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净土宗作为佛教宗派的一支,以其简便的修持、究竟的归宿,表达着人类恒久以来对世俗的超越,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统一。在高唱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满足现代人的多种人生需求,普应现代人万殊千差的根机,诸如身体调养,心理调适、智慧开发、人际和睦、事业顺遂,乃至了生脱死的终极关怀等。总之,众生的一切需求悉可在净土宗念佛法门中得到释缓。

  • 标签: 净土思想 流布 隋唐 佛教宗派 现代社会 市场经济
  • 简介:一、隋唐社会思想文化的新趋向隋朝与唐朝是中国社会再度由分裂和动乱走向统一和安定的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重新调整和发展的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在学术上,便是南北经学的会归终至统一;表现在宗教上,便是佛教的复兴以至于昌盛;道教也被提高至前所未有的地位。这就为三教各自的发展以及三教间的斗争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历史条件。文化的全方位发展,在总体上展现了与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繁荣与盛大景象。

  • 标签: 儒学复兴 佛教 中国佛学 五台山研究 中国化 《五经正义》
  • 简介:佛教发生在印度,但发展却是在中国.因为佛教传到中国后,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佛教理论.到了隋唐时期,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发展到了极盛,形成了各宗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要研究中国佛学思想,首先必须重点研究隋唐佛学思想,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佛教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 标签: 《缘起、佛性、成佛——隋唐佛学三大核心理论的争议之研究》 佛教 夏金华 禅宗
  • 简介:对照中国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与书法相对疏淡的关系而言,书僧现象是书法和佛教紧密结合的特殊文化历史奇观,不啻于文化史上的一次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怀素先锋、狂热、反叛,成了当时和后世书僧竞相效仿和崇拜的偶像,也成了那个时代佛教和书法艺术相得益彰的标志,无可争辩地影响了那一代人和那以后的书法史。

  • 标签: 隋唐书法 禅宗 书僧现象
  • 简介:序言中国佛教具有被称为教判佛教的一面。由于释尊教义未按说法顺序就适时地东传到中国,所以顺序和释尊说法的意义在中国就显得非常必要。中国经过翻译接受时代,至隋唐迎来教判论盛行、诸宗成立的时代。虽然宗派在隋朝以前业已成立,却为学问宗,与隋以后的各宗大相径庭。净土教始于东晋慧远,至隋唐才得以独自展开。本文将就中国净土教的展开对日本净土教的影响、尤以教判论为中心进行阐述。

  • 标签: 净土教 隋唐 日本 中国 序言 佛教
  • 简介: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隋唐时期的佛教僧人在湖南地区的分布做了考述,指出这一时期在湖南活动的高僧达数十人,他们分属于天台、律、净土、禅四宗;活动地域比较集中在泗水下游及湘水中游的衡、潭、岳、朗、澧五州。天台宗活动最早,律、净二宗只盛于唐中后期,会昌灭佛以后,唯有禅宗为盛。

  • 标签: 《宋高僧传》 隋唐时期 天台宗 柳宗元 全唐文 南岳衡山
  • 简介: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认为二教对于“道”与“道体”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等本体论、本源论命题的不同看法,不能不说与佛教思想的激发及其佛道争论的刺激有重要的关联。特别是佛教心性论只是道教思想家进行思想创造的“前理解”与诠释背景,他们的诠释对象仍然只能是道教及其道家思想传统,因此,道教心性论思想的若干命题即便是与佛教的相关部分非常相似,但其基本精神仍然是道教的。换言之,佛教心性论影响道教心性论的最大者其实是哲学方法,而非简单的名词与命题的移植或模仿。

  • 标签: 道教 佛道 论争 “道法自然” “道生万物” 心性论
  • 简介:一、净土宗教观的来源中国的大乘佛教来自印度和西域。较明确的净土信仰是大乘兴起以后的事。但印度佛教出现大乘思想在公元之初,不过净土思想的萌芽应该是更早就有了的。净土佛教的中心观念是企望与恋慕他方佛国,包含着对不清净的此土此世的批判。其实一切宗教当中都有不乐此世愿望超越现世的冲动与要求。企望和羡慕他方世界的念头,

  • 标签: 净土教 隋唐时期 中国 大乘佛教 论著 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