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合理情绪行为护理改善烧伤整形科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分析,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探讨。方法在本院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所接收的烧伤整形患者中本着随机原则选取100例,盲选其中50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情绪护理。针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间的差异性进行比对。结果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烧伤整形患者进行合理情绪行为护理,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临床护理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合理情绪行为护理 烧伤整形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间选择我院所开出的2000张带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药学干预前后均有处方1000张。分析与探讨药学干预前后处方不合理使用发生频率及其原因。结果干预之前不合理处方率为35.3%(353份),干预后不合格处方率为12.5%(125)份,处方合格率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同时不合格处方中一联用药为主。结论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合理,从而保障药物使用价值最大化。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药物 合理应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抗菌药物防治普外科患者围术期感染时,要严格掌握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的应用范围、应用时间和药物选择,采取成立监测机构、制订抗菌药物安全使用管理准则、发挥医生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职责,避免和控制围术期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普外科 围术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甾体消炎药在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术后急性疼痛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非甾体消炎药组采用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临床用药效果;急性疼痛消失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用药安全性;治疗前后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非甾体消炎药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临床用药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非甾体消炎药组急性疼痛消失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非甾体消炎药组1例胃肠道反应、1例心血管反应、1例肝功能损害和1例肾功能损害,发生率11.11%;对照组1例胃肠道反应、1例心血管反应、2例肝功能损害和1例肾功能损害,发生率13.89%,P>0.05。干预前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相似,P>0.05。干预后非甾体消炎药组疼痛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术后急性疼痛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缓解临床症状和加速出院,减轻疼痛,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非甾体消炎药 术后急性疼痛 合理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2016年下半年抽查处方的点评和不合理用药分析,为监督门诊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依据,以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月—12月每月门诊处方不少于400张,共3300张,统计基本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处方。结果我院2016年7月—12月门诊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6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22%,注射剂使用率为6.99%,静脉输液(≥50ml)使用率为1.98%,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3.53%,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50.96元,不合理处方81张,处方及格率达97.5%。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总结和监督门诊不合理用药现象,规范医生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Beers标准合理用药审查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中心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慢性病管理的5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2016年3月—2017年2月为Beers标准干预前(250例),2017年3月—2018年3月为Beers标准干预后(250例),比较干预前后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及治疗收益。结果相比干预前,干预后联合用药错误、药物种类选择不当、用法用量错误、超适应症等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用药种类及用药费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以Beers标准为合理用药审查工具,可有效识别潜在性不适当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收益。

  • 标签: 老年慢性病 Beers标准 合理用药 审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因西药制剂应用引致的不良反应事件与临床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80例西医药物应用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由针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和西医用药处方展开回顾性分析,揭示患者西医药物不良事件的累及部位和发生原因。结果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布的身体部位角度展开分析,本组入选的8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累及皮肤及其附属组织,有12例患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有10例患者累及消化系统,有8例患者累及循环系统,有7例患者累及全身,有7例患者累及泌尿系统,有5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有3例患者累及血液系统,有3例患者累及肝胆器官。结论因西医给药治疗过程引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与临床中发生的不合理用药事件之间具备密切相关性,做好西医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及其引致原因的研究分析工作,能够为临床药物应用合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支持条件。

  • 标签: 西药应用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 相关性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病例标本演示联合理论强化教学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校医学专业的100学生作为基础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所在班级将其划分为A组、有学生51名,B组、有学生49名,B组学生采用理论强化教学、A组学生采用临床病例标本演示联合理论强化教学。结果A组学生的名词解释、选择、问答、分析以及总平均得分均高于B组学生(P<0.05);A组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为96.1%,B组学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为83.7%(P<0.05)。结论病理学教学中联合采用临床病例标本演示与理论强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病理教学 临床病例标本演示 理论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病患108例,所有病患均通过入院检测,检测所有病患在住院期间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同时于2018年5月期间对我科室落实护理改革,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用药管理改革,且在改革前后对所有病患发放调查问卷(分两次发放调查问卷,每次发放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将改革前的病患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照组,改革后的病患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研究组,计各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发生率,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各组临床用药问题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发生率为3.70%;而对照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发生率为12.96%,对比可知,研究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护理干预无法规避临床用药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以及细节问题,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心血管内科来说,应当推广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规范合理用药方案。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快速检测降钙索原(PCT)的指标在急诊发热的抗生素应用方面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了近2年多在我院急诊就诊的3109例发热急诊病人,根据是否测定降钙素原分为A组和B组,A组为PCT检测组603例,B组为PCT未检测组2506做对照组。从而比较患者的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A组抗生素应用比例仅占22.89%,而B组发热病人抗生素的应用比例为68.99%,两组比较,A组应用抗生素的比例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降钙素原检测可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避免或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操作结合理论学习法在创伤、手外科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根据实习、规培生的实习时间,紧扣教学大纲,尽早进行独立临床操作,并将临床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结果学生在短暂的实习期内都能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操作技能。结论在创伤、手外科教学中将临床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具体、直观、形象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尽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 标签: 临床操作 教学方法 手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种西药合用不良反应,为确保西药合理用药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需要多种西药合用的患者18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5)。结论对需要多种西药合用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多种西药合用 不良反应 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性护理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164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组(采用风险管理性护理),对两组进行研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及两组患者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结果风险管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54%)明显低于常规组(28.05)(P<0.05);风险管理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常规组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主要与血栓史、制动、卧床时间过长、高龄及三高有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风险管理组的得分(95.65±4.72)明显高于常规组(84.33±4.68)(P<0.05)。结论风险管理性护理可以减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疾病掌握程度,使其了解正确护理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ICU患者 Ⅱ型呼吸衰竭 风险管理性护理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BL(以问题为基础)模式联合理论强化对心胸外科临床实习生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心胸外科临床实习生分为两组,分别接受PBL模式教学(对照组36例)及PBL模式联合强化理论教学(观察组36例),对比两组实习生实习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平均出科成绩(92.4±3.6)分,与对照组实习生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94.4%(34/36),与对照组实习生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联合理论强化能有效提升心胸外科临床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生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均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理论强化教学模式 心胸外科 实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对120例伴随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良反应表现以及转归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跨度在31到40岁之间的患者不良反应率最高,单独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用药,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患者较多,年龄跨度在18岁到40岁之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较长,但恢复时间却相对较短,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患者皮肤系统,经治疗,患者转归效率为98.3%。结论给予患者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该结合患者病史,严格分析此类药物的适用证和禁忌症,从而将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率控制在最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为研究对象,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予以处方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结果67例患者中,56例处方/医嘱中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83.58%,主要用抗菌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其中,61例用药合理合理率91.04%,6例用药不合理,包括无指征用药2例,给药起点过高1例,换药频繁1例,联合用药不当1例,药品选择不当1例,不合理率8.96%。结论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不足,有待加强使用管理及药学干预,进一步保障用药合理及安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入选者平均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观察组加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观察并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和破损黏膜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黏膜修复优良率为82.14%,略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的效果更佳,能加快破损黏膜修复进展,可大力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糖皮质激素 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