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检测D-聚体(D-Dimer)的作用与价值。方法:2019年02月-2021年02月间,从我院接收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A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内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为B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分析比较各组的D-聚体水平。结果:经检测,A组患者的D-聚体水平与其余两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 诊断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误诊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及早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浆D-聚体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作为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D-聚体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传统D-聚体阈值敏感性高、特异性低,为了克服其特异性低的缺点,近些年提出了根据年龄校正的D-聚体临界值、根据临床概率调整的D-聚体临界值、YEARS法等,使D-聚体的诊断价值得到提高。此外,近年的研究还发现D-聚体在评价肺栓塞复发和预后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使得D-聚体的临床应用得到了拓展。

  • 标签: 肺栓塞 D-二聚体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聚体联合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纳入患病组,同期选取61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为受检者分别行D-聚体检测、螺旋CT诊断及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结果:患病组的D-聚体检测、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两种联合诊断的阳性率分别是85.48%、80.65%及98.39%,阳性率均高于健康组受检者(P<0.05)。联合D-聚体与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均相对较高,优于D-聚体检测与螺旋CT诊断方式(P<0.05)。结论:D-聚体联合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D-二聚体 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超敏CRP、D聚体、LP(a)联合检验干预后,患者超敏CRP、D聚体、LP(a)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参照组,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均给予超敏CRP、D聚体、LP(a)联合检验干预。对比两组超敏CRP、D聚体、LP(a)水平。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冠心病患者超敏CRP、D聚体、LP(a)水平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RP、D聚体、LP(a)指标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超敏CRP、D聚体、LP(a)联合检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敏CRP D二聚体 LP(a)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脓毒症患儿行D-聚体、降钙素原检验的价值。方法:纳入33例脓毒症患儿及同期33例正常儿童,各样本在研究中被设置成实践组和正常组,均行生化检验,检验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需观察D-聚体、降钙素原变化情况,还需观察各指标获得的脓毒症检出率。结果:入院0.5h以及入院6h时均需检测各样本的D-聚体以及降钙素原,获得的数据在实践组均比正常组高,P

  • 标签: 降钙素原 临床分析 诊断价值 脓毒症 检出率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D-聚体水平对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0.55 mg/L作为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D-聚体正常组(D-聚体≤0.55 mg/L)和D-聚体升高组(D-聚体>0.55 mg/L),比较两组之间病历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间CSA-AKI累积发生率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分析术前D-聚体水平与CSA-AKI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共871例心脏手术患者入选本研究,女性427例(49.0%),年龄为(56.6±12.3)岁,CSA-AKI患者259例(29.7%),术前D-聚体升高患者有215例(24.7%)。与D-聚体正常组相比,D-聚体升高组患者基线血肌酐、慢性肾脏病3期比例、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和CSA-AKI发生比例均较高(均P<0.05),凝血酶原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长(均P<0.05),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均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心功能分级、住院病死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D-聚体正常组相比,D-聚体升高组CSA-AKI发生风险显著增加(Log-rank χ2=14.22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术前eGFR、体外循环时间等变量后,术前D-聚体浓度高(>0.55 mg/L)仍与CSA-AKI发生独立相关(OR=1.476,95%CI 1.038~2.098,P=0.030)。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D-聚体浓度越高,CSA-AKI发生风险越高(非线性P值=0.262)。结论术前血D-聚体升高与CSA-AKI发生风险独立相关。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手术前期间 心脏外科手术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TJA)假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术的175例患者资料。其中59例被诊断为PJI(PJI组)(膝31例,髋28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67.4±11.7)岁;体重指数(BMI)为(26.1±3.6)kg/m2。116例被诊断为无菌性松动(AL)(AL组)(膝19例,髋97例),男67例,女49例;年龄(70.3±8.9)岁;BMI为(25.0±3.6)kg/m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的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每个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依据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PJI组和AL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关节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L组比较,PJI组CRP、ESR、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50、0.848、0.664。根据约登指数,CRP、ESR、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06 mg/L、17.60 mm/h、3.73 g/L、685.00 ng/mL,敏感度分别为79.2%、85.4%、81.3%、64.6%,特异性分别为85.7%、76.2%、79.8%、61.9%。结论纤维蛋白原对PJ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准确性与CRP和ESR相近,但D-聚体的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假体相关感染 假体失效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D-聚体及凝血指标检验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妊高症患者与正常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人员均为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检查的,观察两组人员的凝血功能和D-聚体指标。结果:观察组PT、APTT低于对照组,Fib、D-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聚体及凝血指标临床检验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具有诊断和评估作用,可以根据患者检测的指标对患者进行监测,对日后妊娠高血压产妇生产,保证孕妇生命安全,创造良好的妊娠结局,提高安全性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4月份到2021年4月份,作为研究组,选取8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参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液检测,对比两组凝血指标检测及D-聚体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D-聚体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各项凝血指标检测差异明显(P<0.05)。结论 D-聚体及凝血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安全性高、检出率高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脓毒症治疗中监测降钙素原,D-聚体,D-乳酸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患儿45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健康儿童45名做为对象,将其命名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D-聚体和D-乳酸的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儿童的血清降钙素原、D-聚体和D-乳酸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脓毒症患儿在诊治中联合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聚体与凝血指标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价值。方法:共选取49例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并同期选择4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D-聚体水平(D-D)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妊娠期高血压 应用 患者 研究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聚体(D-D)阴性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发病时间小于24 h的AAD患者67例,其中D-D阴性者共13例作为D-D阴性组,其他54例作为D-D阳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响因素。结果与D-D阳性组比较,D-D阴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肌酐更低,发病时间更长[(8.9±6.7)h比(4.5±2.8)h,t=2.271,P=0.040],Stanford A型发生率更低(23.1%比63.0%, χ2=4.309,P=0.0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发病时间(OR=0.802,95%CI:0.671~0.960,P=0.016)和Stanford A型(OR=0.161,95%CI:0.029~0.899,P=0.037)是D-D阴性的AA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本组数据显示,D-D阴性的AAD患者对比阳性者的发病时间较长,Stanford A型发生率较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 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系指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VT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早期评估和预防工作的重要性。D-聚体作为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在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排除价值,关于D-聚体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大量涌现,尤其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早期预测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血浆D-聚体与VTE相关性研究进展做-综述。

  • 标签: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浆D-二聚体 静脉血栓栓塞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D-聚体在成人支原体肺炎(MPP)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成人单纯MPP患者117例,合并细菌感染MPP患者43例,正常体检者50例,统计分析CRP、PCT和D-聚体。 结果 合并细菌感染的成人MPP患者组CRP、PCT和D-聚体均高于单纯成人MPP患者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 支原体肺炎 细菌 C-反应蛋白(CRP) 降钙素原(PCT)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水平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聚体判断患者生存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D-聚体水平患者间凝血相关指标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总生存(OS)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OS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D-聚体判断患者生存的最佳截断值为0.75 mg/L。D-聚体≥0.75 mg/L组(36例)和<0.75 mg/L组(34例)中不同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乳酸脱氢酶水平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3.5±0.9)s和(13.0±0.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37±5)s和(34±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2分、乳酸脱氢酶水平>240 U/L、有B症状、D-聚体水平≥0.75 mg/L DLBCL患者5年OS率均降低(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聚体≥0.75 mg/L为DLBCL患者OS独立危险因素(HR=0.368,95% CI 0.144~0.944,P=0.038)。结论D-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DLBCL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D-聚体水平高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D-二聚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聚体与凝血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7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71例正常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对患者开展D-聚体、凝血指标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患者上述指标差异,观察两种方法联用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7.18%,对照组诊断准确率95.77%,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PT、APTT、FIB、TT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属于高危妊娠合并症,除对患者进行血压检测外,对所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开展D-聚体与凝血指标联合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尿酸与D-聚体、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病情处于急性期有46例、稳定期有47例,入选患者均接受血尿酸与D-聚体、血气分析检测,而后对比观察急性期及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血尿酸、D-聚体、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急性期慢阻肺患者的血尿酸指标明显大于稳定期,P<0.05。急性期慢阻肺患者的D-聚体指标明显大于稳定期,P<0.05。急性期及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之间的酸碱度存在同质性,P>0.05;急性期慢阻肺患者的氧分压及氧化碳分压指标明显低于稳定期,P<0.05。结论: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血尿酸与D-聚体明显高于稳定期,氧分压及氧化碳分压指标明显低于稳定期,对该病症患者进行血尿酸与D-聚体、血气分析的检测可便于为临床提供科学治疗依据,及时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血尿酸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D-聚体指导小儿重症肺炎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D-聚体升高的重症肺炎的小儿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D-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D-二聚体 小儿 重症肺炎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凝血酶Ⅲ、D-聚体以及血小板检测用于儿童脓毒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摘选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设为A组,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为B组,对两组儿童行抗凝血酶Ⅲ、D-聚体以及血小板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B组患儿的抗凝血酶Ⅲ为(85.39±13.12)%,D-聚体为(0.69±0.41)mg/L,血小板计数为(229.54±112.11)×109/L,A组分别为(108.45±9.71)%、(0.27±0.08)mg/L、(293.33±65.32)×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组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抗凝血酶Ⅲ为(66.35±16.33)%、D-聚体为(1.09±0.63)mg/L、血小板计数为(148.77±101.49)×109/L,普通脓毒症患儿分别为(89.35±19.32)%、(0.72±0.45)mg/L、(231.25±111.39)×109/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凝血酶Ⅲ、D-聚体以及血小板检测在儿童脓毒症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可以判断出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血小板计数 儿童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我院血液科收治的采用BD方案为一线治疗方案的初诊及复发MM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复发患者收集其初诊时的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期,对不同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应用BD方案治疗后的D-聚体进行检测,观察其与疾病分型(IgG、IgA、轻链型)、ISS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轻链型病患的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IgG型和IgA型;ISSⅡ、Ⅲ期病患的D-聚体水平高于ISSⅠ期;D-聚体高水平组、中水平组病患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低于低水平组,P

  • 标签: D-二聚体 多发性骨髓瘤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