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Tenon下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白内障手术后黄斑样水肿(CME)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检查确诊的白内障手术后CME患者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BCVA、眼压、频域OCT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频域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21例21只眼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12例12只眼;平均年龄(66.38±10.88)岁。其平均logMAR BCVA 0.46±0.23;平均CRT (519.90±131.59)μm;平均眼压(11.01±3.97)mmHg (1 mmHg=0.133 kPa)。所有患眼均接受后Tenon下注射100 mg/ml的TA悬浮液0.4 ml (含TA 40 mg)的单次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32.86±20.2 )d。对比观察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BCVA、CRT、眼压变化,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1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CRT、眼压分别为0.29±0.22、(307.71±35.82)μm、(14.19±6.30)mm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2、8.166、4.128,P=0.000、0.000、0.001)。21只眼中,黄斑区视网膜层间腔完全消退13只眼(61.90%);视网膜层间仍可见腔8只眼(38.1%)。出现眼压>21 mmHg者3只眼,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后Tenon下注射TA治疗白内障手术后CME短期内可降低CRT,提高视力。

  • 标签: Tenon囊 曲安奈德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泪炎表面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样本数据为我院时间段内收录 82例新生泪炎患儿,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行表面麻醉的泪道探通术,总结临床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结果 最终对比结果表明,护理后患儿治愈率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结论 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表面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的新生泪炎患儿中,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儿家属更加满意医院带来的护理服务。

  • 标签: 表面麻醉 新生儿 泪囊炎 泪道探通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内镜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爱尔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经鼻内镜下行泪鼻腔吻合术48例(50眼)的慢性泪炎临床资料。记录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泪道冲洗情况及泪鼻腔黏膜吻合口的形成情况。术后随访1年。结果术后45眼(90%)治愈,5眼(10%)好转。好转的1例患者中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效果良好,鼻腔黏膜与泪黏膜吻合口的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内窥镜,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喉罩麻醉患儿麻醉复苏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喉罩麻醉复苏期的 1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 2组,常规服务组( n=50)实施常规麻醉复苏期护理,全方位复苏护理组( n=50)在常规护理实施全方位复苏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生命体征指标和负面情绪等指标值比较,全方位复苏护理组均显著优于常规服务组, P< 0.05。全方位复苏护理组满意率为 100.0%,显著高于常规服务组的服务满意率 80.0%, P< 0.05。全方位复苏护理组苏醒期误吸、气道阻塞、喉痉挛以及呼吸抑制率为 2.0%,显著低于常规服务组的躁动率 20.0%, P< 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室开展护理强化干预,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减轻心理障碍,减少苏醒期误吸、气道阻塞、喉痉挛以及呼吸抑制的发生。

  • 标签: 喉罩麻醉 患儿麻醉复苏期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研 分析 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法松治疗粘连性肩关节炎的效果 。 方法: 抽取我院最近 2 年内收治的 50 例 粘连性肩关节炎患者 ,根据调查医疗记录材料比对分析患者在经过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前后肩关节的疼痛情况。 结果: 在患者治疗 前 后都需要对患者进行 C M S 评分,其中 通过 对患者的疼痛感, 肩膀 活动功能等一系列的分析 ,发现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 标签: 静脉符合麻醉 手法松解 粘连性关节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90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均为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n=45)实施常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 n=45)采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分析麻醉效果及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感觉神经阻滞与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长较短,维持时长较长, P< 0.05。结论:患者接受手术期间实施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可缩短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

  • 标签: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CT片有助于术中泪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 标签: 外伤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口术 泪道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喉罩通气七氟烷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11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7例(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57例(喉罩通气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临床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1%比2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患儿分别采用喉罩通气七氟烷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结果证实,采用喉罩通气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其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喉罩通气 七氟烷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小儿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胫骨骨折手术的镇静和麻醉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1月本院收治的 120例胫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60例。對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联合采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的唤醒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麻醉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 Ramsay镇静评分相比无明显的差异( P>0.05) ;两组寒颤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相比无明显的差异( 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对胫骨骨折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静和麻醉效果。    【关键词】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胫骨骨折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dative and anesthetic effects of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on tibial fracture opera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November 2019, 120 patients with tibial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erve block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Results: the wake-up time, propofol dosage and extub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score of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S pai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amsay Seda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guided nerve block has a better sedative and anesthetic effect on tibial fracture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全凭静脉麻醉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到 2020 年 1 月期间本院治疗的共计 100 例全麻手术患者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 n=50 )和对照组( n=50 ),对照组患者在苏醒过程中给予主观评价,实验组给予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拔管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全麻手术患者经过监测后,拔管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呛咳、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针对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开展仔细的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能够提高患者苏醒过程中的舒适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苏醒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阻滞麻醉对疝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后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接受疝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儿,将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于术前选择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3.8±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 d的曲马多平均用量为(14.3±5.4)m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8.2±6.8)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 h、12 h、24 h的FLACC评分分别为(2.1±1.4)分、(1.5±0.3)分、(1.3±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2)分、(2.7±0.6)分、(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 h、12 h、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5±0.5)分、(2.4±0.5)分、(2.3±0.4)分,实验组分别为(2.6±0.4)分、(2.3±0.4)分、(2.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疝高位结扎术患儿中应用超声引导阻滞麻醉,能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缓解,让镇痛剂用量减少,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阻滞麻醉 疝囊高位结扎术 镇痛效果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髋关节周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 PNGB)是一种全新的神经阻滞方法。目前PNGB已被应用于髋关节及下肢的麻醉与镇痛。作者检索了大量关于PNGB技术的文献资料,介绍了PNGB技术的起源、神经解剖学基础、超声引导PNGB技术、PNGB在临床中的应用及PNGB对比传统下肢神经阻滞技术的优缺点。PNGB由于阻滞神经全面、操作简单、不影响患者的肌力和康复时间,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发展空间。然而,PNGB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阻滞技术却很少被我们了解。文章将从以上内容对PNGB进行综述。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囊周神经阻滞 镇痛 区域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的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内镜鼻腔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7年12月到2019年3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接受内镜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炎256例(286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1例(125眼)术中使用常规膨胀海绵填塞法;试验组145例(161眼)术中使用微纤维止血胶原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治愈率为72.00%(90/125),好转率为21.60%(27/125),无效率为6.40%(8/125)。试验组治愈率为83.85%(135/161),好转率为11.18%(18/161),无效率为4.97%(8/16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9,P=0.019)。结论改良的涂刷式膨胀海绵填塞法能够提高内镜鼻腔吻合术的效果。

  • 标签: 填塞,膨胀海绵,涂刷 吻合术,泪囊鼻腔,内镜下 泪囊炎,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硬化治疗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9例(57个实性结节),进行超声引导硬化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结节体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超声引导硬化治疗,57个实性结节有效51个,总有效率为89.5%;治疗前结节体积(12.4±5.2)cm3,治疗后体积(2.8±3.1)cm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P<0.05);49例患者中出现疼痛2例,术中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3/49)。结论超声引导硬化治疗甲状腺实性结节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超声疗法 硬化疗法 聚桂醇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情况。方法 分析 218 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患者 , 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 , 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 (IPPV) , 而单肺通气则采用 IPPV 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和萎缩肺持续正压通气 , 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 MAP 、 HR 和 SaO2 在麻醉前、双肺 IPPV 和单肺的 IPPV30 min 、 IPPV60 min 、 IPPV 90 min 、 IPPV 120 min 和双肺 IPPV15 min 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 , 而 PaCO2 和 PETCO2 则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 ; 其中双肺 IPPV 和单肺 IPPV 在 FiO2 和 TV 方面比较也有差异性 (P<0.05) 。结论 单肺通气可使胸腔镜治疗肺癌手术时患侧肺萎缩满意 , 可顺利度过手术期。

  • 标签: 单肺通气 胸腔镜 肺癌 临床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联合采用膜染色与袋减张微小撕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 2018年 4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 联合 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36例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 18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的撕方法为膜染色; 18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袋减张微小撕,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撕时间短于观察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计数、术后 1个月的视力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但观察组连续环形撕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前放射状裂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而言,术中在采用常规膜染色撕的基础上,联合袋减张微小撕法,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连续环形撕的成功率,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膨胀性乳化白内障 囊膜染色 囊袋减张微小撕囊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妇科良性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3月至20205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良性性病变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比较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00例患者的穿刺治疗首次便取得成功,液体被全部抽取干净,治疗结束后腔无回声,病变部位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未见并发症。结论妇科良性性病变应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妇科 良性囊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鼻腔吻合术对泪液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8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进行鼻内镜鼻腔吻合术的96例(111眼)纳入研究。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泪河高度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本研究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测得的泪河高度呈3种变化类型:持续升高型(32眼)、降低后再升高型(27眼)、持续降低型(52眼),各类型泪河高度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鼻腔吻合术对泪液引流和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内镜下 系统,泪液 高度,泪河 类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经鼻泪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泪道阻塞171例(19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内镜经鼻泪鼻腔吻合术。观察术后溢泪症状改善、泪河高度、泪道冲洗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74只眼(91.1%)溢泪症状消失,17只眼(8.9%)溢泪症状显著减轻;泪河高度为(0.35±0.21)mm,较术前的(0.55±0.33)mm明显下降(t=7.891,P=0.000);泪道冲洗结果显著改善(Z=-10.736,P=0.000)。结论内镜经鼻泪鼻腔吻合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明显。

  • 标签: 泪器阻塞 泪囊鼻腔吻合术 内窥镜 泪河高度 冲洗,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