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论文根据"句法语义的双向选择性原则",探求动趋组合的基础性语义特征匹配框架。总体而言,具有位移性趋向的动趋组合匹配框架主要取决于方向性([±定向]/[±泛向])与位移性([±自移]/[±使移]);具有状态性趋向的动趋组合匹配框架取决于状态性([±自态]/[±使态]);具有时体性趋向的动趋组合匹配框架取决于持续性([±持续])与反复性([±反复])。最后,论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语义框架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时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动趋组合 基础语义框架 教学思路
  • 简介:文章从句法学和音系学的界面研究入手,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认为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应该分析为[[N1+V]+N2],而非[[N1+[V+N2]]。文章更进一步认为[[N1+V]+N2]的结构倾向于构词,[[N1+[V+N2]]的结构倾向于造语,这也能够从现代汉语教学方法中得到印证。

  • 标签: 合成复合词 组合结构 重音模式
  • 简介:本文以认知构语法为理论框架,具体论述现代汉语框架“有X无Y”的概念整合层级及其理据性承继关联,主要涉及“有X无Y”构框架演变,构的整合程度与层级差异,以及构的主观化倾向与反预期语用心理。

  • 标签: “有X无Y” 框架构式 整合 理据 主观化
  • 简介:新闻报道的结构,是指新闻这种文体的"结合构造"样式。一般来说,新闻有几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和倒金字塔、金字塔并用结构。从历史上看,新闻报道的常用结构是在漫长岁月的演变中,为适应它的功能一一快速真实地传播信息的功能,而在结构上形成的鲜明特色。因此,新闻结构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定理或模式,相反,它是一个不断适应现实需要,不断变动发展着的概念,明显地表现为一种运动性和变异性。分题新闻报道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日渐风行的报道结构。分题新闻报道结构源于传统的新闻报道结构,在实践中与各种常用的报道结构结合使用。在报道形式上,新闻报道的内容被分为若干小节,每一个小节各有一个加黑的小标题(分题)归纳引

  • 标签: 新闻报道 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 分题 新闻结构 常用结构
  • 简介:叠加描摹结构是不同比况助词或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紧邻共现、复置交叠进行情状描摹的一种表达结构。叠加形态有同类叠加和异类叠加两类,描摹类型可从静态描摹与动态描摹、现实描摹与虚拟描摹两个角度分析。叠加方式有并存叠加和糅合叠加两种。叠加动因与叠加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强化表达、明示信息、兼顾语义。

  • 标签: 比况助词 摹状助词 叠加 描摹结构
  • 简介:长诗结构──谈唐代三首著名长诗的结构赵仁珪凡喜爱读诗、写诗的人都知道,长诗最忌平冗散缓,一旦如此,读者便会越读越扫兴,始则想跳过几行,终则不能卒篇。诗写成这样,算是彻底失败了。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内容太平庸,只好小题大作,拉长篇幅,这里姑且不...

  • 标签: 《长恨歌》 《秦妇吟》 长诗 中国古典诗歌 《咏怀》 贾宝玉
  • 简介:介词框架作为介词的特殊现象,学界已对其类型、功能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介词框架变体结构以及结构层次的研究有待完善。通过分析"自/从"类介词框架与其他介词套叠现象的结构层次特点,以及套叠结构后部词的词性,认为套叠结构的后部词"到、至、讫/迄、逮"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词性,其词性随着语言发展而变化。

  • 标签: 介词框架 套叠结构 结构层次
  • 简介:话题化结构限制在生成语法中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信息结构假设(BCI)认为提取难度与提取所在构的背景化程度或认知激活程度有关。汉语中的复杂名词短语、属格语位于句首位置时,容易成为关注焦点,因此这些构中的成分比较容易提取,从而形成所谓主宾不对称现象。双宾构、及物性构中宾语能否话题化由事件参与者在语言加工者认知中的激活程度来决定,而认知激活程度又由动词词汇义和构义共同决定。汉语话题结构中的提取限制主要由构的信息结构特征决定。

  • 标签: 话题化 提取 信息结构 移位限制
  • 简介:“为+名1/代+名2”是上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形式,前人和时人对它多有研究和争议。本文认为,这个“为”字格式在表层上兼容了“为”字单宾、双宾和述补三种结构,而从中分化出来的“为·之·名”则只能是双宾语结构。文章从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丽论证了这几种结构形成的不同条件以及对它们进行鉴别的具体办法,同时从理论和方法上对“为”字格式研究的是非作出了分析。

  • 标签: 上古汉语 句法形式 双宾语结构 语义关系 结构关系 格式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动词+宾语+补语”的述补结构,其中又可分为四小类:(A)“打头破”(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B)“还主人竟”(非持续动词+宾语+动相补语)。(C)“读偈不得”(及物动词+宾语+能性补语)。(D)“哭城颓”。(不及物动词+宾语+结果补语)。文章讨论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其来源,重点讨论了(A)(B)两类。(A)类不是兼语;从语法系统和概念表达方式的演变来看,这种述补结构只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B)类的“还主人竟”和“读书竟”有区别,“读”是持续动词,所以“读书竟”是主谓结构;“还”是非持续动词,所以“还主人竟”是述补结构。这四类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後来都移到了宾语之前。文章把认知和语言结构内部的演变结合起来,对补语前移的原因作了解释。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述宾补”式 述补结构 语言结构 语法 兼语式
  • 简介:本文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基础,对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的介词性框结构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其中既有句法结构方面的偏误,又有语义方面的偏误。前者主要表现为:框结构不完整,该用框结构的却没用,不该用框结构的却用了,框结构的句法位置错误;后者主要表现为:框结构误代,框结构的前置部分和后置部分配合错误,框结构出现冗余成分,框内成分的句法语义错误。针对上述偏误,文章从五个方面说明了其产生的原因:对"框"的结构特征了解不充分,对框结构"的特征把握不到位,中介语可渗透性特点的影响,中介语发生的认知基础,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说明的失误。最后,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 标签: 汉语中介语 介词性框式结构 偏误分析 构式
  • 简介:文章在共时平面重点考察了框结构“非…不可”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考察结论是:在言语表达中,“非…不可”有“非NP不可”和“非VP不可”两种性质类别,可以有言说者或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非NP不可”只有言说者表达视角,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是:强调客观情态的[+推断性][+必须]语义特征。“非VP不可”有言说者和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有纯粹主观认识和强势客观推断两种语义类别。纯粹主观认识的表达为非估测表达,强势客观推断的表达为估测表达。“非…不可”的估测表达属于推断性强势估测。具有[+推断性]语义特征是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框式结构 “非…不可” 估测表达 语义条件 强势估测
  • 简介:孤立地看,“人立”、“蛇行”、“蚕食”、“狼吞虎咽”、“龙盘虎踞”、“星罗棋布”、“土崩瓦解”、“蝇营狗苟”……都是名词和动词的组合。而名词置于动词之前往往用作主语,与动词构成主谓词组。但在古文献中,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放在实际上下文里,这些名词往往已经改变了通常作主语的功能.而用作状语。与动词构成状动(状谓)词组。即名词修饰动词。这在古文献中屡见不鲜,不属临时的活用,而是屡见的常用,所以一般不宜归人词类活用。不过,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这种名词修饰动词的用法比较特殊。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名动组合”。

  • 标签: 名动 词类活用 土崩瓦解 语言环境 现代汉语 用法比较
  • 简介:时间推进是语篇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但是关于哪些因素影响了时间推进,如何分析时间推进,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修辞结构理论,以汉语为分析材料,再现了时间推进和语篇结构的关系,区分出三个层面的时间推进,提出了一个时间推进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的建立对于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时间推进 修辞结构理论 参照时间 情状 二语写作教学
  • 简介:"他爸爸战友儿子(的杯子)"和"新大瓷杯子"里"的"的隐现表现出镜像关系,"本周周一上午九点"和"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西南大学"里的"的"可自由隐现,"我的碗"不能省去"的"而"我的碗里"能省,所有这些"的"的隐现情况都可以从句法组合松紧得到统一解释:句法组合越松越易带"的",句法组合越紧越不易带"的"。

  • 标签: 句法组合松紧 “的”的镜像隐现 “的”的自由隐现
  • 简介:俄汉语“走行义”的词汇语义框架有明显的差异,这直接源于俄语是语义综合型语言,而汉语是语义分析型语言,表现在“走行义”方面,俄语是综合框架,其词化的语义参数多于汉语对应的词化参数,而汉语是分析框架,词化的语义参数相对较少。通过对俄汉语“走行义”词汇语义框架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两种语言在语义处理机制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语义参数及其组合方式的综合差别,词汇语义框架不同直接影响相关句法表达。

  • 标签: 走行义 词汇语义框架 词化模式 语义参数 函项 语义处理机制
  • 简介: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分析新加坡华语的助动词——“会”。关于这个助动词,不少早期研究新加坡华语语法的学者虽已对它做了描写和分析,但迄今它的整体面貌仍不是很清楚。本文首先说明现有研究的局限,并引入语义地图模型(semanticmapmodel)这种跨语言比较的工具以期解决由偏侧关系所造成的研究困难,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文献中的语料,进一步通过语法调查扩大语料范围,确定了新加坡华语的“会”的不同语法功能,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新加坡华语“会”的产生机制。

  • 标签: 新加坡华语 助动词 语义地图模型
  • 简介:量词是汉语的一个特色。名词与量词的组合规律究竟是怎样的,一直是倍受争论的问题。本文对名、量词组合关系研究从早期的“三论”到“约定俗成”观念,再到用语义与认知解释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对量词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前瞻性的分析。基于量词在汉语中的独特地位,量词的运用规律及名、量词组合关系将成为新阶段汉语研究的热点之一。

  • 标签: 量词 名词 组合关系
  • 简介:情态动词“用不着”表示“不需要;没有必要”,用于委婉否定。“用不着”的动词性质决定其只能与谓词性成分共现,只能处在核心谓词之前、语气副词之后;它的委婉否定意义决定其倾向于与消极意义词语共现,而且与其共现的成分具有叙实性倾向。

  • 标签: 情态动词 “用不着” 委婉否定 礼貌原则 量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