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质子泵抑制(PPIs)广泛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疾病(GERD)、急性消化性溃疡以及其它胃酸相关性疾病已超过20年。现已有很多研究提出PPIs与急性间质肾炎(AIN)的相关。本文将对PPIs-AIN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予以综述。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急性间质性肾炎
  • 简介:尿酸盐重吸收转运因子(URAT1)是一种阴离子转运体,它位于肾小管近端小管顶部细胞中,决定尿酸的重吸收,常作为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药物的靶点。Lesinurad是一种URAT1选择抑制,由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研发,并于2015年底被FDA批准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联合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症状的缓解治疗。主要介绍Lesinuard的药物概况、相关研发背景、合成路线、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试验等方面研究情况,为该药的推广应用以及同类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标签: Lesinurad 高血尿酸 痛风 URAT1选择性抑制
  • 简介: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中Raf激酶,特刊是B-Raf由于在肿瘤中的突变率高,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充的重要靶点之一。一些Raf抑制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有特犀抑制活性,显现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Raf激酶 B-RafV600E 选择性抑制剂
  • 简介:摘要:狼疮肾炎(LN)是系统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抑制被广泛应用于LN的治疗,目的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轻炎症和保护肾功能。本文就治疗狼疮肾炎时免疫抑制的选择进行科普论述,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程序制裁措施越来越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它真的能有效抑制公安侦查中违反侦查程序的潜规则吗?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侦查程序违法的原因、程序制裁的利弊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侦查程序性违法 非法证据排除 程序性制裁 侦查令状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质子泵抑制(PP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204例,根据在ICI治疗开始前后1个月内是否伴随使用PPI分为PPI组(n=73)与Non-PPI组(n=131)。探究PPI使用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PI使用对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PPI使用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果在晚期实体肿瘤ICI治疗过程中,PPI使用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美国东部协作组评分、免疫治疗药物种类及治疗策略均无关(均P>0.05)。Non-PPI组客观缓解率优于PPI组(45.0% vs. 24.7%,χ2=8.286,P=0.004);Non-PPI组疾病控制率优于PPI组(75.6% vs. 52.0%,χ2=11.755,P=0.001)。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组患者中位OS(3.4个月vs. 6.1个月)及中位PFS(2.8个月vs. 4.0个月)均短于Non-PPI组(χ2=9.563,P=0.002;χ2=5.761,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与OS显著相关(HR=1.85,95%CI为1.24~2.76,P=0.003);PPI(HR=1.65,95%CI为1.09~2.51,P=0.019)和年龄(HR=1.56,95%CI为1.05~2.32,P=0.029)均与P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PI为影响患者OS(HR=1.90,95%CI为1.27~2.85,P=0.002)及PFS(HR=1.73,95%CI为1.12~2.65,P=0.013)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在肺癌患者ICI治疗过程中PPI组(n=64)中位OS(3.2个月vs. 6.2个月)及中位PFS(2.2个月vs. 3.8个月)较Non-PPI组(n=34)短(χ2=16.187,P<0.001;χ2=5.106,P=0.020)。单因素分析显示,PPI与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2.97,95%CI为1.70~5.22,P<0.001)、PFS(HR=1.97,95%CI为1.09~3.55,P=0.025)均相关;多因素显示,PPI是影响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3.38,95%CI为1.87~6.11,P<0.001)及PFS(HR=2.31,95%CI为1.22~4.38,P=0.01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PI的使用降低了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效果,尤其在肺癌中更显著。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应谨慎使用PPI。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肿瘤 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程序死亡受体配体2(PD-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344例接受手术的HCC患者资料。取HCC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D-L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情况,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344例HCC患者PD-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4%(187/344)。PD-L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长径>3 cm(χ2=8.20,P<0.01)、组织学分级高有关(χ2=9.46,P<0.05);PD-L2阳性表达组OS和DFS均较PD-L2阴性表达组差(OS:P=0.001;DFS:P=0.015)。PD-L2阳性表达不是OS、DFS独立的不良影响因素(OS:HR=1.321,95% CI 0.955~1.829,P=0.093;DFS:HR=1.209,95% CI 0.990~1.624,P=0.209)。结论PD-L2蛋白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PD-L2不是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癌,肝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预后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受体-1(PD-1)/程序死亡受体-配体(PD-L1)抑制治疗现已批准用于多种肿瘤,但其单药治疗疗效偏低。如何通过放疗来增敏PD-1/PD-L1抑制的疗效,是放疗业界研究的热点。放疗与PD-1/PD-L1抑制的联合应用,在多项研究中已显示出生存获益。然而电离辐射对于PD-1/PD-L1免疫治疗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充分发挥放疗免疫激活作用的同时,尽量避免放疗的免疫抑制效应,这与放疗的剂量选择、分割模式、治疗时机选择及治疗部位数目等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针对晚期转移肿瘤治疗中,如何优化放疗联合抗PD-1/PD-L1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PD-1/PD-L1抑制剂 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免疫疗法 放疗增敏
  • 简介:摘要由于手术、放化疗等手段的治疗效果有限,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膀胱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程序死亡受体1(PD-1)/PD-1配体(PD-L1抑制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良好,已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晚期膀胱癌的二线治疗。PD-1/PD-L1抑制已经覆盖了晚期膀胱癌一线或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肌层浸润膀胱癌的辅助、新辅助治疗,卡介苗灌注失败的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治疗及肌层浸润膀胱癌保膀胱治疗等,相关研究或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或正在进行中,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为临床上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膀胱肿瘤 抗肿瘤药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免疫治疗
  • 简介:38岁女性患者因面部银屑病给予吡美莫司外用,连续外用2个月并停药1d后,面部出现湿疹,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甲氨蝶呤抗炎治疗无效,改用环孢素75mg/次,2次/d口服,治疗2d后湿疹好转,24d后皮疹消退出院。

  • 标签: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吡美莫司 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持续清痰。检查后发现,咽部慢性充血,声带后连合区黏膜肥厚,声带弥漫充血、水肿。右侧杓状软骨声带突可见白色肉芽肿。服用质子泵抑制2个月后复查,无咳嗽,无声嘶,发声疲劳、咽部异物感减轻。纤维喉镜检查示原声门后联合区的白色肉芽肿已消失。

  • 标签: 咽喉反流 声带肉芽肿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CTP对硫化矿的抑制性能,结果表明CTP是一种选择好、抑制能力强的新型黄铁矿抑制;铜硫、砷流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CTP对黄铁矿具有较好的选择抑制作用,实际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新型有机抑制剂CTP 黄铁矿 硫化矿浮选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是否可以抑制淋巴瘤肝转移。方法利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系Raji以及弥漫大B细胞系LY-8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31和CD163的表达;肝脏组织的HE染色判断转移。结果LY-8细胞系无法构建肝脏转移小鼠肿瘤模型(0/6),Raji细胞系成功构建小鼠肝脏转移瘤模型(5/6)。VEGFR抑制阿昔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能抑制肝脏侵犯。阿昔替尼显著抑制肿瘤相关血管生成,且肿瘤组织中血管密度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163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 < 0.01).结论VEGFR抑制阿昔替尼具有抗淋巴瘤生长、抑制淋巴瘤肝脏侵犯的作用,该作用与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生长 肿瘤肝脏侵袭 小鼠淋巴瘤移植
  • 简介:摘要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蛋白酪氨酸激酶(PTK),肿瘤的发生、进展以及预后均与VEGFR表达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VEGFR表达异常会引发多种与癌症有关的疾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以VEGFR为靶点的治疗,成为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广泛关注的内容。本文笔者主要针对VEGFR抑制的抗肿瘤效果展开了综述。

  • 标签: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抑制剂 抗肿瘤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CI)相关心肌炎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但死亡率高达39.7%~50%。该文报道1例肝癌患者在首次使用ICI后20 d出现右侧眼睑下垂,用药后26 d出现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明显升高,但无心血管相关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无异常改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酶谱升高,临床诊断为无症状ICI相关心肌炎,伴免疫肌炎。通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肌钙蛋白I在4 d后降至正常,右侧眼睑下垂于7 d后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患者仍存活,无任何后遗症。ICI用药后通过主动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炎,激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肌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益生菌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孕15 d的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幼鼠出生后,首先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模型;之后混合益生菌组于出生第21-35天给予益生菌溶液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9 g/L盐水灌胃。末次激发24 h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制备血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离血清测定细胞因子及OVA特异性抗体,分离肠系膜淋巴结分析树突状细胞(DCs)和调节T淋巴细胞(Tregs)。采用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3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小鼠腹泻评分显著降低[(2.00±0.71)分比(3.22±0.97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肥大细胞蛋白酶1(MCPT-1)、OVA特异性抗体水平IgE和IgG水平均显著下降[(2.28±1.61)%比(10.99±2.26)%、(413.68±22.81) ng/L比(708.78±27.66) ng/L、(36.64±3.74) ng/L比(46.05±4.95) ng/L、(201.37±65.61) ng/L比(495.22±96.66) ng/L、(31 924.15±1 177.77) ng/L比(36 175.77±618.29) ng/L、(9.10±8.08) ng/L比(19.69±0.84) ng/L、(30.50±8.81) ng/L比(190.32±6.40) ng/L];IL-10水平显著升高[(164.12±3.88) ng/L比(123.90±7.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72、16.07、3.90、7.40、7.95、3.91、44.00、7.76,均P<0.01)。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肠系膜淋巴结中CD103+DCs及CD103+CD80-CD40-DCs表面的程序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水平显著升高[(75.59±0.45)%比(45.60±4.73)%、(67.56±1.87)%比(37.12±6.07)%];Tregs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显著升高[(8.24±0.69)%比(6.20±0.66)%];Tregs表面程序细胞死亡分子1(PD-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25±3.12)%比(4.08±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4.48、3.63、3.71,均P<0.01)。结论混合益生菌可改善幼鼠的食物过敏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D-1/PD-L1通路调节Tregs的产生发挥作用。

  • 标签: 食物过敏 益生菌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 卵清蛋白 幼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端粒酶成为研究的热点。端粒酶在85%以上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酶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志物。而对端粒酶的抑制也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以及端粒酶抑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端粒梅 端拉酶活性 检测方法 端粒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