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检验对诊断细菌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253例行降钙素检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PCT检验及血培养检验,PCT检验方法为半定量免疫色谱法,血培养检测主要引用全自动鉴定仪,对比检测结果。结果PCT检验阳性率为62.85%,高于血培养38.34(P<0.05);PCT检验血流感染阳性率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83%、94.55%。结论血清PCT检测血流感染阳性率较高,可用于常规实验检测。

  • 标签: 细菌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CT、MRI用于诊断腹膜后发肿瘤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3例腹膜后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实施CT、MRI诊断病情,将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在腹膜后发肿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经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发现83例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53例,良性肿瘤30例,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观察CT、MRI对于腹膜后发肿瘤的定性诊断结果,发现CT、MRI两种方式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相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膜后发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CT、MRI均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均可为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数据,利于病情治疗,临床可将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从而促进诊断准确率提升,避免发生误诊、漏诊情况。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腹膜后原发肿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收治的 2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行过敏检测。采用欧蒙印迹法对两组患者血清进行 IgE定性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对过敏的检测结果。 结果在280例患者中,吸入组过敏原阳性患者 87例,阳性率为 31.07%,其中以粉尘螨,屋尘,蟑螂,树木花粉阳性者居多;在 280例患者中,食入组过敏原阳性患者 102例,阳性率为 36.43%,其中以虾、蟹阳性者较多;在 280例患者中,总过敏原阳性 189例,阳性率为 67.50%。吸入组过敏原阳性患者 87例,阳性率为 31.07%,其中以粉尘螨,屋尘,蟑螂,树木花粉阳性者居多,食入组过敏原阳性患者 102例,阳性率为 36.43%,其中以虾、蟹阳性者较多; 280例患者中化验血常规 189例,白细胞高于正常值 49 例,阳性率为 25.93% ;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高于正常者 63例,阳性率 33.33%;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 51例,阳性率为 26.98%。 结论对荨麻疹患者性过敏检测能显著提高对患者治疗效果,对患者过敏预防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检测 临床分析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脊液和血清降钙素检测在颅内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55例疑似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脑脊液和血清降钙素联合检测,以脑脊液培养为金标准,比较单一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0.00%VS64.00%)及准确率(85.45%VS60.00%)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单一及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经联合检测可为颅内感染诊断提供可靠参考,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脊液 血清降钙素原 联合检测 颅内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中心静脉导管无感染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PCT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PCT)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增高明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三者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及PCT、CRP、IL-8水平检测,根据NHIS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8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鉴别诊断中降钙素检测的应用分析。方法:案例回顾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入的新生儿的信息,对照组50例为常规健康新生儿,观察组50例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比患儿的临床降钙素(PCT)的指标水平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结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的降钙素(PCT)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灵敏度为96.00%(48/50),阳性预测率为100.00%(48/48),漏诊率为4.00%(2/50);对照组的特异度为90.00%(45/50),阴性预测率为100.00%(45/45)、误诊率为10.00%(5/50),检出率较高。结论:降钙素可以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依据,可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鉴别诊断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应用到慢性荨麻疹过敏检测的实际应用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量总计是80例,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使用酶联合免疫吸附的方式进行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然后对比不同过敏所产生的阳性率,以更好的了解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对于进行慢性荨麻疹过敏检测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80例患者总计检测出过敏原有248个,吸入型过敏原以烟曲霉/点青霉、螨混合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1-37%和16.13%;食入型过敏原以牛奶、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06%和6.45%。结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应用到慢性荨麻疹进行过敏性检测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年龄相对较低的患者的感染是相对较高的,应该积极的做好各项预防性措施。

  • 标签: 血清特异性IgE抗体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00例肺炎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其中细菌性肺炎为A组(30例),病毒性肺炎为B组(30例),支原体肺炎为C组(40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纤维蛋白、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纤维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P

  • 标签: 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时段内呼吸系统感染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30例,均施行血清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验,评估其水平及在治疗中的价值。结果:①以丙组血清CRP、PCT水平为参照,可知甲组和乙组数值均高于前者,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②治疗前甲组数值高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乙组数值均低于治疗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血清PCT、CRP联合检验既可鉴别感染类型,还可评估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呼吸系统感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白细胞与降钙素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按实验室痰培养结果等分为细菌感染组(n=36)与病毒感染组(n=44),再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4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儿童均进行C反应蛋白,白细胞与降钙素的检测,对各组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CRP、WBC、PCT水平各为(17.57±1.89)mg/L、(13.67±2.47)x109/L、(0.98±0.36)ng/mL,分别较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水平高(P0.05)。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儿CRP、WBC与PCT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高于单一CRP检测、WBC检测与PCT检测阳性率(P<0.05);且细菌感染组患儿各项检测阳性率分别高于病毒感染组(P

  • 标签: 儿童呼吸道感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降钙素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曲多与舒芬太尼治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各有35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舒芬太尼静推,后者接受曲多静推,观察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 镇静、镇痛评分,观察组苏醒后5分钟以苏醒后10分钟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曲马多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急性疼痛 麻醉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瑞唑仑的麻醉效果。方法 纳入7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参照组(n=37,应用丙泊酚麻醉),1组为实验组(n=37,应用瑞唑仑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气管插管时及手术结束时,在SBP、DBP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在HR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 镇静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少;在止痛时间方面,实验组同参照组相比显著较多,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瑞唑仑麻醉效果较优,既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还可促使患者术后尽快苏醒。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瑞马唑仑 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