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栓剂—重组组织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在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早期治疗冠状动脉通畅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入组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3小时内患者给予rPA18mg(10mv)+18mg(10mv)分两次静脉注射或随机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滴注,观察给药后患者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下降情况及远期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疗效指标为栓治疗90min时,胸痛明显缓解,抬高的ST段下降达50%以上,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患者百分数30天的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rPA栓治疗90minTIMI3级血流率、TIMI2/3级血流率、30d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与rt-PA相似;rPA30d病死率及脑出血发生率虽与rt-PA无统计学差异,但似乎较高,有关rPA在中国的临床使用,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肌再灌注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PAR蛋白在40例EMT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uPA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均表达,且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表达。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表达腺上皮细胞高于间质细胞(P〈0.05),在腺上皮细胞表达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uPAR蛋白在异位内膜Ⅰ~Ⅱ期与Ⅲ~Ⅳ期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R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高表达可能促使其转移、粘附、侵袭、生长,导致EMT的发生发展;uPAR的作用研究对EMT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在详细介绍了酶的本质和作用特性的基础上,还安排了“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性实验,同时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验材料,并提示学生从环境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其实,除此之外,酶活性还受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而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称为酶的抑制剂。笔者以唾液淀粉酶为材料,介绍如何进行激活和抑制剂对酶活性影响的探究性实验。

  • 标签: 酶活性 抑制剂 激活 探究性实验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酶在进展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进展脑梗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给予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明显、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进展脑梗塞患者适量酶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康复,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纤溶酶 进展型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酶治疗进展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进展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按照病情的程度给予适当的脱水、抗血小板制剂、脑保护等对症治疗。治疗组09%盐水250ml+疏血通6ml1/日静点联合09%盐水250ml+酶200u1/日静点,连用14天;对照组09%盐水250ml+酶200u1/日静点,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9例,无效6例,总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50例患者基本治愈2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23例,无效15例,总显效率为24%,总有效率为70%,两者疗效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组50例患者治疗前评分(2332±628)分,治疗14天评分(803±627)分;对照组50例患者治疗前评分(2217±674)分,治疗14天评分(1502±793)分,两者疗效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酶治疗进展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 标签: 疏血通 纤溶酶 进展型脑梗死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牛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的重组乳铁蛋白(rhLf)的致敏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消化稳定性试验了解rhLf致敏的可能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hLf与已知致敏原乳转铁蛋白和卵转铁蛋白有序列同源性,与Aspf2、Olee10和Olee9存在结构相似性。消化稳定性试验显示rhLf在胃液中易被消化成小片段,在肠液中不易被消化。结论rhLf具有一定的潜在致敏可能性。

  • 标签: 重组蛋白 人乳铁蛋白 转基因食品 致敏性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0例烧伤患者,每例患者选择同一块深度烧伤创面的两部分,分别采用rhEGF法和rhEGF+rhFGF法换药治疗,评价上述受试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及愈合速度。结果rhEGF+rhFGF法残余创面愈合时间(12.45±8.42)天,明显少于rhEGF(29.7±10.12)天(t=2.225,P<0.05);两种方法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意义(t=1.684,P>0.05);愈后2年rhEGF法SI为8.92±1.78,明显低于rhEGF+rhFGF法6.12±1.54(t=2.116,P<0.05);所有受试创面均无肿瘤形成、癌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用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治疗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减少后期瘢痕的形成,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烧伤创面 愈合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凝血-功能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37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血中Fig、FⅧC、D-Dimer、PLT、AT-Ⅲ及PT、APTT、FI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Fbg、D-Dimer、FⅧC、D-Dimer及AT-Ⅲ水平有异常改变(P<0.01),改变幅度随TNM分期增大而增加(P<0.01)。PT、APTT、T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Fbg,FⅧC、D-Dimer、PLT、AT-Ⅲ水平的异常程度与TNM分期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肺癌 凝血-纤溶 临床分期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我一直采用“自组织教学”模式,将“学习过程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的智慧进行了有效碰撞,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过程评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三卡激励”为主要形式的梯级评级体系,为学生设置了近期和中长期的奋斗“目标”,培养了优秀的学习品质。

  • 标签: 过程评价自组织教学策略实践反思
  • 简介:摘要目的用新的高血压分级与分标准明确对高血压的控制范围。方法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将血压分级细化,提高患者治疗兴趣。结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顺从性。结论通俗易懂便于推广。

  • 标签: 身高血压值 高血压分级 高血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型心绞痛惠者48例,用酶200U,1次/d,7d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3.20%,心电图改善率79.71%,对照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65.62%,两组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降低(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栓降调节系统,使纤维蛋白原降低,从而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厦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注射用纤溶酶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P53腺病毒联合后装放疗对早期巨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Ⅰb~Ⅱa期巨块宫颈鳞癌患者共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9例(rAd-p53+后装放疗),对照组11例(单纯放疗)。观察肿瘤的的退缩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35%,对照组有效率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d-p53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自限性发热,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后装放疗对早期巨块宫颈鳞癌在治疗方面是有小的、安全的。

  • 标签: p53 腺病毒 后装放疗 宫颈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急性心功能不全(Ⅲ-Ⅳ级)住院患者2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6例),给予急性心衰的常规治疗;重组脑利钠肽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脑利钠肽。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好转情况,分别测定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比(E/A)。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治疗后重组脑利钠肽组总有效率为(91.6%)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比E/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脑利钠肽可显著改善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功能,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a-1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例小儿手足口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肌注重组干扰素a-1b,对照组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98,p<0.01)。退热时间,治疗组2.26±1.03天,对照组4.90±1.49天(t=2.365,p<0.05);手足皮疹消退时间,治疗组3.18±1.11天,对照组5.47±1.66天(t=2.615,p<0.05)。结论干扰素a-1b肌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明显,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 小儿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0例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同对照组相同的营养支持基础上合并注射重组生长激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身高132±79cm,明显高于对照组124±19cm;观察组生长速度11.67±2.89cm/年,明显优于对照组3.22±1.08cm/年,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龄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生长激素 儿童特发性矮小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将免疫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皮肤病-扁平疣较为流行,比较并观察重组干扰素(IFNα-2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扁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免疫制剂即重组干扰素(IFNα-2b),简称干扰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简称卡介菌。结果治疗组完成疗程后38例中35例患者痊愈(占92%),而对照组只有26例痊愈(只占68.42%),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临床应用效果更显著,优于卡介菌多糖核酸的疗法,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免疫疗法 干扰素 扁平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脑利钠肽(rhBNP)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心力衰竭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应用rhBNP1.5ug/kg静脉冲击后,继以0.0075ug/kg/min治疗,连续应用72h,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EDD)。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LVEF、LVEDD、呼吸、尿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改善不明显。结论静脉应用rhBNP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重组人脑钠利肽 顽固性心衰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恩度在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概述重组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在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中的应用。

  • 标签: 恩度 肺癌 食管癌 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20μg/次,2次/天,连续5天;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吸入,2喷/次,2次/天,连续5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57.0%和92.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9.0%和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预后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 干扰素 利巴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