腔鼻窦病理生理过程(尤其是真菌性鼻窦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鼻腔 鼻窦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一氧化(NO)在内耳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一氧化合酶(NOS)在内耳的分布及一氧化在内耳的产生部位均已被确定.一氧化对维持内耳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其作为神经递质所发挥的生理功能,已趋于明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量的一氧化在内耳疾病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内耳疾病产生的机理,已研究出许多有效,针对性强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文对一氧化在内耳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一氧化氮内耳 内耳研究进展
  • 简介:生物活性分子一氧化(Nitricoxide,NO)自发现开始,其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功能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是近十年来被深入研究的小分子化合物,为目前所知最强的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生物作用极其广泛,与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吸收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一氧化氮 血管舒张因子 收缩因子 生物作用 心血管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