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在比较法上,关照于中国问题的诉讼证据种类区分制度的基本差异是:专门规定法律条文有无有别;种类数量多少各异;证据的总体指涉范围宽窄不同。对此,不能简单的从可通约的一般诉讼认识规律的逻辑角度来评价各种分类制度的优劣,而应当尽量从各种特定的制度语境逻辑来分析其分类制度的相对合理性。依此来看,有关的理论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诉讼制度及其观念的整体变革,中国的诉讼证据种类区分制度有改革的可能和必要。

  • 标签: 诉讼证据种类 区分逻辑 认识论 制度语境
  • 简介:单位在民事诉讼中提供证据不应当定位为“证人作证”的行为,但单位有提供证据的资格,其所提供的证明文书是书证的证据来源之一。如此定位,有助于解决单位提供证据与证人概念的冲突问题,同时能够发挥单位作为提供证据者扩大证据来源的现实作用。对待单位提供的证明文书证据,应当区别情况分为公文书与私文书,并在认证规则上予以区别对待。

  • 标签: 单位 证人证言 书证 公文书 私文书
  • 简介:一视听资料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视听资料(Audovisuals),也称音像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等形式反映的声音和形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现代科技手段获取的信息资料等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通常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胶片、微型胶卷、唱片、传真资料、雷达扫描资料、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以获取视听资料的手段为标准,视听资料可以分为下列三种:①录音、录像资料。是指通过录音机和录音磁带、录像机和录像磁带记录和储存的与案件有关的声音、形象,然后使音、像重现的一种证据资料。②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是指用储存在电子计算机内的数据和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资料。③其他科技手段获取的

  • 标签: 视听资料 证据种类 证明力 独立的证据 诉讼中 刑事诉讼法
  • 简介:证据概念上的争论关于证据的概念,在苏联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最先开始于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初,苏联全苏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措施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一部诉讼证据理论专著。配合这部专著的写作,苏联法学界又一次对证据概念问题展开了讨论。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苏联法学界有三种基本的观点:一是“事实说”;二是“反映说”;三是“两义说”。同苏联比较起来,我国法学界在证据概念上的争论则大得多,时间也长得多。我国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到1964年因“社教”开始而中断。这并不是争论的结束,因而,1976年拨乱反正后又开始争论,并很快形成了高潮,直到现在分歧依然存在。在这场争论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一是“事实

  • 标签: 刑事诉讼证据 形式证据观 实质证据观 反映说 客观事实 两义说
  • 简介:证据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运用的证据有以下七种:①物证、书证;②证人证言;③被害人陈述;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⑤鉴定结论;⑥勘验,检查记录:⑦视听资料。其中需要保管的证据材料主要是各种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另外,对于鉴定结论本身往往不易提出异议,然而对于作出鉴定结论所依据的材料的保管却可提出质疑。在加强控辩双方质证力度,采取新的审判方式的今天,追查证据“保管链”,质疑证据效力,对于质证,尤其是辩方的质证力量的增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正义,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提取了证据材料并不等于收集证据的工作结

  • 标签: 刑事诉讼 证据 质证 证据保管 法律价值
  • 简介:<正>在证据分类的理论研究中,关于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分类方法,我国学者很少论及。大部分刑事诉讼法学教材,一般都对这一分类方法不作介绍;虽有几部教科书提到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分类,但也讲得十分粗略。专门论述言词证据的论文则更不多见。因此,这是刑事证据理论中相当薄弱的一个环节。司法实践中,对言词证据的运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拟就有关言词证据的若干问题,作一番较为深入的探讨。

  • 标签: 言词证据 实物证据 刑事诉讼法 分类方法 表现形式 司法实践
  • 简介:<正>刑事诉讼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查清案件的全部事实。我国的刑事诉讼,是以“实事求是”为其基本原则的。只有把案件事实查清楚了,司法人员才能做到准确地定罪量刑。所谓案件事实,就是概指犯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全过程以及与此有关的客观环境、被告人的人身情况等等。案件事实具有以下特点:(1)案件事实是过去发生的;(2)案件事实

  • 标签: 间接证据 案件事实 刑事诉讼 证据认定 直接证据 司法人员
  • 简介: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诉讼法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有益的研究。周国均曾在1981年第4期出版的《北京政法学院学报》上首次提出将我国判断证据的原则和制度概括为“法定确认”。1983年5月出版的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证据学》(群众出版社出版)将我国的诉讼证据制度概括为“实事求是”,对此,不少学者认为“实事求是”不能反映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缺少个性,故纷纷撰写论文和发表见解,进行了探讨。经编者研究和综合,十年来,关于我国的诉讼证据制度的主张,除了法定确认和实事求是以外,主要还有:求实,循法求实,以法求实,以证求实,实质求实,依法以证求实;真实,依法真实,实质真实,客观真实,服从客观,确信真实;以实求是,以证求是,依法调查,实据求是;实据定案,据实定案,事实法定,鞠实主义,择实使用,真凭实据;依法确信,法定确信,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确信,客观确认,客观验证,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客观验证,等。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1989年召开的全国诉讼法学会年会(黄山会议)上,许多学者认为,概括我国的诉讼制度的名称,应当强调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依法收集和判断证据,对此可简称为“依法”,“循法”或“法定”;二是应当强调尊重和发挥公安司法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对此,可简称?

  • 标签: 诉讼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 内心确信 自由心证制度 客观真实 认定事实
  • 简介:<正>补充侦查按其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审查批捕阶段中的补充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中的补充侦查和法庭调查阶段中的补充侦查3种。根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补充侦查有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两种方式。所谓退回补充侦查是指决定或者提出补充侦查的机关(即人民检察院)将案件退回原

  • 标签: 补充侦查 检察院 新刑事诉讼法 批准逮捕 退回补充侦查 审查批捕
  • 简介:证据排除是现代证据法的核心精神.在理想状态下,一项证据被"排除",意味着该证据所反映的信息对于案件事实的最终认定不产生任何影响.从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为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共有三种途径,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法系.总体而言,普通法系的程序设置最符合证据排除的要求,而大陆法系在这一问题上则显得力不从心.为了使证据排除规则真正落到实处,包括我国在内采取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的国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 标签: 证据排除 二元式结构 法官指示 判决理由 职权主义
  • 简介:声纹鉴定是一种新兴的司法技术手段,它在迅速发现犯罪,及时依法取证和查清犯罪嫌疑人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加强对声纹鉴定在刑事司法中的证据效力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各国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声纹鉴定在审判中的证据效力及其发展,指出了加强科技证据研究的必要性

  • 标签: 声纹 科技证据评估方式 广泛接受性
  • 简介:证据,是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并作出裁判的基础。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对于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处置民事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面对"证据灭失"、"证据突袭"、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等困境,民事诉讼程序该如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活动的有序性和裁判结果的公正性?证据灭失怎么办法官须有保管证据的责任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以事实为根据'就是‘以证据为根据'。

  • 标签: 证据制度 民事诉讼程序 裁判结果 人民法院 举证制度 适用法律
  • 简介:法制文学含法制诗歌、法制散文、法制报告文学、法制小说、法制剧本,法制剧本又分为电影剧本、电视剧本、戏剧剧本、广播剧本。21世纪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方向应致力平于深化主题、革新手法、塑典型、提高效果,使法制文学成长为先进的文学之花、文化之化、文明之花。

  • 标签: 法制文学 文学理论 创作前景 中国 法制诗歌 法制散文
  • 简介:为了发挥法院诉前证据保全所具有的保全证据、确定事实关系、促成裁判外纷争解决以及促进将来诉讼和集中化审理的功能,我国将来《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改变传统自提起诉讼始为纷争解决的思想,借鉴德国独立证据调查程序制度,通过完善相应的证据保全类型、适用要件、实施程序以及认可诉前保全过程中与解纷相关事项协议的效力等制度,对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进行功能性改造,凸显其独立的程序价值。

  • 标签: 诉前证据保全 独立证据调查程序 裁判外纷争解决 诉前情报请求权
  • 简介:仅根据归纳法的限度否认诉讼推论大前提的确定性,忽视了诉讼证明的特殊性,导致一般经验法则不确定性的因素,在实证科学领域与诉讼认识领域之间是有差别的。凡在程序上不可为法官诉诸感知予以确定的证据命题的真值,均由程序上的言语行为人加以保证,而其讲真话的概率不可赋予精确数值。单个证据的证明值是一种不可赋予精确数值的概率,两个以上证据的综合证明值也是如此。

  • 标签: 证据 证明限度 诉讼推论 经验法则
  • 简介:数据电文是记录电子交易当事人法律行为的主要载体,具有高科技性,无形性,复合性,易破坏性和超文本性的特点,数据电文具有证据资格的条件有两方面的:一是收集的主体,程序及手段符合法律的规定,以法律明确禁止的手段,或不合法主体收集的,以及不按合法程序收集的数据电文都不具有证据资格,二是当法律对证据形式有特别要求时,数据电文的形式符合法律的这些特别要求,即数据电文应当采用一定技术,保证能够确认该数据电文的作者,达到纸面环境中“签名”的效果,同时能采取可靠的技术保障,以保证电文的完整性和不被篡改。

  • 标签: 数据电文 电子证据 证据资格
  • 简介:有言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如今面对同一事项,其证据竟然版本多多,而且证据间相互打架,如此官司又如何能确保其公正?据7月2日报道,贵州省遵义市曾发生了一起公安人员在办理卖淫嫖娼案时涉嫌犯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罪、故意伤害罪被起诉,但对于同一个案件中同一伤者的伤情,却居然先后有5个不同单位和机构出具了5份不同的鉴定结论.结果,官司经历一波三折之后,最终裁定3名被告人无罪.反反复复的"证据打架"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中得以彻底了结,但"证据打架"造成法院判决无所适从而影响到司法公正的问题,也的确到了需要"认真面对"的程度了.

  • 标签: 司法公正 司法鉴定 《刑事诉讼法》 证据制度 中国
  • 简介:<正>对于音像证据这一称谓,存在有不同提法。我国诉讼立法使用的是"视听资料"这一名称,有关教材或专著中也大多采用此说,但也有称其为"音像资料"的。笔者认为,采用"音像证据"比"视听资料"更为确切。因为"视"和"听"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各种证据的两种最基本的感受方式,对于所有证据都需要运用视觉和听觉去感知,如对于物证、书证只

  • 标签: 音像证据 诉讼证据 音像资料 刑事诉讼 案件事实 视听资料
  • 简介:2007年12月29日上午,"《证据科学》杂志首发仪式暨首届北京高校证据科学博士生论坛"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贵宾厅举行。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霍宪丹局长、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方向主任、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刘桂明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以及樊崇义教授与会祝贺。

  • 标签: 证据 北京高校 科学领域 科学博士 科学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