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骨密度检查准确度,与参考单纯X光检查结果做比较。方法研究对象是韩国亚洲大学附属医院骨密度检测室做骨密度检查的20岁以上1082名男女,女性692名(平均年龄55.6岁),男性为390名(平均年龄51.2岁),首先按骨密度检查结果做诊断,再参考X光检查结果后再次做诊断。骨密度检查仪器为DPExpertXL(Lunar,U.S.A),本设备测腰椎变异系数是0.61466,LSC是0.01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长,体重,骨密度检查影像,骨密度结果,T-score(Z-score)做出第一次诊断。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做脊柱的前后与侧面X光检查骨密度结果诊断标准是参考WHO诊断标准,并查看是否脊柱骨折,退行性变化,有无artifact等后做比较。结果骨密度检查与参考X光检查结果诊断不一致率为8.87%。骨密度检查第一次诊断结果骨密度正常412例(38.08%),骨量减少373例(34.47%),骨质疏松症199例(18.39%),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87例(8.04%),不能下诊断11例87例(8.04%)。参考X光检查骨密度做第二次诊断结果骨密度正常中3.14%有诊断变更,骨质减少症中13.67%有诊断变更,骨质疏松症中16.08%有诊断变更,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增加了4.06%。第一次检查结果中伴随骨折的骨质疏松症为87例(8.04%),经过参考X光检查结果为131例(12.10%)。骨折发生部位中第1腰椎最多,是47例,之后为T12,L2,L3,L4,T11,L5,T7顺序。多发性骨折为12例。退行性病变最多为第4腰椎,是226例,之后为L3,L2,L5,L1顺序。两个部位退行性病变为60例,三个部位退行性病变为11例。Artifact种类中空气导致误差最多,190例(17.56%),金针误差为10例(0.9%),钙化淋巴腺,结石,手术后内置金属等等引起的误差也可见。结果全体骨密度检查结果与参考X光检查诊断不一致率为8.87%。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检查中照映剂为常见的artifact,检查前与患者交谈中充分能筛除,但是钙化的淋巴腺,结石,外科手术中内置金属等与脊柱的影响重叠在一起影响结果(6.75%),尤其金针是多见于高龄患者中,这是能增加T-score检测结果值,参考X光检查时容易分辨。结论骨质疏松诊断不能靠单纯参考骨密度结果做出诊断,应参考全脊柱X光检查结果。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X光检查 退行性病变 骨折
  • 简介: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近腿脚总是不舒服,动不动就容易摔跤,我怀疑自己是骨质疏松。前些天去医院做了骨密度检查,拍了片子。检查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因为X光线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但骨密度仪器检查结果却认为我存在严重的骨量丢失。请问两者差别为何这么大?

  • 标签: 骨密度检查 检查结果 X光片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量丢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宜都市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超声骨密度的异常情况,为临床儿童低骨密度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在本院儿保门诊,随机抽取己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7岁儿童1525名,用超声骨密度仪测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同年龄、同性别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36.70%)高于男婴(28.89%);不同年龄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分别是0-6个月组67.36%,6-12个月组36.17%,12-36个月组7.76%,>36个月20.57%,各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其中以0-6个月龄为高发年龄,提示出生前一年,尤其是前6个月是儿童防治骨密度降低的关键期。

  • 标签: 儿童 超声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各椎体骨密度(BMD)的差异。方法1214例在我院住院进行BMD检查的20~89岁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男性390例,女性824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用双能X线吸引仪(DXA)测量腰椎BMD,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各椎体BMD值的差异与相互关系,用EXCEL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BMD值以L1最低,L4最高,L1-2与L2-4BMD女性在4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在60岁以上(P<0.05),80岁以后无明显差异,女性50岁以后骨丢失明显快于男性。结论腰椎各椎体BMD存在差异,尤以女性明显,其差异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钙素水平降低和增龄造成的腰椎退行性变有关。

  • 标签: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退行性变
  • 简介:3类症状须警惕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从我们中心的体检结果来看,60岁以上受检者约有一半存在骨质疏松。”据北京市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何彦海介绍,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是,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过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骨质疏松。

  • 标签: 骨密度检查 健康体检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患者 脆性骨折 副主任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1027例女性骨密度测定结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女性骨密度测定的受检者1027例,对其分别采用超声检查和X线检查,其中行超声检测的患者有927例,行X线检测的有100例,观察两种的检测结果,并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两种方法检测出女性的骨密度的峰值在20~29岁间,30~39岁其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其中40~59岁间其骨密度相对稳定,在59岁以上的女性其骨密度出现一个快速降低(或丢失)的现象,其中骨质疏松的有354例占34.5%。结论在正常的女性中其骨密度的颠峰值一般在20~29岁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骨密度逐渐降低,且在59岁以上年龄的女性其骨密度出现一个快速降低(或丢失)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 标签: 骨密度 超声检查 X线检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荆州市0~6岁儿童的骨密度状况。方法采用以色列阳光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7000SP型超声骨密测试仪对3710名0~6岁儿童进行骨密度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男女儿童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之间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应关注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的钙营养状况,及时补充维生素D,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骨健康的重视程度,指导家长科学补钙。

  • 标签: 儿童 钙营养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婴儿骨密度现状,探讨影响婴儿骨密度的因素,为婴儿早期钙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测定婴儿左胫骨中点处的超声速度(SOS)。结果婴儿骨密度水平随婴儿月龄增大呈升高趋势;骨密度异常率随月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且3月龄组异常率高于后两组;婴儿骨密度与母孕期营养、日晒时间、婴儿被动操、补充VitD、生长发育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性别、喂养方式无关。结论应重点关注小年龄婴儿,加强婴儿早期钙营养干预。

  • 标签: 骨密度值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骨碱性磷酶与骨密度B超在佝偻病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接诊0~2岁早期疑似佝偻病患儿210例,进行骨碱性磷酶与骨密度B超联合检测。同时,进行左腕关节X线摄片进行对照。结果通过骨碱性磷酶与骨密度B超联合检查,210例早期疑似佝偻病患儿中有202例符合两项诊断标准,确定为佝偻病,早期诊断率为96.19%。通过X线片检查,有200例患儿检查结果异常。X线与这两项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9.0%。结论联合使用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和骨密度B超早期诊断佝偻病,可以减少单一技术应用时出现的误诊漏诊,为更好地早期诊治佝偻病提供了诊断依据。

  • 标签: 骨碱性磷酶 骨密度B超 佝偻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童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密度检测,对治疗小儿佝偻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5000例儿童进行骨密度检测仪检测骨密度及BALP的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5000例患者中BALP正常人数为2335人,占46.7%,BALP可疑数值人数为2199人,占44%,BALP异常人数为466人,占9.3%,可疑数值人数和异常人数占总人数的53.3%。各年龄段BALP异常人数以0-1岁年龄段最高,位居第二的是1-2岁年龄段。骨密度检验结果与BALP检验结果的比较,286例患者随机病例同时检测BALP和骨密度,56例BALP数值偏低(BALP≤175U/L)者中,骨密度偏低(Z<-1.0)的患者数为0,骨密度数值正常(-1.0≤Z<0)者为24例,占42.9%,骨密度良数值良好(Z≥0)者为32例,占57.1%。89例BALP正常者(BALP175-200U/L)骨密度偏低患者为11例,占12.4%。141例BALP可疑者或者偏高者(BALP≥225U/L)骨密度偏低者70例,占49.6%。结论BALP检验数值可以作为小儿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指标,低值BALP对骨密度是否良好和正常具有较强的预见值。

  • 标签: BALP 骨密度 佝偻病
  • 简介: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S患者BMD降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门诊50例符合纽约诊断标准的AS患者,按年龄≤40岁、年龄〉40岁分为两组,分别检测其侧位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BMD,以T值≤-1.0定义为BMD降低,包括骨量减少(-2.5〈T〈-1.0)与骨质疏松(T≤-2.5)。结果两组AS患者出现BMD降低的比例均高于正常人,且年龄〉40岁组其腰椎BMD减少的比例高于年龄≤40岁组(P〈0.05),而其腰椎平均T值低于年龄≤40岁组(P〈0.05),在股骨颈测得的BMD、骨质疏松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侧位腰椎BMD降低明显,骨折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当提高对AS合并骨质疏松的警惕,及时予补钙等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异常情况。方法使用美国产的AchillesInsight型超声跟骨骨密度检测仪对239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健康体检者中骨密度结果异常者占半数,且高于内地有关报道。结论40岁以上人群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是预防治疗的主要人群。

  • 标签: 健康体检 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异常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骨代谢及血清瘦素水平表达。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老年髋部骨折组)35例,入选对象接受了骨密度(BMD)、血钙(Ca2+)、血磷(P)、血骨钙素(BGP)、血碱性磷酸酶(AKP)及血清瘦素(LEP)水平检测,并与27例同龄、同性别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上述相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的平均BMD、LE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BGP和AKP浓度则明显高于后者(P〈0.01或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存在明确BMD下降及外周血LEP低水平表达,并伴随着其他骨代谢指标增加。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血清瘦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十堰地区0~3岁正常儿童胫骨超声骨密度参考值,并分析各年龄组骨密度值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和儿科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将0~3岁儿童分为1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选取100名(男女各半)正常儿童,应用定量超声法(QUS)测定儿童左小腿胫骨中段前方内侧面部位超声骨声速值,并进行人口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调查,统计得出各年龄组超声骨密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十堰地区0~3岁正常儿童胫骨超声骨密度的总体增长趋势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儿童骨密度增长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增长快慢不一致。结论通过本研究,获得了本地区儿童骨密度数据库,可作为儿童QUS骨评价数据库的参考资料;获得了0~3岁十堰市正常儿童各年龄组男女童的骨密度参考值范围,可作为临床评价儿童骨密度发育状况的判断标准,并明确了儿童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0~3岁儿童 胫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FURUNOCM-200型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番禺区300例6~12个月婴幼儿右脚跟骨超声传播速度(speedofsound,SOS),并应用自设问卷调查骨密度影响因素。结果骨超声速度越快,婴幼儿骨密度值越高。测定值与婴儿遗传因素、喂养情况、日晒时间、是否进行婴儿被动操等情况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婴幼儿期是骨强度快速增长期,但体内外的各种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骨密度的早期干预。

  • 标签: 婴幼儿 骨质疏松 定量超声仪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联合活性维生素D对老年女性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女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12周,同时服用钙尔奇D600mg,阿法骨化醇0.5μg,对照组仅服用钙尔奇D600mg,阿法骨化醇0.5μg。一年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双髋骨密度均值、平衡能力及骨折发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脉冲电磁场治疗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腰椎及双髋骨密度均值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虽有提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腰椎骨密度及双髋骨密度均值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跌倒和骨折发生率降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活性维生素治疗可显著提高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骨折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及预防骨质疏松骨

  • 标签: 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寻找引发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BMD阈值区间,为预测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提供科学指标。方法对1210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跟骨的BMD值,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发生例数随BMD的T值降低呈负相关,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百分比分别在Ⅰ区间和Ⅱ区间均与Ⅲ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BMD的T值≤-3SD骨折发生例数呈显著增加(r=-0.973,P<0.01)。结论老年人BMD的T值为-3.0SD时,骨折发生率呈明显上升,临床上可将老年人的BMD的T值低于正常1个标准差(-3.0SD)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阈值区间。

  • 标签: 骨折 阈值 跟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老年人 定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血清E2、SOD、MDA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服用骨康口服液,对照组服用阿伦磷酸钠,两组均配合钙尔奇D作为基础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两组用药前腰椎骨密度、血清E2、SOD、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腰椎骨密度均增加,观察组骨密度增加明显,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而E2、SOD含量明显升高,与本组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血清E2、SOD、MDA含量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康可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升高血清E2、SOD水平,降低MDA含量,而阿伦磷酸钠对血清E2、SOD、MDA无明显影响作用。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康 骨密度 E2 SOD MDA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1年8月。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数7篇,共453例,Meta结果显示,对骨钙素的影响[MD=0.26,95%CI(0.06,0.46)],腰椎骨密度的影响[MD=0.22,95%CI(0.05,0.40)],股骨颈骨密度的影响[MD=0.04,95%CI(-0.05,0.13)],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影响[MD=0.06,95%CI(0.02,0.09)],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MD=0.03,95%CI(-0.00,0.07)],髋骨骨密度的影响[MD=0.02,95%CI(-0.02,0.07)]。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还是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文献质量方面不太理想,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依据。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骨质疏松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