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写道:“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按:实为同一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当伦敦的寰球戏院正在上演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东方庙会的中国舞台则在演出汤显祖的《紫钗记》和《牡丹亭》.汤、莎二人是同时出现在东西方的两颗最耀眼的艺术明星.

  • 标签: 汤显祖 戏曲史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仲夏夜之梦》 总序 全集
  • 简介:在6月举行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上海制造"的戏曲电影成为本届电影节的热点之一。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迎来世界首映,首部3D昆剧电影《景阳钟》、首部3D越剧电影《西厢记》、修复版越剧电影《红楼梦》亮相戏曲展映单元,都鲜明体现了"上海制造"的品牌烙印。电影节期间还举办了"东方之韵梨园光影"的戏曲电影论坛,邀请了戏曲、文学、电影界人士一起.

  • 标签: 上海国际电影节 戏曲电影 《曹操与杨修》 科技 越剧电影 《西厢记》
  • 简介:在我国图书馆学、文献学界,文献与档案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图书馆分类法中也以文献学、档案学相区分。新近出版的一些文献学专著,对文献、档案也有各自的处理方式,如佘广和等主编的《学术文献管理与利用研究》,在"现代文献的类型"一节中,将科技资料(科技档案)视为文献的类型,但

  • 标签: 艺术档案 戏曲文献 地方戏曲 档案资料 文献资料 文献学
  • 作者: 郝春红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戏曲形象的塑造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活动,具有审美价值。高尔基说:“按天性而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把美带到生活中。”戏曲演员通过特定的人物来体验美、表现美和升华美,所以美是一切艺术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了美,艺术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也可以说,人都是为了美才创造艺术的,戏曲演员正是艺术美创造的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各行各业均有经纪人,而戏曲这门艺术也需要经纪人,并由此探究过去的戏班中已有相当于经纪人的这一角色。面临新的时代下戏曲的状况,作为一名经营戏曲艺术的经纪人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中国加入WTO后,文化艺术市场日益开放,急切呼唤懂艺术、懂法律、懂经济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毫无疑问,艺术管理与文化经纪人专业是社会急需、市场紧缺的朝阳专业。

  • 标签: 戏曲经纪人 文化艺术市场 演艺活动 文化产业 剧团管理
  • 作者: 张乐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3期
  • 机构:中国戏曲的程式性,表现为演员的角色分行、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锣鼓等方面,都具有某些基本固定的格式规则。具体地讲,戏曲的程式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当(角色分行)的程式性、动作的程式性、音乐唱腔锣鼓的程式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诗性智慧的体现。中国的曲论家,历来把戏曲看作诗的演变与分支。古人说,词是诗之变,曲是词之变,戏曲接受了我国诗歌优秀深厚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

  • 标签: 诗性智慧 戏曲文学 传统民族文化 《楚辞》 《诗经》 表现方法
  • 简介:二、在制约中获得自由戏曲化与现代化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这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老问题了。然而,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结论。我以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它的实质是继承与革新、制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

  • 标签: 当代戏曲 戏曲作品 徐九经 继承与革新 药王庙传奇 传统戏曲
  • 简介:<正>一、打击乐是戏曲作曲者的必修课程戏曲打击乐的表现力很强,用途也很广:戏前开锣、戏毕收尾,场次衔接,人们上下场,唱念做打(舞)都要使用它,甚至可说无有打击乐音响即乏戏曲特色.打击乐和管弦乐在戏曲音乐中有着密切关联性,若要提高戏曲作曲技能,搞好戏曲音乐的创作,

  • 标签: 打击乐 戏曲作曲 戏曲音乐 创作 戏曲艺术 表现形式
  • 简介:民国年间,有许多趣味十足的笔记著作,其中有专谈戏曲掌故的,如罗惇曧的《菊部丛谈》,齐如山的《京剧之变迁》等已为戏曲专家所重视,其他笔记中也多有记载戏曲掌故的,涉及戏曲人物、梨园演剧、宫廷祝寿、剧班剧种等多方面的内容,皆出于当事人的亲历亲闻,颇具资料价值。在此,采撷数则有关晚清演戏的掌故,可见当时戏曲繁盛时上演的情形,或有助于专家学者。关于梨园演戏,清末翰林胡思敬著《国闻备

  • 标签: 戏曲 笔记 掌故 梨园 资料价值 民国年间
  • 简介: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清代现存曲阜戏曲除了孔尚任的《桃花扇》外,还有众多造诣颇高的剧作家和数量宏富的剧作,多作于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现存清代曲阜戏曲作品主要有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小忽雷》,孔传志的传奇《软羊脂》、《软馄悟》、《软邮筒》,桂馥的杂剧《后四声猿》,孔广林的传奇《斗鸡忏》和杂剧《培矶锦》、《女专诸》、《松年长生引》,孔昭虔的杂剧《荡妇秋思》和《葬花》等。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时代氛围,使这些剧作家的剧作在深层文化内涵上呈现出较一致的趋向,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 标签: 戏曲作品 曲阜 艺术取向 清代 《桃花扇》 《小忽雷》
  • 简介:戏曲美学有自己特有的一套范畴,如形神、虚实、内外、功法、浓淡、庄谐、雅俗、流派、新陈等,这些范畴不是戏曲自己独自产生的,主要来自比戏曲产生更早的书画艺术、诗歌艺术、音乐艺术等,但在戏曲艺术中又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现。戏曲演出素有"高台教化"之称,优秀的戏曲作品一定要有崇高的和美好的精神指向,才会有思想的穿透力。在中国的美学中,美和善是不可分的。如果不能做到美与善的统一,这美是不完备的。教化属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是伴随审美过程发生的,所以是美学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化"也属于戏曲美学范畴。

  • 标签: 戏曲美学 范畴 教化
  • 简介: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当然必须接受观众的审美评判和选择。倾听来自观众的声音,应该注意到这样的一种评论:戏曲的节奏太慢。

  • 标签: 戏曲 舞台艺术 节奏 唱腔 审美需求
  • 简介:戏曲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台湾的戏曲文化亦由来已久,但从目前研究来看,台湾原住民早期的歌舞和祭仪,尚非"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戏曲文化主要见之于汉人社会,且最早是出现在明朝末年②。到了清代,随着汉人大规模移民台湾,戏曲活动进一步流传并兴盛,成为当时台湾民间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活动。但旧时演戏之人身份卑微,

  • 标签: 戏曲活动 清代台湾 台湾原住民 戏曲文化 戏曲表演 移民社会
  • 简介: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和喜闻乐见的题材,深受历代人喜爱,地方戏曲更是受到了各地区广大群众的亲睐。舞美作为戏曲演出中的陪衬,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同时在创造着、揭示着戏剧的意蕴和神韵。

  • 标签: 地方戏曲 舞美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体系 艺术实践
  • 简介:戏曲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门类的主要特点,就是它具有众多的程式动作与舞台规范。传统戏曲中纷繁丰富的程式来源于古代生活。有的就是生活情感的摹拟,任何戏曲剧种都有自身的表演程式。比如说柳琴戏《喝面叶》中的陈士夺煮面叶的程式表演动作,又比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等。有的距离生活情感比较远了。比如,用劈叉表现马失前蹄,水袖似乎介于两者之间,它是手势的延长,夸张和变形。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为了强调某种思想或情感,往往辅以手势,艺术前辈们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了极大的艺术想象力,创造了水袖功,当然不仅是水袖功,还有诸如甩发功,毯子功等等,他们都有明确而严格的技术规范,戏曲演员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积累掌握大量的程式动作之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

  • 标签: 戏曲 艺术风格 表演方式 艺术想象力
  • 简介:戏单,是旧时的戏园为了便于观众了解每天演出剧目及演员姓名而印刷的简单宣传品,也是戏园招揽观众的手段之一,与后来的演出说明书相类似。戏单保存至今,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作为戏园宣传品的范畴,已经成为后人研究戏曲

  • 标签: 梅兰芳 戏园 演出剧目 戏曲史 宣传品 中国戏曲
  • 简介:我自多年前在专业剧团当演奏员开始,就沉浸在戏曲艺术长河中,深感戏曲传统文化积淀之丰厚,也深感在现实文化生态环境中戏曲文化精神的萎缩。在目前继承文化遗产、振兴民族文化的社会呼声下,戏曲必须正视自身的文化本质,如果“本性”殆尽,还拿什么去发展和振兴?

  • 标签: 戏曲艺术 文化生态环境 专业剧团 文化积淀 文化精神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