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以来,东盟对华关系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东盟整体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态度日趋强硬:二是东盟和中国的政治互信出现倒退;三是东盟在经济上力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三个变化已经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和提升。文章分析了引起这三个变化的经济原因,提出了改善中国-东盟关系的几点建议。

  • 标签: 南海 东盟-中国关系 新变化
  • 简介:美国和菲律宾的同盟关系源于两国在殖民时期的战略合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两国政府共同的战略倾向。美菲同盟关系存在着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和协调行动。但总体上延续着殖民时期的不平等性质。冷战结束后.美菲同盟关系因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而一度中断,但随着近年来南海问题的升温而被重新定义。菲律宾成为美国维持在东亚强大军事存在和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点”之一。然而,随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并没有满足菲律宾的期待,以及菲律宾新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倾向出现变化,对南海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位,美菲同盟出现了不确定性,南海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显示出积极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美国 菲律宾 同盟 南海问题 行为准则
  • 简介:越南在1995年正式加入东盟后,迅速摆脱了政治孤立的困境,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并与东盟其他成员国共同建立相关的安全机制,为越南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本文在阐述越南加入东盟的背景和历程基础上,对其与东盟合作过程中获得的收益进行分析,并试图探讨越南与东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东盟合作 越南 收益 海外市场 安全机制 外部环境
  • 简介:印度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国,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相比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广阔的幅员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来说,印度的旅游业依然比较落后、存在的问题很多、发展空间还很大,本文拟对这些经验、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 标签: 印度 旅游业 经验 问题 借鉴
  • 简介:中菲南海争议的现状不容乐观。菲律宾在向国际海洋法法庭呈交其诉状前后,不断强硬地在仁爱礁和半月礁海域进行挑衅;与美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之后,准许美军使用其濒临南海的几个重要基地,以图威慑中国;在礼乐滩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问题上,菲方又撕毁协议,将礼乐滩纳入自己的领土范围之内,要求按菲律宾法律进行开发。面对日益严峻的态势,中国需要认真应对,在国内立法、海域划界、与周边国家关系等多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南海争议 国际仲裁 中国 菲律宾 美菲防务合作 礼乐滩
  • 简介:原苏联是世界上与美国并驾齐驱的核大国,在世界上5大核试验基地中,苏联就占了两个,这就是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和新地岛试验场。原苏联共进行了715次核爆炸,其中在大气层中进行的核爆炸为215次,核当量4.52亿吨(至1991年),而全世界进行核爆炸的总核当量为6.29亿吨,苏联所进行的核爆炸占核当量总数的71.4%。(另外3个核试验场为美英使用的内华达州试验场,法国的穆鲁罗瓦考试场和中国的罗布泊试验场。)原苏联的这些核爆炸将约2,600万里的铯—173和2,000万居里的锶—90抛入大气层中。在进行大气层内核试验较多的60年代,大约有5吨钚散落到我们生存的生物圈中。此外,原苏联还有200多个小型的核靶场。放射性核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我国黑龙江、内蒙、新疆等省区相邻,其核污染尽管不及西部一些重害区严重,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标签: 核污染 放射性污染源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地下核试验 核废料 反应堆
  • 简介:阿富汗大选经历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尘埃落定。阿富汗大选引发的政治危机与当前的安全形势,凸显阿重建进程面临的巨大困难。卡尔扎伊虽连任总统,但其弱势更加明显,阿未来重建道路仍很漫长。阿富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重要变数。

  • 标签: 阿富汗大选 阿富汗重建 阿富汗问题
  • 简介:核不扩散机制正面临崩溃局面的原因,除核不扩散机制自身存在未能和国际安全机制有机结合的严重缺陷外,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肆意践踏和推行双重标准为害至巨.而核不扩散机制未顾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正性。朝核问题的演变表明,半岛安全局势早已超出朝核问题本身的意义,正是美国的制裁、威胁和以推动核不扩散谋取战略优势的政策取向迫使朝鲜从主张半岛无核化到正式拥核,也是美国霸权的言而无信导致六方会谈一次又一次陷入僵局。强权政治是催生核扩散的土壤。只有构筑全球安全环境,才是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根本出路。

  • 标签: 国际核不扩散 机制体制 朝核问题 国际安全环境
  • 简介:在中国和印度最终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之前,实际控制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战略利益矛盾,中印双方对实控线的位置存在不同认知,难以就澄清和划设实控线的问题达成-致.实控线认知差异也持续引发中印在边境实控线地区发生军事对峙.从中国对解决边界问题的总体战略谋划、中印双边关系以及相互战略安全着眼,有必要在高度务实的基础上探寻管控实控线态势的新路径,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 标签: 中印边界问题 实际控制线 冲突管控
  • 简介: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粮食问题黄华人口与粮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国际行动理事会多年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我想着重讲一讲亚洲的这一问题。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都正致力于各自的工业化及经济与文化现代化事业,因此,他们都希望世界和平、国内稳...

  • 标签: 粮食问题 亚洲发展中国家 国际行动 人口控制 黄华 粮食产量
  • 简介:<正>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教授、前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耶尔·高尔德曼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就东西方关系问题进行了座谈。他的主要观点是:一、缓和一词长期以来被用以说明敌对双方关系的和解。四十年来美苏关系经历了很多曲折。到了七十年代,美苏之间出现缓和,双方关系在下述条件下得到了改善:(1)双方都想解决相互之间的主要问题;(2)双方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愿意缓和。美苏缓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限制可能导致战争爆发的因素;2.在武器控制和裁军方面

  • 标签: 东西方关系 联邦德国 主要问题 美苏缓和 七十年 美苏关系
  • 简介:阿富汗政治和解进程包括招安与和谈两方面。目前,招安进程已有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各种问题。而和谈进程则步履维艰,前景不容乐观。和谈进程的问题主要是:各方立场严重对立,谈判诚意不足。整体来看,阿政治和解进程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招安与和谈一手硬一手软,严重不平衡;各方内部分歧严重;各方"以攻势促谈判"的策略导致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

  • 标签: 阿富汗局势 政治和解 和谈 “反恐”战争
  • 简介:远东联邦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在全俄各联邦区中位居前列。萨哈林州已经成为远东吸引外资无可争议的领头羊,这和该地区实施大型石油天然气项目有关。远东外资主要来自巴哈马、百慕大、塞浦路斯。在远东外资总额中中国占比一直较小,但最近两年中国对远东投资大增。目前远东正在建设超前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在此框架下,今后远东吸引外资重点领域是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发电厂技术改造升级、贸易和物流、高新技术市场的创建和开发、极寒气候条件下技术设备测试等。

  • 标签: 俄罗斯远东地区 外资 经济
  • 简介:日语中的"恩惠行为"是表示赞赏和感谢时所采用的语言方式。这与汉语明显不同,特别是日语中存在着汉语中所没有的授受动词和授受助动词。这种特殊现象,反映了日本人在人际关系中的特殊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在涉及"恩惠行为"时,日本人既要突出自己的感谢,又要尽量减轻他人因此而造成的心理负担。日本人的这种心理和思维方式,是源于他们力求保持内部和睦的民族心理。

  • 标签: “恩惠行为”授受动词 授受助动词 思维方式 心理状态
  • 简介: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人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双边争端演化为中国-东盟安全问题的过程.东盟以南海问题“利益攸关者”身份积极参与南海问题,中国为维护南海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救火式”应对措施,美日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大力介入,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动因.“去安全化”是解决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困境的主要方法,重新定位、稳定转化、置换议题、话语引导,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去安全化”的有效路径.

  • 标签: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安全化 去安全化
  • 简介: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朝核问题的症结是朝美两国之间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与互相敌视,使得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六方会谈反映了东北亚各国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意愿,增强了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信心。

  • 标签: 朝核问题 六方会谈 前景 地区安全 合作机制
  • 简介:在现代企业形式中,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最为重要的企业制度形式。由于兼具“资合”与“人合”的双重属性,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中国相比,俄罗斯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制度设计,例如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股权变更登记等。但受英美法的影响,俄罗斯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例如给予公司章程广阔的自主空间,将股权交易纳入强制公证事项等。我国投资人在与俄罗斯的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股权交易时,必须要对公司章程、公证事项、变更登记以及外资限制等问题给予重点关注。

  • 标签: 俄罗斯 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
  • 简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谋求中日友好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双方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在中日关系中仍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中日关系 两国关系 台湾问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 历史问题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