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日本希森美康CA-500全自动凝血仪与中国雷杜RAC-100全自动凝血仪生对于D聚体检测情况。方法调查研究在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之间来我院进行D聚体测定的12000例患者,将其血浆分别使用日本希森美康CA-500全自动凝血仪与中国雷杜RAC-1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检测,对比两种仪器检测下D聚体的抗干扰能力和精密度。结果两种仪器的CV%值均低于10%,表明精密度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仪器的F%值均低于10%,表明其检测D聚体时抗干扰能力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D聚体测定方面,使日本希森美康CA-500全自动凝血仪与中国雷杜RAC-100全自动凝血仪的检测结果均有较好的精密度和抗干扰能力,临床实践应用中均可性。

  • 标签: D二聚体 日本希森美康CA-500全自动凝血仪 中国雷杜RAC-100全自动凝血仪 对比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心电图1QⅢTⅢ特征、血浆D-聚体(DD)水平与肺栓塞(PE)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2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PE组(56例)和无PE组(156例)。收集患者住院基本资料,包括临床表现、ECG特征及血浆DD水平,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无PE组比较,PIE组呼吸困难(44.87%比75%),长期卧床(3.85%比14.29%)患者比例显著升高,无临床表现比例显著降低(38.46%比3.57%),P均〈0.01。PE组ECG具有SIQⅢTm特征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元PE组(50%比23.08%),P〈0.01。与无PE组比较,PE组血浆DD〉10μg/ml比例显著升高(19.23%比32.14%),P〈0.05。结论: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和/或长期卧床者,出现其他心肺疾患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时;ECG具有SIQⅢTⅢ特征;DD明显升高(〉10μg/m1)者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性。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描记术 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浆D-聚体(D-dimer)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35例骨折患者的血浆标本,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imer,并分析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与D-dimer之间的关系。结果:骨折患者组D-dimer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D-dimer增高无关(P〉0.05)。年龄小于25岁的骨折患者血浆D-dimer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D-dimer增高明显,特别是大于50岁的骨折患者其血浆Ddimer含量是对照组的8~1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骨折部位、伤情分轻、中、重3度,单纯闭合性较轻微的骨折患者其D-dimer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骨折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浆Ddimer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肢体2处及2处以上骨折伴有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的严重骨折患者。结论:骨折患者应例行测定血浆D-dimer,对于年龄较大、病情比较严重的骨折患者应特别注意其血浆D-dimer的升高,及时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骨折 D-二聚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查D聚体测定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2例本院肿瘤科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于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6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D聚体阳性率,结肠癌患者发生转移及未发生转移患者化疗前的D聚体测定结果比较、化疗前后D聚体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临床分期与D聚体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D聚体检查阳性率为46.77%,对照组为0%,观察组患者D聚体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62例结肠癌患者中,未发生转移、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发生远处脏器转移患者D聚体含量分别为(0.23±0.09)mg/L、(1.51±1.45)mg/L、(2.23±1.29)mg/L,提示随结肠癌转移情况的加重,D聚体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分期越晚,D聚体含量越高,各分期D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结肠癌CR+PR患者D聚体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5),SD患者为为(0.08±0.09)mg/L,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PD患者为(0.92±0.34)mg/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D聚体含量与结肠癌发病情况、是否发生转移及转移情况、疾病临床分期、预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D二聚体 结肠癌 临床意义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97-01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和D.聚体水平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FIB和D.聚体水平,分析者在肿瘤转移与未转移患者中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FIB和D.聚体均明显升高;良性肿瘤组FIB较对照组升高。除肝转移者FIB水平降低而D.聚体升高外,其他肿瘤转移者FIB和D.聚体均明显升高。结论血浆FIB和D.聚体水平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的指标。

  • 标签: 恶性肿瘤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肿瘤转移 肝转移
  • 简介:目的评价血浆D-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9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入ICU即刻和24h血浆D-聚体水平、24hAPACHEⅡ评分、ICU时间、住院总时间、胰腺感染率、外科手术率等.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聚体和APACHEⅡ评分预后评价的准确性,分析入ICU24h血浆D-聚体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入ICU时CRP、IAH、24hAPACHEⅡ评分及住ICU时间、住院总时间、胰腺感染率、外科手术率均高于存活组患者(t分别=6.57、7.34、4.38、11.56、9.61,χ2分别=7.36、8.21,P均〈0.05).死亡组患者入ICU即刻的血浆D-聚体水平及入ICU24h的血浆D-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t分别=7.86、9.37,P均〈0.05).入ICU即刻血浆D-聚体、入ICU24h血浆D-聚体水平及24hAPACHEⅡ评分预后评价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0.86和0.92.入ICU24h血浆D-聚体水平与24h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性(r=0.78,P〈0.05).结论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可以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入ICU24h血浆D-聚体水平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D-二聚体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肝硬化A级、B级、C级),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聚体水平,采用t检验。结果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血浆D-聚体水平增高。结论临床中检测和动态观察血浆D-聚体水平,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聚体的临床检测意义,同时探讨提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聚体整体检测效果的方法。方法以随机方案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伤后二十四小时内入院治疗的50名成年颅脑外伤患者(病例组),同期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于门诊接受血样抽取,而病例组于入院二十四小时、第三天以及第七天分别予以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D-聚体,并观察2组检测结果。结果重型脑损伤组病患血清D—聚体总含量最多,其次为中型脑损伤组,最少的为轻型脑损伤组。同时,预后不良患者组血清D-聚体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组(P<0.05)。结论基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聚体的临床检测可对其损伤程度进行客观判断,可将其视作防治并发症、评估预后水平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伤后 血清D-二聚体 浓度 变化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D-聚体和BNP浓度的变化及不同民族患者间的差异.方法选择105例维吾尔族,98例汉族老年高血压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STAGO-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MeterPro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研究对象血浆D-聚体和BNP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血压各组D-聚体、BNP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时高血压1级与高血压2级之间两项指标均无差异;高血压1级与高血压3级,2级与3级之间D-聚体、BN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老年高血压患者D-聚体浓度高于汉族老年高血压患者,BNP浓度相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聚体、BNP检测对于高血压所引起的器官损伤具有敏感、良好的预测意义,适用于各民族老年高血压患者.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民族;D-聚体;BNPVarianceanalysisofD-dimersandBNPinUygurandHanoldhypertentionpatientsHuangGuohong;Dilinuer??Wumaierjiang;Aerziguli??Mutalifu;WangChangmin(Clinicallaboratorycenter,People’sHospital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Urumqi,830011)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angesofD-dimersandBNPinhypertensionpatientswithdifferentstagesandthedifferencesindifferentnationaliGties.Methods105Uyguroldhypertensionpatientsand98Hanoldhypertensionpatientsand60healthypeopleswereselectedassubjects,D-dimersandBNPweredetedtedbySTAGO-EvolutionfullyautomaticcoagulometerandMeterProautomaticanalyzer.ResultsTocomparewithnormalcontrolgroup,thelevelofD-dimersandBNPofhypertensionpatientsgroupswerehigherandhavestatisticsignificance(P<0.05);therewasnodifferencebetweenStage1and2ofhyGpertensionpatients;andhadsignificantlydifferencesbetweenStage1and3,Stage2and3;theD-dimerswashigherinUyguroldhypertensionpatientsgroupbutBNPhigherinHanoldhypertensionpatientsgroup,thedifferenceshadnostatisticsignificance.ConclusionDetectionofD-dimersandBNPwereimportanttopredicttheorgansinjurycanusedbyhypertension,whichwereavailableforoldhypertensionpatientswithdifferentnationalities.KeywordsHypertension;Old;Nationality;D-dimers;BNP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D-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关联性。方法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另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及6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者的D-聚体含量,进而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D-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有效组患者的D-聚体含量治疗后1h、6h、24h、48h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聚体含量通常偏高,对其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凭据;同时,检测D-聚体含量,能够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药物用量及疗效;因此,临床需对D-聚体这一指标充分重视。

  • 标签: D-二聚体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状态下D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趋势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住院患者100例,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瓣膜病、心肌痛,心功能按NYHA分级分为Ⅰ~Ⅳ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结果D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心功能Ⅱ、Ⅲ、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P<0.01),心功能Ⅳ级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P<0.01);D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与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内径成正相关,与左室收缩功能EF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继发纤溶,随着心衰程度加剧而加重;并且与左房、左室的结构重构有相关性;而且D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可用于心衰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

  • 标签: 心力衰竭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抢救室50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非夹层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抽血检测D-聚体及检查高分辨率动脉成像,比较两组患者间的D-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聚体值(μg/L,log2)分别为(12.37±1.34)和(9.39±1.3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D-D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聚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指标。

  • 标签: D-二聚体 急诊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D-聚体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62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分别为A组A级21例,B组B级20例,C组C级21例。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验项目包括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比较4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最短(P<0.05);A、B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其他A、B组(P<0.05)。对照组、A组、B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3组比较,C组纤维蛋白原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长(P<0.05)。D-聚体、凝血酶时间水平按照对照组、A组、B组、C组顺序依次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外源性凝血因子先受到影响,纤维蛋白原变性可能始现于病变早期。纤溶程度随病情发展而加重。

  • 标签: 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血气联合D-聚体在急性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不良症状为呼吸困难,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其中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患者8例,通过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总敏感度为92%,动脉血气分析与D-聚体相结合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结论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和D-聚体联合起来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的提高对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动脉血气 D-二聚体 急性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检测对于临床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患者46例为观察组,非肺栓塞患者4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D-聚体含量,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的观察组D-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聚体的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其临床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