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濮阳市自2000年开展机采成分血工作,因其纯度及浓度高、临床效果好,临床用血量越来越大。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是机采血小板的最好血源形式。做好机采献血的招募工作至关重要,目前机采血源的关键问题已不再是“有没有人献血”,而是更好地开发保持血源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及时高效地服务于临床。笔者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机采献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机采献血者 招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周口地区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现状,为筛选人巨细胞病毒阴性血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血样460人份,用ELISA法平行检测HCMV-IgM和HCMV-IgG以估计献血人群中HCMV感染率。结果460人份献血血样HCMV-IgG阳性率高达100%(460/460),而HCMV-IgM阳性率则<0.22%(0/460)。结论周口地区无偿献血HCMV既往感染率较其他地区高,近100%;而现患率较其他地区低<0.22%。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感染率 现患率 器官移植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为献血提供心理护理服务的必要性,总结一系列的心理护理体会,注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更多献血保持积极的心态,为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方法:随机抽选100名献血,分组后展开心理护理,对照组仍以传统宣教为主,观察比较两组献血的心理变化,统计分析献血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合相关结果准确评估心理护理理念的实际渗透价值。结果: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后,献血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情绪却未产生较大波动,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短信精准招募策略在高校全血献血招募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自2021年起运用短信精准招募的方法招募高校全血献血,比较数据并分析。①在2021年1至6月的高校不通过智能区域短信平台进行短信激励,在2022年1至6月通过智能区域短信平台进行短信激励,分析其对高校全血献血人数、献血量、日均献血人次和日均献血量的影响,②2021年在四所高校进行随机抽取献血进行承诺试验,并进行跟踪比较承诺组和未承诺组在1年内的重复献血率。结果 不同条件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短信精准招募策略招募高校全血献血,可以促进献血保留,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 标签: 短信 精准招募 无偿献血 承诺
  • 简介:摘要:献血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活动,能够救助大量生命。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血站在管理中面临着献血体验和满意度低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献血的体验和满意度,增加献血的参与度,促进献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血站管理 献血者 体验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献血不仅是具有伟大社会意义的行为,更是挽救生命、帮助他人的壮举。但献血期间会使用针头等,导致献血会感到不适及害怕,从而加剧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其献血意愿。因此,采血护士需对献血的心理状况给予足够重视,借鉴有效的交流与护理,使其放松心态并减轻紧张情绪,从而增强献血献血体验感。本文综合探讨采血护士在血站给予献血的心理护理策略,旨为提高献血意愿提供实践指导。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士 献血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干预在提高献血舒适度、满意度、改善疼痛感受方面的价值,为献血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心血站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献血192例作为实验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96例的观察组(舒适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献血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文化舒适度以及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利于献血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疼痛程度的减轻,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舒适度 献血 疼痛程度 满意度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90例无偿献血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传统护理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无偿献血献血之前对注意事项的认知;头晕、恶心等无偿献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献血之前对注意事项的认知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紧张心理、焦虑心理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实验组头晕、恶心等无偿献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其焦虑和紧张心理,提高其对献血知识的认知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献血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且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献血质量。方法选取我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58例轻度不良反应,63例中度反应,10例重度反应;导致献血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210例心理或精神因素、50例睡眠因素、23例饮食因素、23例环境因素以及25例采血人员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可导致无偿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献血本身的心理或精神状况;对此,因采取各种措施,如对献血实施心理疏导,以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
  • 简介:【 摘要 】 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人数逐年增长。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在 2015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 , 选择了两个采血点,共 1000 例进行无偿献血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在观察组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两组的献血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是在观察组中,他们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0.4%, 在对照组中,他们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1.0%, 将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是针对无偿献血,利用心理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他们的献血反应 , 是且效果显著 , 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献血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方法研究解放军西安血站2014年至2015年无偿献血数据,分析献血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心理动机,有针对性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结果通过提高无偿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等,提高了献血再次献血的比率。结论在献血招募中,提高护理质量等因素可提高献血进行再次献血的几率,持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 标签: 无偿献血 护理质量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数据统计研究对象为本血站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24例无偿献血,依据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平均分为两组,将愿意再次献血作为参照组,将不愿意再次献血作为实验组,统计比较两组无偿献血各项指标(年龄、献血等待时间、接受教育时间、服务质量、反馈物品、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献血知识掌握、初次献血、接受教育时间等指标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学存在显著对比差异。但是两组在年龄、献血等待时间、反馈物品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不形成。结论无偿献血是否愿意再次献血存在很多影响因素,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干预措施,进而提升无偿献血再次献血率。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再次献血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偿献血服务中献血电话回访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 2019年 1-6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 100例献血,采取掷骰子法随机将所有献血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对献血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不对献血进行电话回访,对比两组献血对无偿献血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献血对无偿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更高( p<0.05);结论:通过献血电话回访能够提高无偿献血服务质量,从而提升献血满意度,提高其再次献血的意愿,有利于保持献血队伍的稳定,提升固定献血比例。

  • 标签: 献血者电话回访 无偿献血服务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献血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200位献血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出现献血反应的比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次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选择本中心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发生的10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献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原因进行总结。结果: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空腹、晕血、疲劳、穿刺不顺、睡眠不足、采血时间长、饱腹、群体效应、长时间未补充水分有关,其中最主要因素为紧张和环境因素。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献血献血前的知识普及,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紧张心理,献血场所布置应温馨舒适,减少与医院等医疗场所相似度,减轻献血心理压力,征询时加强对饮食休息等情况的问询并及时干预,从而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的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 不良反应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偿献血的心理状态和护理对策。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接诊无偿献血6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献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30.16±2.78)分,比对照组(42.67±4.13)分低,P<0.05。针对献血反应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13.33%低,P<0.05。结论:于无偿献血护理中用针对性护理,利于焦虑情绪的缓解,及献血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心理状态 无偿献血者 护理对策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藏族地区固定无偿献血保留的经验和工作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血站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的献血4134人,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藏族地区的无偿献血总人数在不断上升,但是也有个别下降的情况。总体来说藏族地区的固定无偿献血的趋势不断上升。结论为了对藏族地区的无偿献血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固定,应该积极采纳藏族地区无偿献血的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藏族地区献血的流失。

  • 标签: 保留 固定无偿献血者 藏族
  • 简介:目的了解TTV在广东地区献血与血液透析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半巢式PCR对南方医院输血中心1998年注册的献血与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TTV感染调查。结果在103例献血中有20例检出TTV,检出率为19%;86例血液透析病人中有48例检出TTV,检出率为55.8%。结论我国献血中存在较高的TTV感染率,血液透析病人中TTV感染率远远高于献血,透析器污染和使用血制品可能是原因。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透析 TT病毒感染 调查 肝炎病毒 肝炎标志物
  • 简介: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是指通过输血而将献血体内的病原传给受血,从而引起相应疾病.这些病原体主要有HBV、HCV、HIV、CMV、HTLV-I/Ⅱ、梅毒、西尼罗河病毒(MNV)等,其中危害较大的是HBV、HCV、HIV等,由于输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所以防止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就成为输血安全最重要的内容.

  • 标签: 核酸扩增试验 献血者 血液检测 输血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