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9月选择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3mm管型吻合器进行超低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的病例,吻合口无渗漏。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1.2±3.2)d,无死亡者。发生吻合口瘘2例(3.6%),经过局部引流而自然愈合1例,因直肠阴道瘘进行横结肠造口转流1例,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低位 超低位前切除 切割吻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会阴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确诊为超低直肠癌患者实施经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远切缘距肿瘤下缘1.0~2.0cm,平均1.6cm,均一期手术切除肿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1%(3/13),所有患者均获得1至5年随访,术后1年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粪便均能很好控制排便者为61.5%(8/13)。术后1年,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达75分以上。结论经会阴直肠癌切除术能较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有效保留括约肌功能,在治疗超低直肠癌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排便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一些相关问题.方法作者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月,对63例低位直肠癌施行超低切除经肛门吻合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切除,吻合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1.1%(7/63),吻合口狭窄15.9%(10/63).局部复发率12.6%(8/63),5年生存率81%(51/63).结论超低切除经肛门吻合保肛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易行、安全、经济的术式,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 超低位前切除 保肛术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超低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常规方法行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切除11例(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采用改良技术行双吻器直肠癌超低切除术31例(改良组),术中行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行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及吻合口压力试验,经肛门置管至吻合口以上,骶放置引流管经腹壁引出。结果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经横结肠造瘘或保守治疗治愈。改良组无吻合口漏,其会阴助推方法显示盆腔直肠的长度平均增加3cm;远侧直肠密闭试验阳性6例,均经缝合后消除,吻合口漏气4例,其中3例经缝合后消除,另1例因位置太低无法缝合而行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会阴助推、注意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远侧直肠密闭试验与吻合口压力试验在双吻合器直肠癌超低切除术中的应用,对预防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直肠肿瘤 超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 简介:目的总结低位超低直肠癌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74例大肠癌患者实施低位超低直肠癌切术,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结果74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7.3d,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能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大肠癌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壶腹重建对超低直肠癌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近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明显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其中肿瘤位于距肛缘4-7cm的患者,在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后,出现便次增多,排便控制功能较差,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因受残留乙状结肠长度影响,制做“J”型结肠贮袋困难。我院采用残留结肠行结肠壶腹重建术,代替直肠壶腹,获得满意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7年到2010年间46例超低直肠癌患者,随机选其中23例行结肠壶腹重建术,为重建组。另23例患者不行结肠壶腹重建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跟踪随访排便效果,评价内容包括人工软便存留时间、液体便存留时间、排便功能、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重建组人工软便和液体便存留时间优良率分别为92%和84%。而对照组分别为61%和43%。P<0.05,且重建组排便功能、直肠测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结肠壶腹重建有效提高超低直肠Ca患者行结肠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 直肠壶腹重建术
  • 简介:低位直肠癌切除综合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症状的机制及治疗之前为人们所忽略,这里不但关注重建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还将探讨切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风险,为了提高人们对切除综合征的认识和理解,并突出病因的临床研究及针对性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前切除综合征 生活质量 病理生理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的7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结果78例无手术死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AR组和APR组,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低位直肠直肠癌外科治疗中,LAR和APR手术方式对直肠癌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保肛术式为首选,APR术式应视为最后的选择。

  • 标签: 中低位直肠癌 术式 保肛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直肠切除术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超低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24例患者分成两组,腹腔镜组与常规组,每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0%,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年都未出现转移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超低直肠切除术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复发率低,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腹腔镜 低位 直肠癌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术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切除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直肠癌低位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总不良反应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低位切除术相比,经腹腔镜低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其创伤小、操作简便,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经腹腔镜 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开腹 疗效
  • 简介:摘要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超低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补充术式,已有20多年的临床发展历史,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内括约肌及联合纵肌,在满足R0切除的前提下保留外括约肌、肛提肌及部分内括约肌,从而保留部分肛门功能。本文就ISR手术的适应证、解剖学生理学基础及其治疗结局作一综述。

  • 标签: 肛管 直肠肿瘤 综述 超低位直肠癌 括约肌间切除术
  • 简介: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之势。其中约有3/4的患者为低位直肠癌。外科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手段。腹会阴切除术(abdominalpelvicresection,APR)曾被公认为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术式。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保肛手术已取代腹会阴切除术成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低位前切除术 腹会阴切除术 胃肠道恶性肿瘤 “金标准” 外科手术
  • 简介: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术。术中首先经中间入路打开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浆膜,循Toldt’s间隙向头侧游离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夹闭离断肠系膜下动脉,并清扫253组淋巴结;继续向外侧、尾侧游离左侧Toldt’s间隙,并向下延续至直肠后间隙,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沿左结肠旁沟打开结肠系膜与侧腹壁的融合筋膜,向上游离左侧结肠至脾曲。向下继续沿直肠后间隙分离,并向两侧拓展;前方在腹膜返折略上水平打开腹膜,在邓氏筋膜间隙向下游离,从前、后及两侧交替游离并完整切除直肠系膜;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完成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直肠切除手术后患者排便能力和生存情况,为该手术方式选择寻找理论依据。方法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癌肿下缘距肛缘3.5~5cm),在腹腔镜下完成肠系膜切除、并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直肠切除(ISR)选为病例组,同时选择10例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术(DIXON)患者,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ISR、DIXON术前及术后、对照组均接受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结果各组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术后60天ISR、DIXON手术组最低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60天ISR、DIXON手术组最低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回升,ISR组较DIXON手术组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提高。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直肠切除手术相对传统路径手术可较好保存患者排便功能。

  • 标签: 括约肌间直肠前切除术 骶尾部入路 直肠癌
  • 简介:低位直肠癌由于位于人体盆腔底部邻近肛门,深在又隐蔽,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又往往极易侵犯女性的子宫、阴道,男性的前列腺及盆壁等组织。造成外科治疗难度大、疗效差和保肛率低。永久性的人工肛门更使患者感到沮丧和痛苦。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一种所谓“经会阴超低直肠切除术”的新术式,专用于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该术式在设计上打破了同类手术上百年来一直遵循的从腹盆腔开始分离直肠和肿瘤,最终经肛门切除肿瘤,然后采用手工吻合肠道的传统保肛模式,采用经会阴切口的肿瘤切除和吻合器技术的肠道吻合方式。同传统的低位直肠癌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更高的保肛率和更为满意的肛门功能,并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直肠全系膜切除(TME)。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方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吻合口瘘预防。方法对1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1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8.82%,采取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6。28d,平均19.6d。结论保证吻合口血供,防止吻合口张力过高,通畅引流消除骶积液等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低小切口手术治疗42例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低小切口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患者临床疗效、瘢痕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3.42±25.44)min,术中出血量(20.47±8.30)ml,术后引流量(68.24±12.53)ml,住院时间(4.41±0.62)d,瘢痕长度(3.42±0.27)cm。总有效率为95.24%,并发症发生率为2.38%。结论超低小切口手术对甲状腺腺瘤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其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且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腺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