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内科、外科、妇科等疾病都可以引起腹痛,本人临床多年,发现损伤引起的腹痛并不少见,发病部位位置深,疼痛部位广泛,周围解剖复杂,疼痛性质与程度不一,而易与其它腹痛混淆,易误诊,但这方面的临床资料、各科室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这方面疾病的诊治不及时,使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痛苦增加。通过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多一种治疗思考。诊断明确,采用针刀治疗、配合康复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髂腰肌 腹痛 康复
  • 简介:摘要损伤在临床上较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指出其发病原因与治疗要点,强调其诊断的要领,对此症的治疗应予重视。

  • 标签: 髂腰肌损伤 疼痛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像两根弹簧,连接在大腿和腰椎上。如果它过度紧张,就会导致骨盆前倾,也就是像水盆倒水时一样不再处于水平位置;还会导致腰椎受到过分牵连,埋下各种腰背痛的隐患。适当放松伸展,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 标签: 3D 过度紧张 腰背痛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腰痛大腿根痛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100例损伤患者设置为此次研究样本,根据肌肉损伤分级将0-2级分为其分为试验组,3-4级分为参照组,各50例。调查两组腰部疼痛程度、大腿根部疼痛发生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损伤程度与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腰部疼痛程度、大腿根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损伤程度与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的系为正相关,即损伤越严重则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当损伤严重时,腰痛和大腿根痛的发生率会相应增加,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髂腰肌 腰痛 大腿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产色分枝杆菌属于不产色缓慢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现报道1例由不产色分枝杆菌引起、骶关节病变的诊疗过程及体会。本例患者病史短,症状较轻。腰部脓液标本通过质谱分析技术鉴定为不产色分枝杆菌。给予抗非结核分枝杆菌(阿奇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局部脓液引流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临床解剖学的理论指明了急性扭伤的发病机理与常见发病类型,列举了其主要的临床症状,给出了临床诊断中的要点;进而比较分析了相应常见的五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得出徒手松懈手法与按动疗法相结合在以直困难为特征的急性扭伤治疗过程中具有最为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徒手松懈手法 按动疗法
  • 简介:对女子摔跤运动员损伤的特点种类、症状、发病机理及其治进行分析,为今后在训练中防范和减少女子摔跤运动员的损伤提供参考。

  • 标签: 女子摔跤 腰肌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损伤追风方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损伤追风方熏蒸治疗组,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外涂治疗组每组42例,(损伤追风方组成桑枝20g,艾叶20g,秦芜20g,赤芍20g,透骨草20g,红花20g,防风10g,延胡索10g,续断10g,羌10g,独活10g,桃仁10g,川芍10g,黄柏皮10g。),两组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Oswestry慢性腰痛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损伤追风方熏蒸组在临床疗效、Oswestry慢性腰痛评分方面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外涂治疗组(P<0.05)。结论损伤追风方药熏蒸疗法对疗筋膜炎疗效确切。

  • 标签: 损伤追风方 熏蒸 腰肌筋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的运动员接受推拿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我队的损伤运动员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为7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疗法治疗运动员的损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既能有效止痛,又能显著改善腰部的活动能力,可作为治疗损伤运动员的有效疗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肌损伤 运动员 推拿疗法
  • 简介:急性扭伤是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多在腰部过度负重、身体体态不正常、体位骤然改变时或腰部肌肉受凉后发生。本文以骶棘损伤为例加以说明。当脊柱屈曲时,两旁伸(特别是骶棘)的张力增大以抵抗重力作用和维持躯干位置,这时若负重过大,易使肌纤维撕裂。临床表现为:腰部出现剧烈疼

  • 标签: 腰肌损伤 推拿手法治疗 棘肌 腰部 运动员 点拨法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联合固定治疗骶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1月收治的11例骶关节骨折脱位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5例;年龄21~60岁,平均36岁。11例均为TileC型骨盆骨折。采用后路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L5∕S1椎体和髂骨螺钉固定髂骨,配合患肢牵引和器械的撑开、合拢纠正垂直及分离移位。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骶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满意,骨盆后环形态恢复良好;下肢等长,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患者未出现跛行,下蹲功能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2例。结论联合固定治疗骶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骶髂关节 骨折脱位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损伤纤维环大鼠被动拉伸张力变化及机理.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前入路腹膜手术法针刺损伤L4~5,L5~6两节段纤维环造模;假手术组仅切开腹部皮肤,肌肉暴露椎间盘后缝合.术后分别于第2周、第5周观察2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于术后5周取双侧进行被动拉伸测试,并取L4~5,L5~6椎间盘,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5周大鼠垂直方向运动红外线计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椎间盘形态学改变明显,纤维环排列轻度改变,髓核组织稀疏,分布不均,髓核中有大量不定形物质;假手术组椎间盘可见纤维环层次分明,与髓核界线明显,髓核组织呈中央密集分布,周围呈均匀分布,细胞数目较多.右侧弹性模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损伤腰椎间盘后可引发被动拉伸张力降低,提示静力平衡结构损伤可能造成动力平衡结构变化.

  • 标签: 腰大肌 肌张力 拉伸力学 行为学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膝关节力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步行能力的因素。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27例进行双侧股四头、腘绳徒手力评定(MMT)、峰力矩测试(PT)、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 Ⅱ)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确定股四头MMT、腘绳MMT、股四头PT和腘绳PT与10MWT和WISCI Ⅱ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10MWT和WISCI Ⅱ的影响因素。结果腘绳MMT与10MWT呈显著负相关(r=-0.703,P<0.01),与WISCI Ⅱ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腘绳PT与10MWT呈中等负相关(r=-0.413,P<0.05),与WISCI Ⅱ呈中等正相关(r=0.433,P<0.05)。10MWT与WISCI Ⅱ呈强负相关(r=-0.986,P<0.01)。腘绳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最主要因素(r2分别为0.549和0.536),股四头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的次要因素。腘绳和股四头的MMT对10MWT和WISCI Ⅱ变化的总贡献率分别为62.5%和64.1%。结论早期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屈群的力与其10MWT和WISCIⅡ有显著相关性,膝关节屈伸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早期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步行功能。

  • 标签: 不完全脊髓损伤 肌力 步速 脊髓损伤步行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