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训诂方法是训诂学的基本研究课题之一,关于训诂方法的界定、分类及其具体内容,大陆语言学界见仁见智,尚无令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在相关训诂学论著的基础上,对八十年代以来大陆语言学界关于训诂方法的看法和研究情况作一梳理.

  • 标签: 训诂方法 宏观 微观
  • 简介:<正>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陈中凡《汉魏六朝散文选》(中华书局)注此句为:“尝,曾。与人,为人。佣耕,受人的雇佣,替他耕地。”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注此句为“佣耕,即雇农。与人佣耕,做人家的雇农。佣通作庸,役也。”陈注“与人”为“为人”,“人”指地主。王注“佣耕”为“雇农”,把动词性的偏正词组“佣耕”,解成名词性的词组了。注“与人佣耕”为“做人家的雇农”,把“与人”的“与”当作动词,把“人”指地主,作定语了.

  • 标签: 史记 动词 汉魏六朝 古代汉语 战国策 偏正词组
  • 简介:语义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门话题。汉语语义研究源远流长.本文仅就传注训诂里有关语义训释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古代训诂家对古代汉语语义进行探索发掘的经验,论述了传注训诂研究汉语语义方面的特殊价值.如何与现代语义学接轨,建立汉语语义学,则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标签: 传注训诂 汉语语义语境 以意逆志
  • 简介:佛经文献训诂中并不仅有词义训释的问题。在读佛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弄懂一个句子里的每个词之后,对整个句子究竟说了些什么仍不清楚。要把句义弄明白,进一步达到把篇章弄明白的目的,传统方法固然不可或缺,但仍嫌不够,还要引进新的方法。本文提出来的是系统对勘的方法和语用学的方法。

  • 标签: 佛经 训诂 句义 对勘 语用学
  • 简介:传统训诂学对字词意义的解释,不仅文字简明扼要,而且方法多种,方式多样。这些对解读典籍是行之有效的,值得继承和发扬。但是无庸讳言,一般说来它未能深入到词义的微观层次。譬如在训诂文献里,经常出现一些字词的解释,例如《论语集解·序》:“论,理也”;《广雅·释诂》:“理,道也”,又“类,法也”;《尔雅·释诂》:“则,法也”,又“律,法也”,“刑,法也”;《苟子·大略》注:“方,法也”;《说文解字》:“式,法也”,又“规,有法度也”,又“法,刑也”等。

  • 标签: 训诂学 语义分析 传统 《说文解字》 微观层次 尔雅
  • 简介:训诂体式是指训诂著作的体裁和格式。注解一部书,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体式为宜,而体式的选定,主要依据注解的对象、角度和目的等等。也就是说,被注解的书籍不同,注解时所采取的角度和目的不同,所选用的体式也就随之而异。不同体式的训诂著作,其内容与形式均有差异,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对训诂体式的研究训诂学家首先应该注意的目标之一。从章太炎《国故论衡·明解故》分训诂体式为通论、驸经、序录、略例四类,至

  • 标签: 训诂学家 国故论衡 诗传通释 义疏 辨体 三礼义证
  • 简介:<正>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中指出,纬书虽“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这里涉及到一个价值标准问题。从正统经学和社会效用来看,纬书多是神秘荒诞的无稽之谈,在价值上,它是一种无效要素。但从写作上看,纬书善于联想,辞采华美,于文章写作颇多裨益,在价值上又属有效要素。可见,不同的价值标准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评判,价值判断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转换性。价值的无效要素并不等于无价值,在一种价值评判活动中的无效要

  • 标签: 负价值 训诂学 结构价值 有效要素 系统价值 李阳冰
  • 简介:<正>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其“敷陈详核、征证丰多、枝叶扶疏、原流粲然”而成为中国文论的空前杰作。古今学者从文学、哲学等角度对此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于《文心》在训诂方面许多宝贵探索则鲜有提及,有待于后来者的补苴。

  • 标签: 刘勰 训诂原则 《文心雕龙注》 《文心雕龙》 释名 文体
  • 简介:训诂与文化习俗四证李长庚训诂问题,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还涉及包括典章制度在内的各种文化习俗,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迷信禁忌、祭祀、生产劳动形式等等。充分了解古代的文化习俗,并作为一种意识贯彻到训诂工作中去,也正是我们通读古籍和解决一些老问题的重要途...

  • 标签: 文化习俗 “相” 训诂 《列子释文》 宗庙祭祀 《太平御览》
  • 简介:<正>语法学是研究造句和用词规律的学科。训诂和校勘是解释和校正古书的学问。古书主要是古语言的记录。古语言不可能离开古语法。因此解释或校正古书时常会遇到语法上的问题。如果运用古语法知识来解释和校正古书,就会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正确,更便于说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不过语法学在我国发展较晚,《马氏文通》以前,我国只有些研究虚词的书,如《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而没有系统的语法学。近代和现代虽然有些人研究古语法,但也很少有人应用古语法知识来解决训诂、校勘中的语法问题。因此不但前代人不会运用古语法知识,乃至在训诂、校勘上发生语法上的错误,就连现代人也常常犯同样的毛病。

  • 标签: 语法学 古语 训诂 主语 “之” 《吕氏春秋》
  • 简介:训诂,古今学者对它有多种解释。我最欣赏的是黄典诚在《训话学概论》中说的:“按通俗的说法,我看就管它叫古代汉语解释法。”这种“古代汉语解释法”,是我国传统学术中一个很重要的学科,于研读古籍和探讨语言有巨大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在先秦时期儒家经典《论语》和《孟子》中就涉及到了训诂的不少问题。本文拟就《论语》和《孟子》中训诂的方法问题,分类举例略加说明,诚盼方家指正。‘

  • 标签: 《论语》 《孟子》 训诂方法 古代汉语 举隅 子曰
  • 简介:<正>一位老先生说:我教了一辈子书,虽无所成就,但能以不写别字,不读错音,不误解词义而自慰。这位老先生所达到的境界,岂止自慰,应是值得自豪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传授汉语文字的基础知识,不写别字,不读错音,不误解词义,本是一项基本功。然而要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做不到那就要误人子弟,问心有愧了。怎么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在教书的同时,坚持进修,以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向无涯的“知”不断求索。

  • 标签: 语文教师 “已” 训诂 《说文解字注》 中学语文教师 词义
  • 简介:现在的大型辞书都把异名训诂作为释义的重要依据,代表了现今辞书释义的最高水准.但也略有瑕疵.异名训诂在辞书中有所疏漏,表现在四个方面:异名在辞书中一个失收,另一个解释不准确或有误;异名中的一个或两个词在辞书中解释错误;异名在辞书中作书证,自相矛盾;异名在辞书中解释模糊、不准确.通过这几个问题反映出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释义,更重要的是它在释义中显示了一个个同义词系统.现代辞书若能关照这种系统,在系统中收词释义,可能会有更大进展.

  • 标签: 《尔雅》异名 训诂 大型辞书 释义
  • 简介:《左氏会笺》是日本学人竹添光鸿对《左传》进行注释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搜览载籍,稽考诸说,折衷众家,深文以辨,审慎以断,守正创新,颇多所得。竹添氏在注琉中,大量使用训诂术语,释义明理.传统术语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和理性判断的科学自觉程度而且显示了他的学术继承性和创新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对该著中训诂术语的特点的归纳及含义和功能的分析阐扬,使人深入理解作者的琉解,并能全面把握其调诂条例,帮助正确认识其学术价值。

  • 标签: 《左氏会笺》 《左传》 训诂术语
  • 简介:《通雅》是明末方以智费数十年之力而著成的一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全书借鉴《尔雅》分目、释词之例,贯穿“因声知义”原则,考证名物、训诂、象数、音声,虽似类书,但主于折中音义,在内容、体例、释词方式及原则方面多有新创,成为雅学著作系列中较为重要的一部;更因其开清初朴学著述之风而呈现独具的训诂学史价值。

  • 标签: 《通雅》 体例 释词 因声求义 训诂学
  • 简介:早在1979年,利奥塔在《后现代情景》中指出,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现正改变着知识的性质,任何称作知识的东西,如果不能转化为新的形态,终将遭到淘汰,而学术研究的方向将取决于其成果是否有可能转换成计算机语言。随着信息处理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利奥塔的预言似乎正迅速成为现实。除了互联网上每天涌现的新信息、新知识以外,

  • 标签: 东西 后现代 预言 现实 利奥塔 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