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VR)联合重复刺激(rTMS)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证实这一组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挑选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60 名在某医院康复科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认知功能训练,实验组予以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重复刺激的联合治疗。每周训练 5 天,每天训练 30 分钟,共治疗 6 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证评估量表(MoCA)来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比较无太大差别>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MMSE、 MOCA 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MMSE、MO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数据证明 VR 联合重复刺激训练对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脑卒中认知障碍(post-strokecognitive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后常见表现,目前PSCI的治疗仍存在疗效不理想等诸多的问题。重复刺激(rTMS)是一种无创新兴的治疗和研究技术,近年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上已经展示出令人期待的前景。本文就重复刺激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刺激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收集有关高频rTMS治疗PSCI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估其风险,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 5.3版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其中脑卒中患者10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频rTMS治疗后,rTMS组的MMSE、MoCA、MBI评分和P300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SE评分为SMD=1.85, 95%CI(0.36, 3.53), P<0.00001;MoCA评分:SMD=0.80, 95%CI(0.64, 0.95), P<0.00001;P300潜伏期为SMD=-1.42, 95%CI(-2.08,-0.76), P<0.0001;P300波幅为SMD=0.95, 95%CI(0.66,1.24), P<0.00001;MBI评分为SMD=0.74, 95%CI(0.53, 0.96), P<0.00001]。结论高频rTMS可显著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重复刺激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所采用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具体的临床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各个阶段对于该疾病的研究内容和进展进行相关方面的总结和探讨,希望能够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方案,也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 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目前,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TMS改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治疗方案以及局限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提供借鉴。

  • 标签: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非侵入性脑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MCI的传统治疗主要为患者提供脑细胞活化、东方针灸、康复训练疗法等药物治疗,但这些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患者家属往往治疗效果不佳。而且经济负担很大。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新技术刺激(TMS),可以控制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的发展。本研究将在脑梗死患者中得到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的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重复刺激(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刺激组、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每组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刺激组给予患侧大脑半球rTMS,生物反馈组接受虚拟设备中的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治疗组接受生物反馈训练和rTMS,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功能口摄食量表(FOI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患者口腔期、咽期及误吸状况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FOIS、SSA评分及口腔期、咽期、误吸VF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OIS[(6.10±1.07)分]、SSA[(21.00±5.15)分]评分及口腔期VFSS[(2.70±0.73)分]、咽期VFSS[(2.85±0.49)分]、误吸VFSS[(3.55±0.51)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刺激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的生物反馈疗法联合rTMS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吞咽障碍 生物反馈 重复经颅磁 虚拟现实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重复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评分均大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复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因此值得借鉴和使用。

  • 标签: 重复经颅磁治疗 针刺疗法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对重复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重建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ST),分别选取CST完整性高(rFA>0.5)及CST完整性低(rFA≤0.5)患者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高频组(10例)、低频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给予健侧M1区5 Hz或1 Hz 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CST完整性高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FMA-UE、WM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低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38.10±5.71)分、(43.20±5.32)分和(78.00±11.35)分]亦显著优于高频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对CST完整性低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12.00±1.40)分、(15.10±1.99)分和(49.00±5.68)分]均优于治疗前及低频组、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对于CST完整性高的患者,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能更好;对于CST完整性低的患者,高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更有效。

  • 标签: 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虚拟现实技术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训练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病人产生的影响,主要从记忆康复、言语康复、注意力恢复、心理康复、辅助疾病评估、远程康复等六个方面展开。指出目前国内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脑卒中认知障碍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以期为未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平衡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行重复刺激治疗所起到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3-2019.03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0 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 30 例, 重复刺激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吞咽状况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用 重复刺激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其吞咽障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重复经颅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行重复刺激治疗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3-2019.03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30例,重复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吞咽状况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重复刺激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其吞咽障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重复经颅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恢复期手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功能性电刺激(FES)加低频重复刺激(rTMS)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60例,起止时间为2018年9月--2021年9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患者入院号随机分成一组与二组,治疗方法分别是FES加低频rTMS治疗和单独采用FES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后FMA评分、TAM评分比较,一组是18.56±2.41(分)、2.35±0.68(分),二组是15.73±2.32(分)、1.72±0.53(分),(t=3.808,p=0.032),结果有差异。结论: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FES加低频rTMS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FES 手部功能障碍 低频rTM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刺激(rTMS)联合多奈哌齐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P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rTMS+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多奈哌齐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行为记忆量表(RBM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记忆能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患者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RBMT、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oCA总分[(23.13±3.23)分]、RBMT评分[(17.15±3.08)分]、MBI评分[(72.3±13.6)分]及P300潜伏期[(346.60±14.54)ms]、波幅[(7.19±0.53)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多奈哌齐能进一步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奈哌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重复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目标之一。重复刺激作为一种非入侵性脑刺激技术,能够调控神经元兴奋性,促进神经可塑性,在神经康复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力。既往其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障碍中,而近期有研究表明其也能够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本文综述重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假说及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重组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