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因为其可视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随着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的普及,各种与之相关的各类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而近年来新应用的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则因为其操作简易性,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及限制条件较少,而受到广发关注。由于覆盖范围较广,所以从不同部位进行阻滞则可获得与之相对的镇痛节段,因此其在围术期镇痛中得到应用。本文则通过近年来对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应用,旨在为平面阻滞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竖脊肌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围术期镇痛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雅丽 郁英杰 黄新宇 王震宇 吴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65,"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武汉 430065,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65 "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武汉 430065
  • 简介:摘要目的模拟并评价不同脊柱前倾角度工人的刮研工作,探究不同前倾角度对刮研工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1月,募集16名男性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模拟工人刮研工作,参数分别为25°、15次/min,15°、30次/min,5°、60次/min。采用表面电仪收集试验者电信号,并结合Borg量表进行表面电特征评价。结果三组不同脊柱前倾角度下,试验者左右侧最大随意收缩百分比(MVE%)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左=13.41,P左<0.001;F右=4.74,P右=0.005),且在25°、15次/min时较高。在15°、30次/min时,试验者左侧MVE%值明显高于右侧(t=2.58,P=0.021)。三组右侧电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P<0.001),而左侧电的MP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P=0.823);拟合直线显示,左侧MPF值在5°、60次/min时呈下降趋势(t=-5.39,P=0.012)。结论刮研工在姿势为15°、30次/min时产生疲劳的可能性较低,而在5°、60次/min时工作更易产生疲劳。

  • 标签: 肌电描记术 表面肌电技术 刮研 脊柱前倾 角度 竖脊肌 下背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平面阻滞用于椎间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经皮腰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45岁,BMI 17.5~29.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0):平面阻滞组(E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L组)。E组超声引导下行平面阻滞,L组根据手术定位逐层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筋膜、肌肉层、上关节突),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手术时间及C型臂X线定位时间。于手术切皮(T1)、分离肌肉(T2)、椎间孔成形(T3)、神经根减压(T4)和缝合皮肤(T5)时记录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镇痛有效和镇静满意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恶心呕吐、头晕、穿刺部位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发生情况,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与L组比较,E组T2-4时VAS评分降低,T3,4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患者满意度升高,手术时间和C型臂X线定位时间缩短(P<0.05),ODI评分和镇静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见运动阻滞、恶心呕吐、头晕、穿刺部位血肿及神经损伤等发生。结论平面阻滞用于椎间孔镜手术可提供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背部肌肉 神经传导阻滞 椎间孔切开术 内窥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一项新颖的筋膜间隙阻滞技术,可以应用于胸腰部手术后镇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镇痛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ESPB自2016年提出以来,得到广泛关注。文章介绍了超声引导下ESPB的解剖基础,阐述了ESPB起效的理论学说,归纳了ESPB在胸腹部及腰椎等手术的临床应用,总结了ESPB的优缺点及并发症,并将ESPB与胸腰部其他常用镇痛阻滞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各自的特点。超声引导下ESPB具有诸多的优点、极少的并发症及禁忌证,在麻醉和疼痛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能提高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文章旨在探究ESPB的临床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虽然各种手术术式不断增加,但是术后疼痛问题仍然存在,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出院时间。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ESPB)是近些年来新兴的躯体神经阻滞技术,因其有效性,安全性,逐渐替代传统镇痛方法现应用于胸部,腹部,妇产,脊柱,泌尿,髋关节等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本文主要针对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近几年来在腹部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提高临床认识和发展。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疼痛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 椎旁神经阻滞与阻滞在胸科手术中 的 应用 效果 。 方法: 使用区组随机化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共 36 人,并以奇偶数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 阻滞 ,对照组应用 椎旁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旁神经阻滞复合 阻滞 应用与胸科手术中,可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满足患者对于镇痛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竖脊肌阻滞 胸科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胸部手术常伴随着术后疼痛,疼痛控制不佳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一种新颖的筋膜间平面阻滞方法,可用于多种胸部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缓解及慢性疼痛的治疗。ESPB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阐述了ESPB的解剖基础、作用机制及操作方法,总结了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剂量及浓度,归纳了其在胸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了其相关的并发症,并对胸部手术区域镇痛方法进行展望。

  • 标签: 胸部手术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屈曲放松(flexion-relaxation,FR)比值在不同类型慢性腰痛患者和无痛对照人群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97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51例为腰部前屈时疼痛,后伸无痛,分为前屈痛组;46例为腰部前屈时无痛,后伸时疼痛,分为后伸痛组;另有35名腰部无痛健康人,分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图采集三组人群在完成躯干前屈和再背伸动作时的表面电信号,并计算FR比值。结果三组FR比值分别为:前屈痛组4.97±1.03、后伸痛组21.8±4.75、对照组22.85±3.64。前屈痛组FR比值明显小于后伸痛组(P<0.01)和对照组(P<0.01)。后伸痛组和对照组相比,F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腰部前屈痛患者和无痛人群相比,FR比值明显减小,此差异可为进一步鉴别此类腰痛患者提供参考。而对于后伸痛患者,FR比值不能作为鉴别依据。

  • 标签: 腰痛 腰肌 肌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面阻滞在麻醉与疼痛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将我院2021年4月到12月收治的120例胸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面阻滞应用在麻醉与疼痛管理当中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使患者血流动力学表现得更为稳定,并且一定程度上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长,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整体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竖脊肌 平面阻滞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双侧平面(ESP)阻滞用于全麻Nuss术患儿的效果。方法择期行Nuss手术患儿32例,年龄4~1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6):ESP阻滞+全麻组(EG组)和全麻组(G组)。EG组麻醉诱导后行双侧ESP阻滞。术毕2组患儿均进行静脉镇痛。于入PACU、术后1、6、12、24及48 h时记录静态和咳嗽时FLACC评分,若静态评分>4分,可根据患儿及家属要求给予口服布洛芬5.0~7.5 mg/kg。记录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芬太尼及布洛芬使用情况;记录术后低氧血症(SpO2低于90%)、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情况;记录EG组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及皮下气肿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EG组术后12 h内静态FLACC评分及术后6 h内咳嗽FLACC评分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芬太尼和布洛芬使用率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异丙酚用量、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双侧ESP阻滞(每侧0.3%罗哌卡因0.5 ml/kg)可减少全麻Nuss术患儿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儿短期预后。

  • 标签: 竖脊肌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儿童 漏斗胸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在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12月因肺部肿瘤在鸡西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软件将患者分为三组,即A组为-双点组(n=30)、B组为-单点组 (n=30)与C组为-对照组(n=30)。A组行双点ESPB、单次给予0.25%罗哌卡因30ml B组行单点ESPB,单点用药0.25%罗哌卡因30ml,双点各点为15ml,并连接静脉镇痛泵,C组仅连接静脉镇痛泵。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4、12、24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12、24h内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以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双点组与单点组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及阻滞范围。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4h、12h、24h,A组和B组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点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双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点组起效时间早于单点组,阻滞平面高于单点组(P<0.05)。结论 平面双点阻滞和单点阻滞麻醉均能够发挥较好的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超声引导下平面双点阻滞麻醉相较单点麻醉起效时间虽然稍快、阻滞平面稍高,但对术后镇痛影响无差异,双点阻滞麻醉相较单点增加穿刺次数、阻滞操作时间长,患者体验相对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阻滞方式,以达到最佳麻醉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单点阻滞 双点阻滞 胸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合并平面阻滞在开胸手术中及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 40例实施开胸手术的患者,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及全麻组,神经阻滞组在全麻之前于相应的手术部位行前锯平面及平面阻滞,药物为 0.25%罗哌卡因 30毫升行前锯平面阻滞, 0.25%罗哌卡因 20毫升行平面阻滞,两组病人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拔出气管导管后病人深呼吸及咳嗽时切口的疼痛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术中镇痛药使用减少,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深呼吸及咳嗽切口轻度疼痛。结论,前锯平面合并平面阻滞可为胸科手术提供确实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阻滞 胸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间接诊的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 32例,随机分为 A、 B两组,每组各 16例。 A组于切皮前行 0.375%罗哌卡因阻滞, B组直接全身静脉麻醉。记录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手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生命体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者对 A组手术区域肌肉松弛满意度明显提高 (P< 0.05),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P< 0.01)。结论 :罗哌卡因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药物用量 ,提高手术中手术医生和手术后患者麻醉满意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竖脊肌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ESPB)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9年1—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全麻下开腹胆囊、胆管手术患者50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单次ESPB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ESPB联合自控镇痛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自控镇痛组),每组25例。ESPB联合自控镇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行0.33%罗哌卡因30 ml单次ESPB。记录痛觉阻滞平面,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追加帕瑞昔布钠例数;记录ESPB相关并发症和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ESPB联合自控镇痛组患者缓解痛觉阻滞范围:T5~T12脊神经支配区域13例,T6~L1脊神经支配区域12例。与自控镇痛组比较,ESPB联合自控镇痛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VAS评分低,(4.2±1.1)分比(1.4±0.6)分、(4.0±0.8)分比(1.8±1.2)分、(3.5±0.9)分比(2.0±1.1)分(均P<0.01);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追加帕瑞昔布钠例数少[0~24 h分别为(2.5±0.9)次比(9.9±1.5)次、20.0%(5例)比64.0%(16例),(t=10.566、χ2=9.934,均P<0.01)]。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20.1±1.9)h比(24.5±2.1)h(t=7.388,均P<0.01)。未出现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患者。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并发症少,可减少术后镇痛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肠道恢复快。

  • 标签: 超声疗法 神经传导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在儿童漏斗胸Nuss手术的应用和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行择期漏斗胸Nuss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6~12岁,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E组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30 min行双侧T5水平的ESPB,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0.5 h(T2)和术后2 h(T3)时的血皮质醇水平,术后2、4、6、12、24、48 h的疼痛相关行为学评分法(Face, Legs, Activity, Cry, and Consolability, FLACC)评分,PACU复苏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中用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2、T3时血皮质醇水平较T1升高(P<0.05),E组T3时血皮质醇水平低于C组(P<0.05)。E组术后2、4、6、12 h FLACC评分低于C组(P<0.05)。E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PCA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低于C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用于儿童漏斗胸Nuss手术能有效抑制术后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缩短PACU停留时间。

  • 标签: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漏斗胸 Nuss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在腰椎后入路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录2022.12——2023.12期间于我院接受腰椎后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合计收录样本量为50例,将其应用摸球法进行分组并开展不同临床麻醉手段,比较组间效果差异。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样本量均有25例,所对应的方案为在超声下确认针头末端位于深面后在手术两侧各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20mL、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于术后2h、6h,患者在静息、咳嗽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统计两组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统计值8.00%低于对照组统计值32.00%,P<0.05。结论:在腰椎后入路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对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后入路手术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阻滞(SAPB)与平面阻滞(ES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光泽县中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0例。A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2.14±9.27)岁,实施SAPB;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2.11±8.35)岁,实施ESPB。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B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83±1.59)min、(10.57±2.16)min、(6.93±1.20)d,A组分别为(11.78±2.85)min、(15.12±3.50)min、(8.13±1.5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7、6.997、3.872,均P<0.05)。术后2 h、4 h时,B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4.02±0.93)分、(3.73±0.75)分,A组分别为(4.55±1.03)分、(4.10±0.7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6、2.163,均P<0.05)。T1~T3时,B组心率分别为(72.35±7.28)次/min、(73.29±10.65)次/min、(73.90±11.23)次/min,A组分别为(68.10±8.73)次/min、(67.25±9.72)次/min、(68.33±10.83)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5、2.649、2.258,均P<0.05)。T1~T3时,B组动脉压分别为(81.14±12.15)mmHg(1 mmHg=0.133 kPa)、(79.10±10.75)mmHg、(78.33±12.17)mmHg,A组分别为(70.22±12.55)、(69.34±11.10)mmHg、(66.83±10.78)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4、3.995、4.474,均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A组的12.50%(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结论相比于SAPB而言,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应用ESPB可更有效地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身体恢复。

  • 标签: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及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不做神经阻滞的常规静脉镇痛组为R组,QL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腰方阻滞,ESP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阻滞, QLB组和ESPB组双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3组产妇各30例。记录术后4h、8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数字评分(NRS);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R 组相比较, QLB组和ESPB组术后24 h总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和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次数均显著减少(P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竖脊肌阻滞 超声引导 手术后 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