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从山东省采集了49个鸡场血清样品1438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907份样品免疫合格,免疫合格率为63.07%;其中12个种鸡场血清样品338份,331份免疫合格,免疫合格率为97.93%;采集37个商品代鸡场血清样品1100份,576份免疫合格,免疫合格率为52.36%。

  • 标签: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血清学检测 ELISA 免疫抗体检测
  • 简介:为了分析黑龙江某猪场仔猪发病情况与疫苗免疫情况的关系,试验采用PCR方法对患病仔猪病原进行了鉴定,同时随机抽检了该猪场425份猪血清,采用ELISA法对猪瘟(CSF)、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发病仔猪系伪狂犬病毒(PRV)、圆环病毒(PCVD)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三种病原混合感染;种猪、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的四种疫苗抗体合格率均高于国家规定标准;21日龄仔猪的抗体合格率整体偏低;56日龄仔猪和100日龄仔猪的CSFV、PRRSV抗体合格率较高;100日龄仔猪的PRV抗体合格率偏低。

  • 标签: 病毒混合感染 ELISA PCR 免疫抗体效价 关系分析
  • 简介:1科学选择疫苗目前,动物疫苗生产企业很多,产品五花八门,有细胞苗、脾淋苗、组织苗还有高效苗。这些疫苗不仅包装规格不同,性能和价格上也存在差异,抗原含量相差甚远。养猪场户主在购买猪瘟疫苗时,要根据接种对象、接种目的以及使用经验来科学选择疫苗。

  • 标签: 疫苗接种 猪瘟免疫 细胞苗 猪瘟疫苗 疫苗生产企业 接种对象
  • 简介:分析猪瘟免疫接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猪瘟 防疫 关键
  • 简介:为了比较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猪瘟病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同一批猪血清的猪瘟免疫抗体效果,于2016年9月12~13日对秀山县3个不同的乡镇猪血清各60份,共计180份,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检测试剂对同一批次的血清检测结果是有一定差异的,并做了总结分析。

  • 标签: 不同试剂 猪瘟抗体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为了解黄冈境内猪瘟(CSF)免疫效果的本底情况,运用ELISA方法检测,对黄冈市境内十个县市432家猪场猪瘟(CSF)抗体进行两年跟踪监测,其结果为:2014年猪场免疫合格率为74.31%,2015年75.35%;不同猪群猪瘟病毒血清抗体合格率高低顺序为: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育成猪>育肥猪>保育猪。

  • 标签: 猪瘟 免疫监测 免疫效果 地域差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随机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AID组、非AID组,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自身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AID组中的IIF阴性/LIA阳性表达患者所占比例较之非AID组明显更高(P<0.05),而IIF阴性/LI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ID组的LIA(+)和LIA(±)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AID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后,还应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以减少漏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目的研究TRFIA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对2963例临床标本及TP室间质控品进行TP抗体检测,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TRFIA检出率为100%,ELISA检出率为96.97%。筛查标本TRFIA法阳性率高于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值阳性室间质控品及稀释后的质控品经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TRFIA法阳性检出率83.3396,高于ELISA法的66.6796。结论:TRFIA法比ELISA及TPPA法敏感度更高,对早早期及“窗口期”的梅毒患者能早期检出,避免漏检,同时有利于一些医疗纠纷的防范。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FIA ELISA TPP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和免疫意外抗体产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接受输血的13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免疫意外抗体进行筛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和免疫意外抗体产生情况。结果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6例(4.0%)。其中非溶血性38例(2.7%),发热11例(0.8%),过敏20例(1.4%),头痛及胸闷共7例(0.5%);溶血性18例(1.3%),产生最多的是IgG类抗体。女性免疫意外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意外抗体的检出率与输血史和妊娠史有关,不同人群意外抗体检出率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确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加强意外抗体筛查,合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意外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肝抗原、抗体免疫测定室内质控品的制备和使用情况。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期间接受乙肝抗原、抗体免疫测定的1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测定其标本,分析总结测定结果。结果自制乙肝抗原质控品最佳批内CV和均值,并观察其稳定性均较为良好。结论在进行乙肝抗原、抗体免疫测定室内质控品使用和制备上,可采用低值质控,此对正确掌握和判定可疑结果上存在有利作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为明显。

  • 标签: 免疫 制备 室内 质控品 抗体 乙肝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与保护性免疫力的关系。方法选择某接种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2月200名经乙肝疫苗按标准程序预防接种后的小儿作为A组,另选择出生时未经疫苗接种的自然感染抗HBs阳性者50例作为B组,分别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PCR-HBVDNA)。结果200例接种疫苗儿童中179例抗一HBs阳性,21例抗一HBs阴性。179例抗一HBs阳性儿童中抗-HBsP/N值>10者155例(86.59%)。B组50例中8例检出HBVDNA。28例抗体P/N值>10者仅2例HBVDNA阳性(7.14%),而22例P/N值<10者就有6例HBVDNA阳性(27.27%)。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者不代表机体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判断是否有保护性免疫力应联系抗体滴度的高低。

  • 标签: 肝炎抗体 乙型 肝炎疫苗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Pylori,Hp)分型(Ⅰ型和Ⅱ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搜集我院100例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患者和10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Hp分型检测试剂盒对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型和Ⅱ型进行统计结果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患者HpⅠ型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胃肠道疾病患者HPⅡ型抗体阳性率低于健康体检者阳性率(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初筛方法,并且HpⅠ型(CagA\VacA)比HpⅡ(UreB\UreA)型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印迹法 幽门螺杆菌 胃肠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中收治的4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住院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的病情性质为其提供相应的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免疫荧光法(ANA)、免疫印迹法(抗ds-DNA与抗ENA抗体)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测,对其抗核抗体谱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判断,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dsDAN以及抗J0-1等物质均得到了有效的检出,对其病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可作为诊断的初筛指标,对其治疗方案的制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抗核抗体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应用效果 临床检测 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 简介:猪瘟又称为烂肠瘟、猪霍乱,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诊.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应以预防和控制为主.笔者根据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防控措施.仅供参考.

  • 标签: 猪瘟 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