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胰液中细菌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且行胰液细菌培养的SAP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纳入97例患者。97份胰液标本中46例(47.42%)培养出病原菌,46例阳性标本中分离出菌株71株,革兰阴性菌43株(60.56%),革兰阳性菌26株(36.62%),真菌2株(2.82%)。培养阳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Balthazar CT评分等都高于培养阴性组(均P<0.05)。培养阳性组患者并发症及胰腺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最多,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和真菌。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 病原菌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合理的单纯胰液反流动物模型,并比较胰液胰液+胆汁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按数字表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术分别制作胰液+胆汁混合食管反流(混合组,20只)及单纯胰液食管反流(胰液组,20只)大鼠模型,对照组(10只)仅单纯剖腹再关腹.术后1、2、4周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和食管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混合组大鼠术中及术后共死亡4只,制模成功率80%;胰液组共死亡6只,制模成功率70%.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周后体重逐渐上升,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218±21)、(216±20)g对(286±28)g,P值均<0.05)].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组织转化,但两组间食管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制作单纯胰液反流的RE模型,为研究胰液造成的RE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食管炎 消化性 胰液 模型 动物
  • 简介:胰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损伤致胰管完整性遭到破坏及胰液渗漏的结果。依据漏出的胰液是排出体外还是积存于体腔或与某个器官相通而分为外瘘或内瘘。胰瘘是胰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住院时间长,死亡率较高。现将经鼻空肠管胰液回输治疗胰瘘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胰瘘 胰液 鼻空肠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促胰液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中的“资料分析”板块。大多数教师都将这部分知识作为“科学史教学”一讲而过,不会单设一课时来进行教学。我校生物中心教研组在一次听课评课活动中,对该段内容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课堂实录 科学家 学生 生物教材 评课活动 人教版
  • 简介:目的:探讨胆胰液分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价值.方法:对9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胰、胆、胃消化道重建时分别采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总胆管放置T型引流管和胰管内放置引流管3种胆胰液分流术治疗,同时用未行胆胰液分流术45例作对照.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胆胰液分流术91例的胰瘘发生率为2.2%(2/91),未行胆胰液分流术45例的胰瘘发生率为15.5%(7/45)(P=0.00065).应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6例,胰管内放置引流管26例,无1例出现胰瘘;总胆管放置T型引流管59例,2例出现胰瘘.结论:胆胰液分流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胆胰液分流术 胰腺瘘 预防 术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目前临床上诊断IPMN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近年研究发现影像学联合胰液检查可以极大提高恶性IPMN的检出率。本文就胰液检查在IPMN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IPMN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液 鉴别 早期诊断
  • 简介: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史素材蕴含着多元的教学目标。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为例,就如何利用建构主义的“5E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进行探讨:通过教师课堂上设置的一系列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继而使其通过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求答案,成为课堂的主体,体验探究的乐趣。

  • 标签: 5E教学模式 科学史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科学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本文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为例,探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标签: 生物学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 促胰液素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胰液、胆汁中细菌、真菌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胰管支架置入治疗且同期行胆汁、胰液细菌培养的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02例患者,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00例,年龄(54±16)岁。以是否发生胰腺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胰腺感染组(n=20)和非胰腺感染组(n=182)。在76例胆汁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将60例胰液细菌培养阳性者作为胰液培养阳性组,16例胰液培养阴性者作为胰液培养阴性组。对比患者培养出的细菌种类及分布、并发症、合并感染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感染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的评估价值。结果共送检标本404份(胰液、胆汁各202份),其中152份(37.6%)培养阳性,152份阳性标本分离出菌株174株,革兰阴性菌96(55.2%)株,革兰阳性菌70(40.2%)株,真菌8(4.6%)株。与胰液培养阴性组相比,胰液培养阳性组患者的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发热持续时间、Balthazar CT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发生胰腺坏死、胰腺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风险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胰腺感染组患者相比,胰腺感染组患者入院时的发热持续时间、禁食时间,以及合并SISR、胆汁培养阳性、胰液培养阳性和糖尿病者的比例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液培养阳性(OR=6.699,95%CI:1.159~38.725)和入院时糖尿病(OR=4.625,95%CI:1.304~16.394)是后期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胰液培养阳性和糖尿病两项指标联合预测患者后期胰腺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特异度为59.30%,灵敏度为90.00%。结论ABP患者胰液与胆汁细菌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的胰液及胆汁培养在ABP评估病情、预测感染及抗感染治疗中都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胰腺炎 胰液 胆汁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