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B抗原弱表达的分子生物原因。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进行血型鉴定,包括正反定型检测,抗-A1,抗-H检测,并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检测弱B抗原。应用直接测序对第1-7外显子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例进行克隆后测序。结果血清学检测的23例患者红细胞均含有弱B抗原。DNA测序确定这些B亚型的等位基因,包括2例Bel型、4例B3型、14例Bw型、2例CisAB型及1例新的等位基因。其中新B等位基因,在第7外显子发生了662G>A变异,将其DNA序列上传红细胞血型抗原变异数据库,命名为Bel10。结论血型基因DNA碱基变异导致血型亚型,表现为血清学抗原减弱,Bw表型为常见B亚型。

  • 标签: 血型 B亚型 血清学 DNA测序
  • 简介:摘要: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创新生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为培养学生生物科核心素养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新时代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广,生物科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高中生的生物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生物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时,要以此作为导向不断调整教学模式,顺应时代潮流。

  • 标签: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教学分析
  • 简介:摘要:患者我55岁女性,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以左侧胸痛为首先症状伴有右上腹部隐痛为主要表现,影像学可见左肺下叶斑片影,合并左肝低回声、左肾多发信号异常。外周血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肺泡灌洗液mNGS及肝脓肿引流液培养均提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kpn)。

  • 标签:
  • 简介:摘要:初中生物知识繁杂抽象,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紧密,若学生能够从多学科视角切入生物习,其学习效率也会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因此,生物教师应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使学生突破单一学科知识的壁垒,能够在生活实践中从多维度思考事物的本质。本文从学科知识融合的概念与意义、有机整合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学科知识的具体路径等方面展开思考与探讨,旨在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标签: 知识映射 科目交叉 初中生物 融合教学
  • 简介:摘要:按照竞技能力获得、发展与保持的客观规律,训练实际是一个生物适应过程。训练负荷对运动员机体起到直接刺激作用,直接影响训练和比赛效果。从负荷在训练中引起机体变化的生物作用入手,探索合理适宜有效负荷内在规律对举重训练具有的关键性作用及训练手段。

  • 标签: 举重训练 适宜性有效负荷 生物学分析 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理解生物概念是初中生学习更高层次生物知识的基础,因而概念教学在整个生物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个生物概念由出现到理解可分为多个层次,文章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简述利用多层次提问开展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方法,逐步建立正确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为初中生物教师提升概念教学效果提供思路。

  • 标签: 多层次提问 初中生物 概念教学
  • 简介:摘要:在生物实验技术中,生物技术是一门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的学科。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近几十年来更是突飞猛进,它不仅与传统的生物科学紧密结合,而且与化学、物理、电子等科学技术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生物技术与生物实验技术相结合而产生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技术应用环保
  • 简介:摘要:双减政策的“减负”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第二,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教学需要达到效率。本文从备课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高效率的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模式。

  • 标签: 双减 生物教学 作业设计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技术是现代先进技术,该技术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相关功能,通过此种研究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为提高中药开发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中药开发中分子生物应用进行研究,主要阐述了利用DNA分子技术进行中药种类鉴定、分子生物中药药效成分分析以及药理分析等方法和成效。

  • 标签: 中药开发 分子生物学 DNA分子检定 药物成分分析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目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灵活、高效地去解决问题,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而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学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该要发挥分层教学法的实际优势,提升教学实效。由此,下文就围绕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层教学的具体应用和实施进行探讨。

  • 标签: 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 分层教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中职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处于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期,在教学时,教师要着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要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根据课改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要让其在学习中充分地动手、动脑,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笔者以中职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并提出中职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同行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 标签: 中职 生物学科 课堂教学 实践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散光儿童眼前节生物参数的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散光患儿82例(82眼),其中高度散光患儿64例(散光≥2.00 DC),中低度散光患儿18例(散光<2.00 DC)。采用SIRIUS天狼星三维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患儿眼前节生物参数,包括角膜参数和前房参数。角膜参数包括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薄点位置、中央角膜厚度、角膜体积、角膜前后表面K1、角膜前后表面K2、角膜前后表面球镜度、角膜前后表面柱镜度、光学区4 mm球镜度、光学区4 mm柱镜度;前房参数包括前房深度、水平虹膜直径、虹膜角膜夹角、前房直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眼前节各生物参数进行统计学分。结果:高度散光组儿童与中低度散光组相比,前房参数、角膜厚度和角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角膜最薄点位置分别有97%和89%位于颞下方,高度散光组角膜前、后表面K1值较低(t=-2.61, P=0.011; t=2.40, P=0.019),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及光学区4 mm散光度数较大(t=-11.00, P<0.001; t=5.58, P<0.001; t=-10.25, P<0.001)。散光程度较高组,前房直径较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3, P=0.036)。高度散光组屈光状态转化为等效球镜度,等效球镜度越小,前房深度和房角越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2, P<0.001; F=5.07, P=0.009)。结论:高度散光组儿童的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及光学区4 mm散光较大,角膜最薄点位置大多位于颞下方,角膜前后表面K1值较低,散光程度较高组儿童,前房直径较大,高度散光组等效球镜度越小,前房深度和房角越大。

  • 标签: 高度散光 儿童 眼前节生物学参数
  • 简介:摘要:初中生物科探究性教学现在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模式并不是十分的了解,所以造成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模式不适应,由于探究式教学是刚刚兴起的教学模式,因而很多模式还不够成熟,本研究针对初中生物科从教学的假设性环节进行研究,分析探究性教学的课程资源问题,然后分析教学内容是否能够符合现代生物教学的要求。

  • 标签: 生物学科 探究教学 初中生物
  • 简介:摘要:基因学是中学生物的一个重要科目,也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试题,通常都是作为最后一道题,因为它的难点很大,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物表现。为协助同学们更好了解有关基因的问题,本文以基因定位为切入点,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有所裨益。

  • 标签: 高中生物学 基因定位 问题
  • 简介: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在对各项教育活动进行展现的过程中,积极加强核心教育内容的展现,使学生可以逐渐突破自我,提升学习水平尤为关键。具体到高中生物科教学中来,积极把握生物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方法创新之中,强化生物习的趣味性,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准。因此,重点阐述生物科核心素养背景之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生物学科发展 核心素养 具体策略
  • 简介: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所以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重视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生物知识,观察生物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学推动教学改革,为初中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尤其是在当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在教学方式上积极的进行创新,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让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和科学探究精神,这样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促进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

  • 标签: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高效课堂
  • 简介:摘要:沙地柏具备良好的耐旱性,适用于水土保持、固沙造林事业中,能够适应极端的生存环境,并缓解当地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问题。该树种多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具有强大的萌发力,将其运用到造林事业中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价值。为进一步增强造林成效,发挥出沙地柏的真正作用,需要明晰其生物特性,科学选择育苗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保障苗木能够得以健康生长。

  • 标签: 沙地柏 生物学特性 固沙造林 育苗造林技术 抚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干预,并分析其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2年3月之间选取100例需进行病原微生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 RT-PCR 法检验,观察组则使用荧光定量 RT-PCR 法进行检验。对比两组人员的检出率以及检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组人员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均低于疾病组(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