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工作、生活用房及弹药存贮库防御直击雷的设施主要包括架设独立避雷针、共用接地网及高炮的等电位连接,减少因雷击造成的灾害损失,达到保障作业点人身及赋产妥垒,

  • 标签: 青海 农业区 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点 防雷工程
  • 简介:应用2004~2005年沈阳辉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增雨作业云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业区域等判别方法,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增雨作业 天气系统 雷达回波 人工影响天气
  • 简介:本文利用2004年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青海省河南县)的711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经过大量的统计和计算,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降水云系雷达参量的变化,对人工增雨的催化效应进行初步分析。

  • 标签: 黄河上游 雷达参量 降水云系
  • 简介:文章通过对2012年锡林郭勒盟春夏季降水分布和主要天气过程分析,结合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降水天气系统对人工增雨作业效率的影响分析,对飞机增雨作业和火箭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2012年系统性稳定降水天气过程较多,增雨效果显著,为旱情解除发挥了重要作用;降雨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便于地面火箭增雨作业把握时机,虽然因空域管制影响了作业次数,但作业时间长,火箭发射量大,同样取得了很好的增雨效益。2012年是近年来增雨效率最高的一年。

  • 标签: 降水分布 人工增雨 评估
  • 简介:包头市人工增雨作业GPS车辆监控系统是包头市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子系统,它融合了GPS、GIS以及GSM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增雨车辆等移动目标的精确定位、跟踪及控制。文章主要介绍"包头市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分析处理系统"中基于包头三维地形图上的GPS导航定位功能的实现方法。

  • 标签: GPS 精确定位 监控系统
  • 简介:根据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技术分析.介绍了飞机增雨作业所使用的设备及增雨作业的条件、作业区域划分、催化剂的选择及飞行高度与增雨指标,并利用一次飞机增雨作业过程.阐述了飞机增雨作业的主要工作流程和播撒方案设计。

  • 标签: 三江源 增雨 播撒 方案 设计
  • 简介:1培训概况东北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程建设的2架新舟60增雨飞机载有先进的云和降水粒子探测、大气环境参数探测、气溶胶粒子探测、云凝结核探测、取样、辐射测量、遥测、遥感、数据系统、云宏观成像、作业设备以及附属设备。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作业设备 培训 东北 飞机 性能
  • 简介:利用2011—2012年3—5月江西省53个地基GPS观测站数据反演了大气可降水量,探讨了GPS/PWV的精度,分析了江西省春季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演变等。结果表明:江西省整个春季的水汽主要呈南多北少、西高东低分布,各站的GPS/PWV时间分布变化总体趋势较一致,日变化特征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实际的人工增雨作业中,火箭催化作业前,GPS/PWV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作业后GPS/PWV快速减小,降水随之出现。

  • 标签: GPS/PWV 人影作业 比湿平流 辐合
  • 简介: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对预报精细化的需求,结合辽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实时资料,研究确定了沈阳市乡级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业务运行及发布系统,分别以文本和图形的形式定时或不定时地发布人工增雨作业指标预报信息,可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较为准确、更精细的指导预报,提高了人工增雨作业效率。

  • 标签: 人工增雨作业 指标预报 系统开发 乡级
  • 简介:利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大气污染指标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CommunityMultiscaleAirQuality,WRFCMAQ)的模拟结果,对2015年12月大连市大气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和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气污染天气条件下有效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5年12月大连市出现5次大气污染过程,累积污染日数为13d,占12月总日数的41.94%,且日平均最低能见度为227km。出现大气污染时,近地面温度均略有升高,大气层结稳定,因此,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时,宜选用增雨火箭和增雨飞机,从而保障催化剂可以播撒到高效核化层高度(-15℃~-10℃);同时,模拟结果表明,污染天气条件下一定量的细颗粒物在大气各种扰动下可以扩展至300km以上,对具有增雨(雪)潜力的冷云实施作业时,应考虑催化剂量在常规作业剂量基础上适当减少。通过对2015年12月大连市的一次重度大气污染个例分析发现,大连市形成重污染的大气气溶胶物种主要为硝酸盐、铵盐和硫酸盐,其中硝酸盐占比最大,可以达到51.27%,说明除了相关工业源和燃煤排放,交通源排放也是大连市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

  • 标签: 大气污染 WRFCMAQ 人工增雨(雪) 气溶胶
  • 简介:2008年8月8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之际,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了较强对流云团,给国家体育场内开幕式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了极大威胁。根据云系的发展状况,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地面火箭人工消减雨作业,对抑制云、降水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Reisner2方案中引入了AgI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MM5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参照2008年8月8日20:05至20:12进行的消减雨作业情况,利用加入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该作业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就不同的播撒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微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gI播撒率对降水量改变影响很明显,当以5g·S^-1的速率持续播撒AgI7min,在播撒作业后2h,催化区域内均表现为减雨,2h后为增雨。对于减雨的微物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量播撒AgI后导致空中云水大量减少,进一步导致霰减少,霰的减少导致雨水的减少;而2h后的增雨机制则是由于在雨水、云水、霰以及温度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最终导致地面降水的增加。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单参数方案的局限性,模拟的最大减雨率仅为8%~12%,离消雨的要求尚有差距,应利用双参数云方案作进一步模拟研究。

  • 标签: 消减雨 中尺度催化数值模式 物理机制 催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