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甘旸、沈野以及继他们之后大量印谱序跋的梳理、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代万历中期以来印中的反拟古思潮。对于甘旸是崇古还是反拟古之问题提出与黄惇先生商榷,并对甘氏《印正附说》作出了辨正。另外,本文将沈野推到了反拟古的最前沿,认为万历时期真正对印章中的拟古主义进行了具体的、有价值的批判的是沈野,他才是批判拟古之风的实际先锋。

  • 标签: 甘旸 沈野 万历中期 印学 反拟古
  • 简介:郑午昌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先行者,由于其活动和著述的局限,常常被加以"保守"、"国粹"的标签。笔者希望通过对郑午昌的美术思想进行整体的研究,探讨其对传统画的嫁接与重构,以及如何将朴学的方法应用于美术史研究中,进而发现其在中国艺术史学上主动汇通中西学说的一面,为传统画的现代表述提供另一种观看角度。

  • 标签: 画学 转型 郑午昌 美术思想
  • 简介:张维先生是我仰慕已久,老一代卓有成就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人品高洁,殖深厚,令人钦敬。我怀着无比的崇敬和深切的怀念,草撰此文,吐诉心声,缅怀他、颂扬他。允当与否?愿闻明教,是幸.我生也晚,未能亲聆其教益。但客岁春(二○○三年三月十五日)先是观摩其在京个人书展,使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接着是获先生《张维书法艺术》一书,满室生春,使我感到无比温馨。

  • 标签: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中,现代考古的兴起与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民国时期,李济、董作宾、吴金鼎等考古学家在进行田野发掘和研究中,自觉关注某些遗迹、遗物的艺术价值及其审美风格的问题,实已涉足美术史研究之领域。美术史学界,也有滕固、岑家梧、冯贯一、史岩、王子云等一批艺术史学者,自觉将美术史研究向考古贴近。考古的勃兴,不仅拓展和丰富了美术史研究的内容,而且从方法、理念等层面给予美术史研究以革命性的影响。

  • 标签: 民国时期 考古学 中国美术史 研究
  • 简介:在中国古文物的鉴定当中,古书画是众所认定的最难的一门。青铜器、瓷器、木简大多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年代,再考诸文献资料或比勘,伪造易识,而书画则不然,古来作伪者代不乏人,移花接木手段之高明足以以假乱真。书画家又直接参与做假,故留下的名迹往往真假莫辨。美籍书画鉴定家方元曾说:“鉴赏这个东西非常的难。作为一个鉴赏家首先对历史要了解,艺术的学养不够也不行,没有哲学的思辨也不行,没有把这三点立体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的能力更不行,达不到这四点你要来鉴定一张古画谈何容易!(《边缘》2002第8辑),中国书法史上的名帖,大多处在这种悬疑未决当中,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更多人为的因素。名帖的归属直接影响了书法的研究与深入。书法家兼鉴定家穆棣先生,数十年孜孜兀兀,爬疏抉别,以其如炬之目光辨别舛错,廓清迷雾,还名帖的本来面目,功莫大焉

  • 标签: 穆棣 书学 鉴定学 名帖 多历史性 装裱方式
  • 简介:中国古代墓葬中的画像是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方面很多。墓葬壁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尚。美术鉴赏课基本上都是从这个角度去阐释,将美术只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本文针对的是关于视觉文化分析,它将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视觉文化修养。在此本文并不着力于对特定视觉文本内涵的解释,而是试图教会学生独立解析视觉文本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 标签: 美术鉴赏课 客使 文本内涵 古代墓葬 图像学 文化分析
  • 简介:"智慧板"是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分割为几块板,全部用这些板来制作形的游戏。"智慧板"的种类很多,其代表物是由正方形分为七块的"智慧板Tangram"。它出自于中国,称之为"七巧图"。现存最古老的文献是"七巧图合壁"(1803年),19世纪初传入西洋后,它作为游戏又制作了许多新的形而落户西洋。"智慧板"的称谓就是那时的商品的品名之一。另外,"卵形智慧板"是在称之为"SPELENMETPUZZELS"谜的基础发展而来的。它大约是在19世纪前半"智慧板"普及

  • 标签: 智慧 几何学 正方形 世纪初 图形 制作
  • 简介:塞尚晚年“圣·维克多山”系列绘画一反其成熟时期绘画所追求的坚固坚实的自然形式,而呈现出混沌和抽象的倾向。对此,后世学者陷入无止境的争论。回顾塞尚艺术的发展史,是一段对巴洛克技法和印象派的双重背离历程,也是一段破主客二分、不断追求自然之真的历程——艺术与自然平行之和谐。而只有站在存在论现象的高度,将塞尚的生命、绘画史与他晚年的风景画结合起来,方能瞥见其晚期艺术对真性的重大突破。本文引入梅洛—庞蒂存在论现象对塞尚晚年的作品《圣·维克多山》进行分析,在形式分析与现象研究的双重视角中,研究此系列对深度的营造和通往真性的道路。

  • 标签: 塞尚 圣·维克多山 梅洛-庞蒂 现象学 艺术与真理
  • 简介:塞尚晚年“圣·维克多山”系列绘画一反其成熟时期绘画所追求的坚固坚实的自然形式,而呈现出混沌和抽象的倾向。对此,后世学者陷入无止境的争论之中。回顾塞尚艺术的发展史,这是一部对巴洛克技法和印象派的双重背离历程,也是一部破主客二分、不断追求自然之真的历程——艺术乃与自然平行之和谐。而只有在存在论现象的高度,并将塞尚的生命、绘画史结合入晚年的风景画中,方能瞥见其晚期艺术对真性的重大突破。本文将梅洛—庞蒂存在论现象引入塞尚晚年《圣·维克多山》的分析,在形式分析与现象研究的双重视角中,研究此系列对深度的营造和通往真性的道路。

  • 标签: 塞尚 圣·维克多山 梅洛—庞蒂 现象学 艺术与真理
  • 简介:20世纪民国初年,在北京地区传统画派阵营当中先后形成两个以'精研古法,博择新知','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沟通世界美术'为宗旨的传统派绘画团体——中国画研究会与湖社画会,这是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化温和转型的群体。两个团体分别成立于1920年5月29日和1927年1月15日。它们并行时间近十年之久,同在北京

  • 标签: 中国画学 历史转角处 学研究会
  • 简介:书画艺术在晚清民国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及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求得保存文化精粹、扩大受众对象两者间的平衡。作为当时与吴昌硕、夏敬观、叶恭绰等书画名家皆有交谊的诸宗元,从参加'国学保存会''南社',到同商务印书馆合作进行《中国书学浅说》《中国画浅说》两书的撰写,其间透露出他书画实践、理论研究兼顾提高和普及的倾向,亦体现了其文化主体的自觉性与争取学术独立的努力。

  • 标签: 诸宗元 书画学 书籍史 国粹 新知
  • 简介:本文以清代中期帖学名家梁同书为讨论对象,以其在金石碑刻逐渐被推崇的语境下,作为一位帖书家的态度和选择。通过他与宣导金石碑刻的文人书家万经、丁敬、黄易、张燕昌等交往申的交流方式、范围等梳理,探知其中流露出的艺术观点,窥视他封于碑学的兴起乃至碑学逐渐确立的环境下的选择。同时结合粱氏着述、实践来分析梁同书作为在书法上坚持帖,在理念和实践上的融入、疏离和隔绝,乃至通过手札收藏来凸显他封帖的坚守。

  • 标签: 梁同书 金石碑刻 手札 碑与帖 态度
  • 简介:书籍设计或称书籍装帧设计,指以书刊内容为基础的书刊整体信息传达设计,具体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装帧设计(Bookbinding),指为达到保护内页和销售宣传功能的封面设计及装订形式、装帧材料、印刷工艺等方面的设定;第二,编排设计(Typography),即内文版式、图文配置等;第三,编辑设计(Editorialdesign),指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多层载体的整体信息传达设计[1]。正如丰子恺所说:"精美的装帧,能象征书的内容,使人未开卷时先已准备读书的心情与态度,犹如歌剧的序曲,可以整顿观者的感情,

  • 标签: 封面设计 结构主义符号学 《小说月报》 书籍装帧设计 信息传达 书刊内容
  • 简介:近百年学术维新,不仅在于学术研究内容的巨大变化、制度上的变革——从科举考试到近代学堂;科目上的改造一从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到现代学术与学科分类;学术语言文字的变迁——从文言文古汉语到白话文语体文;

  • 标签: 金石学 发刊词 书画 学术研究 科举考试 现代学术
  • 简介:纵观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史,其主流是现实主义创作,但是现代主义凭借自身的力量,一直都存在。吴大羽就是坚守现代主义创作的代表。中国的抽象表现绘画并没有如同西方那样,在一个时间段内涌现了一大批艺术家。相反,抽象表现绘画在中国的发展如同薪火传承,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师徒间的衣钵相授。虽然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充满艰辛,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得抽象表现绘画的脉。

  • 标签: 现实主义创作 中国绘画 抽象表现 弟子 现代主义 20世纪
  • 简介:印度神话和历史畛域不分,人神难辨。已出土的逾干幅犍陀罗佛传雕刻,勾勒出佛陀一生的行迹,塑造出佛陀基本的视觉形象。佛陀既是神格化的人,具有人的历史属性和人生经验,寄托着印度人普遍的神话情感;又是人格化的神,具有宗教主神的基本特性和内涵,以各种相好和各种故事形象地展现出佛教的基本内容。在犍陀罗佛传雕刻的世界里,作为人格化神的佛陀和作为神格化人的佛陀两者并非截然分裂,而是相互依存,相互酬唱。

  • 标签: 犍陀罗 佛传雕刻 佛陀 神格人 人格神
  • 简介:明清鉴定家的晋唐画概念──中国书画鉴定研读札记之二尹吉男一、鉴定能力与有效时限晋唐时代是中国早期卷轴画的古典时代,尤其是人物画的古典时代。那些极有影响力的绘画母题和笔墨样式一再被后世文化所选择,不断被复制、修正或发挥。绘画创作的历史线索随处都能生发...

  • 标签: 鉴定家 中国书画 鉴定学 顾恺之 书画鉴定 唐画
  • 简介:创意源自文化,科技威就梦想。实践类院校中的实用美术类中的各个专业,始终是以开发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和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尽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也不断提倡以调动学生创意思考与动手能力为目的,然而由于没有发挥专业优势,真正实现产、、研的密切结合,致使教师和学生的研究与学习的原动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创意思维与实践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近年来,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培养急需的文化创意型人才,天津美术学院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培养方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真题真做的教学和实验环境,致力于深化产、、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文化创意型人才,增强利用创意直接服务于文化建设、高科技产业与口岸贸易的服务意识。

  • 标签: 一体化教学模式 创意性 优势 创新型人才培养 教学实践 高科技产业
  • 简介:引言列斐伏尔是一位兼收并蓄、不知疲倦、充满激情的思想家: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学术生涯,共撰写了60多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发表过数篇评论。他跨越了诸多学科,进行了许多理论和政治斗争。其一生都以深度的政治参与及改变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为特征:从早期接触文艺先锋派,1924年与知识分子皮埃尔·莫朗热[PierreMorange]和诺伯特·古特曼[NorbertGuterman](以及乔治·波利策[G.Politzer].

  • 标签: 列斐伏尔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亨利 时间 兼收并蓄 学术生涯
  • 简介:那个被我看作是建筑师的人,他有恰当而充分的理由与方法……既知道如何以他自己的心灵和能力去设计,又通过建造去加以实现。……从而,事情就成为这样,让外形的轮廓变得精准而恰当,在内心中加以构想,将各种线条与转角搭构起来,并通过受过教育的智力和想象将其完善。——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建筑论》~1建筑教育从来都是,现在也是,未来更将是关于合格的建筑师的培养。

  • 标签: 建筑学教育 建筑教育 VS 职业化教育 阿尔伯蒂 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