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为犊牛白痢,是由特定血清型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轻者引起犊牛发育不良,重者造成死亡,是一种严重威胁犊牛的常见传染病,给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主要特征为腹泻和虚脱。一、致病因素:病原性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产生芽孢,有鞭毛,能运动。犊牛白痢主要由078、08、09、086、026、015等菌株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使犊牛致病的血清型多带有K99抗原。此外,此病的发生还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如初生犊牛未及时吃到初乳或哺乳不及时,母牛在分娩前后营养不良,畜舍通风不良、气候突变、突然更换饲料等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使病情加重。

  • 标签: 大肠杆菌病 初生犊牛 综合防治 病原性大肠杆菌 致病因素 急性传染病
  • 简介:1发病情况2011年5月10日,某肉鸭养殖户购进商品雏鸭1000只,1周龄时开始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雏鸭精神不振,行动迟缓,继而出现软脚、拐脚、咳嗽、呼吸困难,拉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粪便沾染,其中病重的常伏地,

  • 标签: 鸭大肠杆菌病 诊治 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 白色稀粪
  • 简介: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存在某些诱因时即可诱发大肠杆菌所参与的并发或继发感染.造成各种日龄及各品种鸡的感染。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快速发展.

  • 标签: 鸡大肠杆菌病 大肠埃希氏杆菌 防控 集约化养殖业 继发感染 肠杆菌属
  • 简介:养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优势,鹅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等特点,尤其味道鲜美,为滋补佳品。近几年来,从事养鹅生产的养殖户愈来愈多,但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造成了品种、产品运输及应激因素增多;另一方面,以往危害较轻的疫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鹅病也成为目前河南地区养鹅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 标签: 养鹅生产 综合诊治 混合感染 大肠杆菌 巴氏杆菌 蛋白质含量
  • 简介:采用恒温培养方式初步研究了大肠杆菌对雷公藤次碱(wilforine)的生物转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转化产物。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能够转化雷公藤次碱,有一个主要的转化产物。

  • 标签: 雷公藤次碱 生物转化 大肠杆菌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1发病情况九台市养鸡专业户吴某2000羽22日龄的雏鸡于2010年6月16日发病,开始仅是几羽,后来逐渐增多。请当地兽医诊治3d,投服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等药物,不见好转,死亡不断增多,截至6月20日,已死亡140多羽,遂于6月20日到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进一步诊治。

  • 标签: 诊治 大肠杆菌 雏鸡 中西医 曲霉菌 动物科技学院
  • 简介:采用平板稀释法,用MRS和M17培养基从鸡的新鲜粪便中分离出7株菌,进一步初筛得到3株对普通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且他们的菌落是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根据这些特征初步将其定为乳酸菌。观察发现其中编号为1,5,7的LB平板上的圆形滤纸片周围有抑菌圈,初步筛选出1,5,7号菌,保留有抑菌活性的1号,5号,7号菌株。各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号:11mm;5号:13mm;7号:10mm。进一步用弱毒型大肠杆菌作为实验菌复筛得到对弱毒型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最大的菌株为5号菌株。糖发酵实验,吲哚实验,伏—普实验,甲基红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为乳酸菌,显微镜下观察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菌株。乳酸菌产生益菌素对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为近年来新发现,所以尤其受关注。

  • 标签: 乳酸菌 大肠杆菌 抑制 分离 筛选
  • 简介:摘要近年以来参加省微生物室间质评活动。其中鉴定杆菌科菌48株,准确率较高,为进一步提高鉴定技术,对鉴定过程各环节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细菌鉴定 肠杆菌科
  • 简介:目的对从奶粉中食源性致病菌考核样中检出的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4∶K90(B)发生交叉凝集的阪崎杆菌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或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部分相关章节,对考核样分离到的菌株采用血清学和生化反应进行检验。结果从考核样中初步检出的血清学凝集结果疑似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4∶K90(B),经全面的细菌生长特性实验、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最终鉴定为阪崎杆菌。结论在肠道致病菌的鉴定中,即便血清学反应符合的菌株也要结合全面的生化反应结果和生长特性再做出最终的判断。

  • 标签: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阪崎肠杆菌 交叉凝集 生化反应 考核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杆菌科细菌的培养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分析杆菌科细菌87份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细菌鉴定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应用M-H培养基,以K-B纸片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的监测。结果判读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NCCLS)制定指南进行试验质量控制。结果培养结果大肠埃希氏菌41株,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22株,产酸克雷伯菌11株,阴沟杆菌7株,其它6株。对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几乎100%,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FEP)的耐药率竟也高达40%左右,对头孢唑啉(CFZ)、西力欣(CFX)、头孢噻肟(CTX)的耐药率均大于50%,产酸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CFZ)和氨曲南(ATM)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结论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临床用药要严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不要盲目滥用抗生素。监测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肠杆菌科 培养 耐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E.coli(大肠埃希氏菌),K.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氏菌)和E.cloacae(阴沟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酶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资料。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筛出可疑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阴沟杆菌,再用双纸片增效试验为ESBLs的确正试验。结果三种菌426株,共检出产ESBLs的菌株122株,总检出率为28.6%,其中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18.6%,肺炎克雷伯氏菌35.8%,阴沟杆菌12.1%。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6%呈现最敏感,依次为舒普深14.8%,头孢吡肟21.3%,安美汀24.6%。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阴沟杆菌,质粒介导细菌一旦产生此酶,临床上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类(1-3代)和单环类抗生素耐药。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ESBLs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RV)外并发症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RV感染合并外损害病例89例,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并行脑电图,胸片,颅脑CT和MRI,腹部B超检查。结果89例小儿RV感染合并外损害病例中,并发呼吸道损害43例(43。3%),并发心肌损害31例(34.8%),并发肝脏损害28例(31.5%),中枢神经损害5例(5.6%)。结论轮状病毒外损害中以呼吸道感染较为明显,其次为心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RV) 肠外损害
  • 简介: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年老体弱及合并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许多老年患者常不能耐受电子结肠镜等有创检查。近年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活化是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的关键步骤。

  • 标签: 大肠癌 粪便 肠脱落细胞 端粒酶 诊断 老年人
  • 简介:摘要2011年11月23日玉州区仁厚镇铁匠村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头痛,呕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认定这是一起由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 标签: 肠毒大肠埃希氏菌 感染性腹泻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泰合剂与叶酸片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13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A组患者加用叶酸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泰合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泰合剂与叶酸片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该类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不会出现比较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肠泰合剂 叶酸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状况及药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对本院从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间从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杆菌的药敏实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ESBLs的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产ESBLs的杆菌科细菌造成的感染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实验室应加强对产ESBLs杆菌科细菌的监测与报告,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治疗杆茵科细茵时,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及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 标签: 肠杆菌 产ESBLs菌株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配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大肠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应用手术+FOLFOX4化疗方案+康艾注射液,对照组应用手术+FOLFOX4化疗方案。两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4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5%(24/32),对照组为59.3%(19/32)。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改善、白细胞计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的程度也较轻。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能明显提高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晚期大肠癌 康艾注射液 FOLFOX4 化疗
  • 简介:摘要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以及大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通过镜检查和病理确诊的53例大肠黑变病。结果大肠黑变病的致病因素为长期便秘,服用泻药,合并结肠癌2例。结伦大肠黑变病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关系密切,与结肠癌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大肠黑变病 色素沉着
  • 简介:[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杆菌科流行率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湖北省21所医院2005年—2009年分离的杆菌科细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变化,使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杆菌科细菌22069株中共分离出产ESBLs菌株10036株,产ESBLs杆菌科细菌分离率从2005年的30.06%增加到2009年的57.17%,检出率上升明显;产ESBLs杆菌科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产ESBLs杆菌科56.27%和27.67%;菌株检出来源主要为尿液和痰标本;除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外,产ESBLs菌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且耐药性上升趋势明显。[结论]产ESBLs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近年大幅上升,应高度重视ESBLs检测,控制其传播和流行。

  • 标签: 肠杆菌科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