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胡雅丽 郁英杰 黄新宇 王震宇 吴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65,"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武汉 430065,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65 "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武汉 430065
  • 简介:摘要目的模拟并评价不同脊柱前倾角度工人的刮研工作,探究不同前倾角度对刮研工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1月,募集16名男性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模拟工人刮研工作,参数分别为25°、15次/min,15°、30次/min,5°、60次/min。采用表面电仪收集试验者电信号,并结合Borg量表进行表面电特征评价。结果三组不同脊柱前倾角度下,试验者左右侧最大随意收缩百分比(MVE%)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左=13.41,P左<0.001;F右=4.74,P右=0.005),且在25°、15次/min时较高。在15°、30次/min时,试验者左侧MVE%值明显高于右侧(t=2.58,P=0.021)。三组右侧电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P<0.001),而左侧电的MP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P=0.823);拟合直线显示,左侧MPF值在5°、60次/min时呈下降趋势(t=-5.39,P=0.012)。结论刮研工在姿势为15°、30次/min时产生疲劳的可能性较低,而在5°、60次/min时工作更易产生疲劳。

  • 标签: 肌电描记术 表面肌电技术 刮研 脊柱前倾 角度 竖脊肌 下背痛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虽然各种手术术式不断增加,但是术后疼痛问题仍然存在,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出院时间。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ESPB)是近些年来新兴的躯体神经阻滞技术,因其有效性,安全性,逐渐替代传统镇痛方法现应用于胸部,腹部,妇产,脊柱,泌尿,髋关节等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本文主要针对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近几年来在腹部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提高临床认识和发展。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疼痛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面阻滞在麻醉与疼痛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将我院2021年4月到12月收治的120例胸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面阻滞应用在麻醉与疼痛管理当中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使患者血流动力学表现得更为稳定,并且一定程度上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长,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整体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竖脊肌 平面阻滞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腰部平面阻滞(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和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择期喉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前行L-E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4分,静脉注射地佐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4、8、12、24、48 h静息VAS评分和患者舒适度评分(BC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1 d、术后1 d、3 d、5 d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术后5 d内POD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t=-6.80、-5.23,均P < 0.05),乌拉地尔、艾司洛尔使用率明显降低(χ2=4.32、5.46,均P < 0.05)。观察组术后拔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14±2)min、(21±2)min、(2.4±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2)min、(26±3)min、(2.8±0.7)d(t=-6.64、-7.18、-2.51,均P < 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POD、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3.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26.7%、20.0%(均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t=3.32、2.97、4.33、3.81、3.10,均P < 0.05),BCS评分均明显升高(t=9.20、8.62、5.73、5.72、6.28,均P < 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0,0)、10.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33.3%、30.0%(Z=-3.41,χ2=4.81、5.46,均P < 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3、5 d两组PSQI评分均升高(F=116.80、325.64,均P < 0.001),观察组术后1、3、5 d 的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26、-6.41、-11.17,均P < 0.001)。两组术后头晕、嗜睡、尿潴留、肺不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可降低POD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转归。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超声检查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谵妄 康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在脊柱术后镇痛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快速康复。本文就平面阻滞(ESPB)和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TLIP)的解剖、操作方法、局麻药剂量、阻滞范围以及在脊柱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术后镇痛 脊柱手术 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应用于肾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于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行肾癌根治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ESPB组(48例)和TPVB组(49例)。ESP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ESPB,TPVB组于超声引导下行TPVB,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拔管时,两组患者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24、48 h,在静息以及咳嗽状态下,TPVB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P<0.05)。推入手术室时,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皮时、拔管后,TPVB组的HR、MAP水平均低于ESPB组(均P<0.05)。结论肾癌根治术应用超声引导下TPVB的镇痛效果更好,总体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癌根治术 麻醉药,局部 椎旁 竖脊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TPVB和ESP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5月,由两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1、2、4、6、8、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VAS疼痛评分;次要结局指标是操作时间,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率,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48 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RCT,共8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ESPB术后镇痛相比,TPVB术后镇痛患者术后12 h静息时[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0.66, 95%CI-1.25~-0.07,P<0.05]、术后1 h咳嗽时(SMD-1.18, 95%CI-2.05~-0.31,P<0.05),术后6 h咳嗽时(SMD-0.96,95%CI-1.71~-0.21,P<0.05)和术后12 h咳嗽时(SMD-0.85,95%CI-1.36~-0.34,P<0.05)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其他术后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VB术后48 h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低于ESPB (SMD-0.44,95%CI-0.71~-0.17,P<0.05)。TPVB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发生率较低[比值比(odd radio, OR)0.67, 95%CI 0.47~0.97,P<0.05],但操作时间高于ESPB (SMD 1.69, 95%CI 0.82~2.56,P<0.05)。两者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VB在术后早期(24 h)镇痛效果优于ESPB,两者在术后远期(48 h)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ESPB操作时间低于TPVB,且与TPVB相比不会增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胸椎旁神经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4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平面阻滞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带状疱疹后胸背部或胸腹部神经痛病人80例,男性52例,女性28例,体重41~68kg,年龄60~85岁,随机平均分为0.1%罗派卡因(A)组、0.15%罗派卡因(B)组、0.2%罗派卡因(C)组和0.375%罗派卡因(D)组。各组患者口服普瑞巴林75mg bid;注射药物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甲钴胺注射液0.5 g+0.9%生理盐水共20ml;超声引导平面阻滞的选择:胸背部疼痛选择胸5横突水平阻滞,胸腹部疼痛选择胸7横突水平阻滞。观察和记录4组含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混合液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 睡眠质量评分(QS)、 疗效评价(VAS加权值)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血肿、胸闷、皮肤有无麻木等异常不适感觉)。结果治疗后4组各时段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超声  竖脊肌平面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与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ESP)的镇痛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长垣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均采取患者自控镇痛(PCIA),并根据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ESP方案,对照组予以超声引导下TPVB方案。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3.85±1.92)min]短于对照组[(5.15±2.12)min],穿刺深度[(4.33±1.15)cm]小于对照组[(7.60±1.25)cm],P<0.05;静息状态或咳嗽状态下,两组术后1、6、12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8、24 h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PCIA时首次按压时间、按压有效次数及镇痛泵输注总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与TPVB两种麻醉方案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中效果相似,但ESP方案可缩短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深度更浅,且能更好地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好。

  • 标签: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肌沟疝修补术病人血流动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人进行观察,根据这80例病人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了甲组和乙组,每组40位病人。甲组的病人提供全身麻醉;乙组的病人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联合平面阻滞,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单纯进行全身麻醉的甲组病人在进行术后前与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病人在TO时间内其血流动力学差异不明显,P>0.05;之后其血流动力学差异明显存在,P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腹股沟疝 修补术 血流动力学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银质针疗法联合平面阻滞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相关性背痛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相关性背痛患者69例,年龄50~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银质针组(ND组)、平面阻滞组(ESPB组)及联合组(CB组),每组23例,ND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痛侧胸背部银质针治疗,ESP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痛侧平面阻滞治疗,CB组综合上述两组治疗方法。所有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分别记录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4次及治疗后4、8、12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生活能力评分(ADL),并评估疗效;测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Cobb's角;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ESPB组、CB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下降(P均<0.05),ND组自治疗第3次后各时点VAS评分下降(P均<0.05);与ND组相比,CB组自治疗第3次后各时点VAS评分较低(P均<0.05),ESPB组在治疗第1、2次后VAS评分较低(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时SF-36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CB组低于ND组、ESPB组(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4、8、12周时Cobb's角均减小(P均<0.05),治疗后12周CB组Cobb's角度差值明显大于ND组、ESPB组(P均<0.05)。治疗后4、12周,CB组较ND组、ESPB组总有效率高(χ2=8.92,P=0.012;χ2=13.85,P=0.001)。3组患者均未见感染、气胸、血肿和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银质针疗法和平面阻滞对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相关性慢性背痛均有效果,两者联合效果更佳,且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背痛 银质针 竖脊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ESPB)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镇痛药用量、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肿瘤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给予ESPB。比较两组麻醉镇痛药用量、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术中和术后情况(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镇痛药物输注量分别为(24.54±2.52)mL、(55.68±5.61)mL,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1.01±0.26)次、(3.15±1.02)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镇痛药物输注量(32.78±3.31)mL、(62.57±6.42)mL,镇痛泵按压次数(6.42±1.53)次、(10.78±2.45)次](t=14.00、5.71、24.65、20.33,均P < 0.001)。观察组加压扩张球囊时VAS评分[(4.10±0.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5±1.01)分](t=2.92,P < 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ODI评分分别为(18.37±2.78)分、(12.15±2.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56±3.42)分、(17.53±2.34)分(t=8.33、12.31,均P < 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9.12±2.54)d]、首次排气时间[(23.56±4.56)h]均短于对照组[(11.64±3.12)d、(28.14±5.12)h](t=4.43、4.72,均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ESPB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且不影响镇痛药物用量,安全有效。

  • 标签: 超声外科手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神经肌肉阻滞 镇痛药 麻醉药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腰椎功能 疼痛,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疗法和内热针疗法对于软组织源性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软组织源性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型肉毒毒素组和内热针组,各组30例。其中A型肉毒毒素组,超声引导下在手术相关节段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总量≤100 U;内热针组,采用内热针进行治疗,超声引导下在手术相关节段软组织选点布针,靶点20~30个,治疗时间为20 min,治疗温度42 ℃。两组患者均每3日做1次治疗,住院期间共接受2次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及1、2、3个月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24 h、3 d及1、2、3个月时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t=-0.05,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40,P<0.05),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F=31.47,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4.65,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点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5.65,P<0.05),时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F=64.29,P<0.05),内热针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于A型肉毒毒素组(F=96.85,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能显著缓解软组织源性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其疗效优于A型肉毒毒素肌注射治疗。

  • 标签: 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 肉毒毒素类 内热针
  • 简介:摘要:《项轩志》是归有光散文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历来饱受赞誉。文章中作者将自己在项轩中接触过的人和发生过的事情娓娓道来,平凡朴素的语言、打动人心的细节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感动和震撼。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项轩”这一关键地点在文章中的作用,主要从闭门苦读之所、心灵栖息之所和寄托志向之所三方面展开解读,深入探究本篇文章中蕴藏的情志。

  • 标签: 《项脊轩志》 项脊轩 情志
  • 简介:摘要:球团炉作为生产的主要设备设施,其冷却水的运行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本文主要介绍炉水梁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由于水质指标控制异常和水处理剂在循环水中浓度监测失衡,无法有效指导循环水运行,导致炉水梁管道内壁结垢严重,对生产造成影响。通过制定相关措施并逐步落实,有效遏制了水系统结垢,保障了生产的稳定顺行。

  • 标签: 结垢    碱度    硬度    浓缩倍率
  • 简介:  摘要:伴随着移动媒体的发展浪潮,短视频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短视频凭借着强大的传播力,缔造了一个“屏时代”,无论是从用户互动还是从内容传播,短视频的文化价值和传播导向都更具有研究价值,短视频传播效果更加显著。结合现阶段移动媒体的传播特征,各个地区相关文化、网络部门积极加强更新,加速拓展,在网络短视频传播模式的构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改革,使移动短视频能够积极作用于民众,在大众舆情中起到引导性的价值和作用。

  • 标签: 移动媒体时代 竖视频 传播创新
  • 简介:摘要:在深度学习中,学生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本质和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小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和协作能力的优秀学习者,并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深度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转移、对知识的整体掌握,以及对学生的思考与情绪的培养。

  • 标签: 小学数学 竖式技术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烧结炉球团布料车的改造设计。首先对布料车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原有炉布料车存在的缺陷及布料车在球团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介绍现有布料车结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及生产中存在的弊端,对布料车进行改造设计及布料车运行速度的预算。重点改造点位使用图纸说明,并对所选择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最后简单的说明了布料车的安装与维护以及改造后所取得的效果。

  • 标签: 钢铁行业 烧结竖炉 布料车设计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下行力训练改善股四头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骨伤术后及脑卒中导致的股四头力下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股四头力下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频电治疗,同时配合力训练护理干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单纯采用中频电治疗,不配合力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股四头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下行力训练护理对改善股四头力有显著作用,可将治疗有效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中频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