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生产且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10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其中顺产组产妇56例,剖宫产组产妇52例,分析两组产妇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前后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和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肉的肌力。结果康复治疗前,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子宫脱垂、阴道脱垂以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盆底功能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Ⅳ级及以上肌力,顺产组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均有影响,康复治疗均可改善盆底功能,但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后盆底功能改善更显著。

  • 标签: 盆底功能 分娩方式 康复治疗
  • 简介:脊髓损伤(SCI)不仅造成损伤平面及其以下的肢体瘫痪,而且也引起内脏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排泄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最大,如何改善SCI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这类患者的膀胱内高压状态,通过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伤肾脏功能,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生理学 排尿 电刺激 脊神经根 SC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5月--2017年8月,研究对象105例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5)、B组(n=35)、C组(n=35),A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经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治疗、C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性生活障碍。结果C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AB两组,P<0.05。术后复发率、性生活障碍对比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对比差异显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及经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 开腹手术 性生活障碍 肛门排气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初产妇并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分娩护理,责任组采取责任制助产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第一个产程、第二个产程、第三个产程、总产程所需时间;干预前后初产妇分娩焦虑感、产痛程度;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泌乳时间。结果责任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责任组第一个产程、第二个产程、第三个产程、总产程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分娩焦虑感、产痛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责任组分娩焦虑感、产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责任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泌乳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助产护理可提升初产妇自然分娩方式所占比例,加速产程进展,缩短产程时间,减轻分娩焦虑感和产痛,减少母婴并发症,减少产后出血,加速泌乳,值得推广。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护理 初产妇分娩方式 产程进展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对局部正常器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保乳术治疗、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1例,其中行常规放疗的35例患者为常规组,行三维放疗的36例患者为三维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肺脏、心脏、皮肤的损伤情况、美容效果及生存情况。结果三维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心脏损伤及皮肤改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二维组(p<0.01),优良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三维放疗可减少对局部正常器官的影响,提高了美容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情况。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常规放疗 三维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及疼痛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日到2017年12月20日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头教育,研究组给予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满意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认知、治疗方案认知、康复认知、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认知、治疗方案认知、康复认知、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采取规范化教育可更好提升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认知,提升治疗依从性,更好缓解疼痛和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健康教育方式 疼痛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35%)显著高于观察组(5.88%),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显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进程,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慢性粘连性肠梗阻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卡铂,铂类第二代化合物,当前在临床医学抗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市面上所售卖的卡铂品种主要为冻干粉针剂,用药方式为静脉注射。相比于顺铂,卡铂的药动学中的血清蛋白结合率更低,使用者的尿排泄量更少,可超滤非结合时型波半衰期的时间相对较长,血液浓度的降低速度比较缓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准确测量与分析出卡铂粉针和水针剂的含量,现在测量之前建立有效的高效液相色谱测量法,利用测量法中各种有效果的测量手段来对粉针以及水针剂中的卡铂含量加以测定与分析去,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卡铂粉针 水针剂 含量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与治疗方式。方法将2011年11月-2016年12月12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64例。单纯支架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单纯支架辅助治疗,支架+球囊组则采用球囊联合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复发率。结果支架+球囊组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高于单纯支架组,P<0.05;支架+球囊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支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支架+球囊组复发率低于单纯支架组,P<0.05。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治疗效果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直肠癌根治术(Miles)治疗患者在术后永久性造瘘口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行Miles术后永久性肠造瘘口患者随机选取50例,对患者予以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并未出现造口坏死、出血等并发症,仅有8例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症状,经对症处理及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且经6个月时间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Miels术后加强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Miels术成功率,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根治术 永久性造瘘口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的探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70例来我院进行疾病检查与预后治疗的病患,进行研究,在患者疾病确诊后,分组分别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手术(切除术、开窗取胚术)干预。记录比较病患手术时的各项指征和随访调查的手术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手术期间的各项数据结果较之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卵管异位妊娠疾病,医生在临床诊治时需要结合患者的治疗诉求与身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 标签: 输卵管异位妊娠 腹腔镜 切除术 开窗取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4月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观察组39例,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4%,其中显效33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36%,其中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不同,疗效也有差别。相比常规分次皮下注射,应用胰岛素泵给药,降血糖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胰岛素 给药方式 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病人采用不同的肠内营养输入方式,观察其营养耐受情况。方法选取218例我院患者,病理年限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9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持续24小时和间断性24小时营养输入方式,比较其营养耐受结果。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观察组,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效(P<0.05)。结论采用24小时持续输入方式,对ICU重症患者营养吸收是最佳选择,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ICU重症 肠内营养 输注方式 耐受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和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收集肾结石患者140例,随机分成X线组和B超组,每组各70例,比较两种引导方式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X线组和B超组建立通道时间分别为(29.6±10.3)min和(9.9±6.2)min,术后7d结石残留率分别为31.4%和38.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23±12.51)mL和(80.51±11.34)mL。结论两种引导定位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临床应用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B超引导 X线引导 经皮肾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焦虑情绪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7月的60例胎膜早破产妇纳入研究范围,应用掷骰子方式平均分组,分别是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实验组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及分娩方式。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经评分确定为(30.25±6.23)分,对照组为(48.21±8.44)分,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30例产妇中,自然分娩人数为23例,自然分娩率为76.67%,对照组为12例,自然分娩率为40%,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胎膜早破的产妇进行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胎膜早破 焦虑情绪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种通气方法对于急诊病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份接收的270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一组90例;甲组进行普通气管插管,乙组使用球囊气管插管,丙组使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比较三组患者恢复心搏、呼吸、血压和意识各自所需的时长,同时比较各组血气水平的恢复情况。结果乙、丙组患者在心搏、呼吸、血压、意识以及血气水平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球囊气管插管以及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配合气管插管的方法对急诊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效果明显,可快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机体功能。

  • 标签: 急诊病人 通气方式 急诊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78例(78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B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而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均能有效提高视力并且控制好眼压,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方式降低初产剖宫产率的作用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4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分娩,观察组实施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无痛分娩干预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无痛分娩 初产妇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7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腰硬组,50例)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神经阻滞组,27例),观察与对比两组麻醉阻滞前后诸如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血流动力学,记录术中镇痛药与血管活性药、补液量及术中出血量等。结果两组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腰硬组术中补液量、麻黄碱用量较神经阻滞组,明显多于后者(P<0.05)。腰硬组麻醉后疼痛评分相比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P<0.05),术中镇痛药用量大于腰硬组(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均适用,效果好,起效快,应结合现实情况及充分考虑利弊前提下选择临床麻醉方式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疲劳程度和膈肌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样本的选取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第一组患者人数为31例,其在临床恢复中开展常规康复训练护理,为A组;第二组患者人数为32例,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胸式呼吸训练,为B组;第三组人数为35例,患者在常规恢复训练基础山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护理,为C组。在三组患者临床治疗完成之后,对三组患者的疲劳严重度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对于B组和C组患者,其在临床护理完成之后,患者的疲劳程度要明显低于A组,且B组合C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测试数据也要优于A组,P<0.05。而对于B组合C组,C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要优于B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其开展呼吸训练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更好的缓解脑卒中后疲劳情况,同时呼吸训练还能够对患者的膈肌进行良好的锻炼,帮助患者增强恢复效果。

  • 标签: 呼吸训练方式 脑卒中后疲劳 膈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