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星状细胞活化是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活化的星状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是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纤维化时,肝脏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细胞因子网络均参与了星状细胞的活化。此外,微小 RNA、缺氧、乙肝病毒等也对其有激活作用。本文就星状细胞活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激活 肝纤维化 综述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移植的胚胎前体细胞在受体内大量增殖及长期存活困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介导的星状细胞联合移植有望解决这一科学难题。目的:观察TGF-β1介导的小鼠星状细胞与小鼠胚胎前体细胞联合移植对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①建立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TGF-β1基因的小鼠星状细胞株,通过细胞免疫荧光、qRT-PCR、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星状细胞转染目的基因情况;②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前体细胞株mHPCs-E14.5并以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③通过CCl4腹腔注射联合2/3切除构建急性损伤小鼠模型,然后进行mHPCs-E14.5单独移植(mHPCs-E14.5移植组),mHPCs-E14.5与mHSCs-pHBLV-CMVIE-TGF-β1联合移植(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mHPCs-E14.5与mHSCs-pHBLV-CMVIE-GFP联合移植(对照联合移植组);④在切除后14d,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脾实质内ALB、CK19、a-SMA阳性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移酶、谷草转移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TGF-β1基因的小鼠星状细胞株,与空载对照组相比,慢病毒mHSCs-pHBLV-CMVIE-TGF-β1组目的基因TGF-β1、α-SMA表达明显增高(P<0.01);②mHPCs-E14.5细胞株大量表达AFP,微弱表达ALB和CK19,提示该细胞株为胚胎前体细胞;③mHPCs-E14.5移植组脾实质内存在少量CK19阳性细胞和ALB阳性细胞;对照联合移植组脾实质内存在少量CK19阳性细胞、α-SMA阳性细胞及较多的ALB阳性细胞,而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存在大量CK19阳性细胞、α-SMA阳性细胞,少量ALB阳性细胞;④细胞移植后血清谷丙转移酶及谷草转移酶有所下降,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下降更明显(P<0.05);⑤结果提示,移植的胚胎前体细胞在脾实质内定植并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TGF-β1信号介导的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胚胎肝前体细胞 急性肝损伤 联合细胞移植 脾脏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星状细胞(HSC)脯氨酰寡肽酶(POP)的生物学功能,以进-步阐述其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HSC-T6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OP抑制剂(S17092)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HSC-T6细胞N-乙酰基-丝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脯氨酸(Ac-SDKP)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检测HSC-T6凋亡和增殖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和纤维化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Ⅰ型胶原(ColI)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POP、TGF-β1、α-SMA、Smad7、p-Smad2/3、PPAR-γ)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POP抑制剂干预组细胞内Ac-SDKP水平显著下降(P〈0.05);POP被抑制后对HSC-T6凋亡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可抑制其增殖(P〈0.05);与对照组比,抑制剂组HSC内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Smad7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抑制剂组HSC内MCP-1和α-SMAmRNA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POP在星状细胞内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c-SDKP及Smad7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关键词HSC-T6细胞 脯氨酰寡肽酶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信号通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 体外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剂治疗乙肝肝硬化好转的分子机制,完善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5例,肝炎门诊就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已规范使用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入组后予益气解毒通络颗粒治疗6个月;对健康者,分别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集血样,待标本集中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成批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PDGF-A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含量。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AB水平治疗前较健康者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但仍低于健康者(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BB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改善效果明显(P<0.05)。结论PDGF-AB和PDGF-BB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相关,益气解毒通络颗粒能够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PDGF-AB和PDGF—BB水平,但对于PDGF-AB的影响更甚。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益气解毒通络颗粒 益气解毒通络法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 血小板衍生生长 因子-BB
  • 简介:背景:目前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bonemarrow-derived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BM-EPCs)或骨髓源性细胞(bonemarrow-derivedhepatocytestemcells,BDHSCs)移植治疗纤维化的研究较多见,但二者联合移植治疗纤维化的报道却罕见。因此设想将具有血管形成作用的BM-EPCs和具有肝细胞再生作用的BDHSCs联合移植,可发挥双重抗纤维化作用。目的:探讨BM-EPCs和BDHSCs联合移植对大鼠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纤维化模型。通过体外诱导培养获得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M-EPCs,通过磁珠分选获得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DHSCs。将两种细胞经尾静脉、门静脉分支输注移植到纤维化大鼠体内,观察其对纤维化程度和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单纯BDHSCs或BM-EPCs移植,以及两者联合移植均能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但纤维化分期评分结果显示,仅BM-EPCs/BDHSCs联合移植能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M-EPCs/BDHSCs联合移植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5项指标水平显著改善(P<0.05),与正常组水平相当;③结果表明,来源于纤维化大鼠的BM-EPCs/BDHSCs联合移植治疗纤维化有显著疗效,优于单一类型细胞移植。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肝干细胞 细胞移植 肝纤维化 干细胞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兔肝脏原位种植XV2肿瘤模型,并经射频消融治疗(RFA),探讨射频消融术对荷瘤兔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建立28只VX2细胞肝癌兔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10只)和射频消融组(18只),在射频消融术1周、2周、4周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两组荷瘤兔在不同时段,其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技术在用于肝脏肿瘤治疗时,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对于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荷瘤兔 肝脏肿瘤 射频消融 细胞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就腹腔镜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4 月,选择 35 例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 35 例行开腹切除术治疗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优,且 P<0.05 ;观察组 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优, 且 P<0.05 。 结论 对患者采取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内胆管细胞癌,不仅能改善手术情况,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还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开腹 肝内胆管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通过对1例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细胞学检查(包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镜下肿瘤由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伴明显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68和vimentin表达(+)、Ki-67(+10%),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均表达(-)。结论本例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虽然形态学并未见明显异型性,但患者术后1月死亡,表明该肿瘤属于恶性。

  • 标签: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 临床病理 生物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细胞瘤术后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40例细胞瘤术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的术后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0.00%,护理满意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在小儿细胞瘤术后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小儿肝母细胞瘤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影像检查内胆管细胞癌30例,共50个病灶。观察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包括形态和边缘,密度、信号和强化特点,灶周和外改变,同时将病理改变与核磁共振影像表现相对照。结果核磁共振影像诊断内胆管细胞癌30例患者中,18例为结节型,12例为块状型。经病理检验,30例患者镜检结果,14例患者可见典型的腺癌样结构,4例患者中为中低分化腺癌,4例患者为乳头状腺癌。结论内胆管癌的核磁共振影像主要表现为血供少,但有极少部分肿瘤表现为血供多。内胆管细胞癌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并与其病理基础相关。认识以上特征与病理改变,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核磁共振影像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填充型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快速填充型血管瘤与肝细胞癌患者各30例,行全轴面扫描,观察患者病灶CT图像,包含病灶大小、平扫病灶密度值(AV)、动脉-门静脉(A-P)分流、假包膜、门静脉期和延迟病灶强化特点等。结果两种肿瘤在大小和平扫AU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动脉期EV、A-P分流/假包膜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填充型血管瘤与肝细胞癌CT诊断中,在肿瘤大小和平扫AU方面较为类似,在动脉期EV、A-P分流、假包膜方面有明显区别,可以此实现快速填充型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 肝细胞癌 CT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率低,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较差。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故本文就乙型肝炎性病毒感染与ICC之间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中采取开腹切除和腹腔镜叶切除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参照组行开腹切除,实验组行腹腔镜叶切除。结果实验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对应数值,P<0.05。结论腹腔镜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肝叶切除 开腹肝切除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 简介:摘要慢加急性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辅助性T细胞(Thelpercells,TH)分泌的细胞可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这些免疫应答可能帮助消灭受感染的细胞,也可能引起肝细胞死亡。本文笔者主要针对Th细胞参与ACLF发病机制开展讨论。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慢加急性肝衰竭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周围型内胆管细胞癌的CT检查临床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1例周围型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患者,其中病灶位于右叶11例,左叶25例,左右叶5例;病灶大小2.5~10.5cm,平均病灶大小(6.1±2.1)cm。等密度5例,低密度36例。肿块周边内胆管扩张患者17例,病灶局部包膜凹陷14例,叶萎缩16例,伴内胆管结石7例,腹水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结论周围型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据此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CT 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的90例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各45例研究对象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如饮食以清淡为主、过敏源控制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鼻痒、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痒、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实验组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过敏性鼻炎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茵陈对急性衰竭大鼠120h存活率、肝功能(AST、ALT、TBiL)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单味茵陈拮抗急性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90%切除建立急性衰竭大鼠模型。将2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每组60只,其中模型对照组、茵陈提取液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建立急性衰竭大鼠模型。实验前3天至实验结束分别腹腔注射给药:茵陈提取液组予茵陈提取液10ml/kg,促肝细胞生长素组予促肝细胞生长素10ml/kg,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均给予0.9%生理盐水10ml/kg,分别在造模成功后3个不同时间点(0h、24h、48h),每组取6只大鼠观察肝功能及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剩余大鼠用于观察120h存活率。[结果]茵陈提取液组大鼠120h存活率及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茵陈提取液组大鼠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通过降低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含量,改善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耐受,提高急性衰竭大鼠存活率。

  • 标签: 茵陈 急性肝衰竭 CD4^+CD25^+TREG细胞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