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比应用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术)以及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实施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颅术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对接近(P>0.05)。治疗第1d、7d、14d、21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个月后生存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锥颅钻孔 血肿抽吸外引流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目的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头颅CT扫描确定血肿部位及出血量,然后根据CT片定位行穿刺抽吸血肿抽吸量约为血肿量的60%,若残存血肿量多于50%,则注入尿激酶溶解,最后放置胶管持续引流2-5天。结果采用分组比较,治疗组抢救成功率40%,死亡率60%,两组结果的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根据CT定位行血肿抽吸引流术是抢救高血压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段。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CT定位 尿激酶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血肿抽吸术后尼莫地平对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肿抽吸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0mg/d静脉滴注,15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第7天、第15天与第1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第1天与第7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分别为(1.01±0.06)cm2、(0.01±0.03)cm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第1天与第15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为(1.87±0.11)cm2、(0.60±0.08)cm2,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为(7.24±0.23)分、(2.67±0.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减小血肿抽吸术后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使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锥颅血肿抽吸 尼莫地平 病灶周围水肿 术后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目的了解是否已有足够证据表明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可以推广.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关于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8个,病例757例;有对照未随机分组的研究17个,病例1766例;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研究20个,病例1244例.所有研究均认为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其中RCT比例较小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方法学缺陷.结论现有证据提示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很有前途,但严格设计的RCT证据数量太少,质量有待改进,结果说服力不强.目前尚难做出该疗法是否利大于害的结论,还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证实其疗效,以便在国内外推广.

  • 标签: 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 治疗 脑出血 并发症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CT定位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并选内科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X2=9.2723,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X2=83824,P<0.01).结论CT定位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CT定位 锥颅血肿抽吸术 治疗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组50例行血肿抽吸引流术,开颅组4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开颅组(P<0.05);脑功能恢复情况组优于开颅组(P<0.05);死亡率组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普通开颅手术(对照组)、血肿抽吸引流术(观察组)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1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GC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及生存率、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0.4±0.2)小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观察组平均11.23±2.74,对照组平均9.57±3.26;再出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3.33%(10/75),对照组15.58%(12/77);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及病死率方面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致残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血肿抽吸引流术清除血肿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风险小、手术持续时间短、安全、有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新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是一种引流彻底、置管时间短、降低感染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9年2月~2002年4月共收治28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锥颅血肿 碎吸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额部入路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核出血患者154例,出血量均为50-80ml。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额部入路组(79例)和颞部入路组(75例)。额部入路组经穿刺靶点定位后,采用经额部入路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颞部入路组采用传统颞部入路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7、14、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残余血肿量以及脑疝、再出血、脑积水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①术后7d复查头部CT,示额部入路组残余血肿平均体积明显低于颞部入路组(t=9.17,P〈0.01);脑疝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颞部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χ^2=4.53,均P〈0.05);术后14及30d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t=16.81,均P〈0.05);再出血、脑疝、脑积水、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0d内病例合并统计,额部入路组再出血、脑疝、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3.8%(3/79)、6.3%(5/79)、3.8%(3/79)、5.1%(4/79);颞部入路组分别为16.0%(12/75)、18.7%(14/75)、5.3%(4/75)、21.3%(16/75),除脑积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部入路血肿抽吸引流术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的颞部入路手术方式。

  • 标签: 脑血管基底神经节出血 引流术 额部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3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组共15例和开颅组共1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周后)血肿清除情况和术后入住ICU时间结果。结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入住ICU时间均小于开颅组。结论:血肿抽吸引流术作为一种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手术治疗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入住ICU时间较短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术 开颅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细孔钻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40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例为对照组,即常规钻孔引流组:常规于顶结节下方钻,置8号导尿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外接无菌瓶,术后2~3日拨管.另20例为细孔钻治疗组:顶结节下方,置入细硅胶管,深入内3cm左右,管全长15cm,内径1.5mm,外径2.4mm,管前端为盲端,其后0.5~1.0cm处有四个小侧孔.本组10例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另10例不予冲洗,均接无菌瓶,悬挂于钻孔点下方30~50cm处持续引流,1~2日拨管,创口不予缝合,加压包扎.结果术后48h头颅CT扫描显示:细孔钻治疗组20例患者无内积气,硬膜下积液较少,脑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术后临床证状迅速改善,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短,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50天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应用细孔钻持续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头部伤口不需缝合,患者痛苦小,住院费用低、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亦可应用于床边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但需注意钻孔位置、引流充分、无菌瓶位置等.

  • 标签: 颅锥细孔钻颅低位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继发病变,开颅清除血肿是常规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0例病人采用穿刺尿激酶溶解血块后引流血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激酶溶解 穿刺 颅内血肿 引流 常见 开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直法与斜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随机将患者交替分为分为直组和斜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效果、平均住院费用、技术难度、并发症,为临床上该类病人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选择。结果采用直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技术难度低,并发症少,平均住院费用低,血肿引流彻底。结论直穿刺法较斜法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直锥颅法 斜锥颅法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微创血肿抽吸治疗老年外伤性血肿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老年外伤性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老年外伤性血肿患者经优质护理的VAS评分为(2.63±0.52)分,SAS评分为(37.55±6.13)分,SDS评分为(36.23±5.97)分、舒适度评分为(85.64±6.21)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11±5.4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微创血肿抽吸治疗老年外伤性血肿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 优质护理 外伤性颅内血肿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将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运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组法是抽签法,一组纳入30例,试验组采取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方案,统计两组治疗有效合计值,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Barthel评分数值。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合计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P<0.05,表明数据间明显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数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对应指标,P<0.05,表明数据间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展示较优效果,且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我院4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均采用双软通道微创治疗。结果:4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4例患者曾出现极少量硬膜外血肿,对病人未造成任何不良后果。其他无内感染、癫痫、气等并发症。结论:双软通道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锥颅 双软通道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适应症。方法通过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抽吸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对不同血肿量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肿平均清除率进行分类比较。结果对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80毫升者不宜采用抽吸术,小量或中等量出血采用抽吸术可提高其生存质量;手术时机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24小时之内施术者临床疗效最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应以不同的血肿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手术时机的选择宜在24小时之内进行。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抽吸术 临床疗效适应症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高,对于患者及社会均会造成严重负担。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运用血肿腔尿激酶灌注微负压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2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尿激酶 微创 负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