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间47例足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状况.结果患者治疗痊愈的31例,治疗有效的15例,治疗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为46%.患者治疗后AOFAS总分为79.3±19.2,而治疗前为31.6±5.2,治疗后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AOFAS单项评分也均高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47例患者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占比例的4.3%,有1例术后三个月行走存在轻度疼痛感,占比例的2.1%,1例患者术后踝关节肿胀,占比例的2.1%.结论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关键词踝关节融合术;足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47-02

  • 标签:
  • 简介:<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21岁,因间歇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半年余,双下肢水肿1月,于2011年3月2日收入我院泌尿微创科。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间歇性出现。尿中无血凝块,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排尿不净感,无发热、腰痛,未行特殊治疗。

  • 标签: 基因融合 肾癌 相关性 肉眼血尿 易位 无痛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所用样本资料为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随机选择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性化管理理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和护理水平的评分值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大(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产生了显著效果,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有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升我院神经内科整体护理质量产生深远影响。相关护理方式也能够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人性化管理 护理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创伤后踝关节炎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创伤后踝关节炎患者为样本纳入92例,随机抽签,结果为一般组和微创组,涉及的样本量均是46例,前者行开放踝关节融合治疗,后者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治疗,样本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入选,记录踝关节恢复情况,统计骨性融合率。结果:术前需评估踝关节状态,在微创组和一般组无差异,P>0.05。术后评估踝关节状态,AOFAS评分在微创组比一般组高,NRS评分在微创组比一般组低,P

  • 标签: 创伤后踝关节炎 临床分析 治疗效果 微创踝关节融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经由HIS信息化平台,基于BSC,将精细化护理与护理绩效管理有机融合,探索其对护理服务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2个非试点病区为对照组,2个试点病区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采用传统的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和绩效核算;实验组应用精细化护理服务模式融合HIS系统等信息化平台,采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护理绩效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效果。结果 BSC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考核总达标情况、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均好于传统组。 结论 将精细化护理、信息化平台、BSC有机融合,可以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潜力,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实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双重目标。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BSC HIS系统 绩效考核 护理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腱鞘囊肿切除趾间关节融合术治疗拇趾腱鞘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11例拇趾腱鞘囊肿患者,对其实施腱鞘囊肿切除趾间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愈合情况以及手术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趾功能评分,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入组11例患者术后均实现一期愈合,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拇指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随访观察期间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不适症状,一定时间后症状消退,没有出现行走疼痛等症状,且入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在拇趾腱鞘囊肿临床治疗中合理采用腱鞘囊肿切除趾间关节融合术,能够保证良好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症状和功能的改善,同时此种手术治疗安全性也较高。

  • 标签: 拇趾腱鞘囊肿 切除治疗 关节融合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融合患者展开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摘选2021年10月--2022年10月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脊柱推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治疗,随机数表法为分组依据,实验组(44例),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护理,参照组(44例),行单一常规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患者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比参照组低;身体功能评分实验组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骨科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减少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身体功能,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脊柱融合患者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实施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接收的50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实施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效果。结果: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检出率接近病理诊断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诊断中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为手术提供更加准确治疗意见,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SPECT/CT融合显像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术前诊断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融合患者展开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效果分析。方法:摘选2021年10月--2022年10月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脊柱推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治疗,随机数表法为分组依据,实验组(44例),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护理,参照组(44例),行单一常规护理。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患者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比参照组低;身体功能评分实验组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骨科康复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减少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身体功能,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脊柱融合患者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21年11月到2022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21例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益重视,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研究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探讨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 标签: 课程思政 药理学 思政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护理程序为导向的系统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例,常规护理干预)与试验组(n=45例,需求导向护理+多学科融合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护理直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理方案为导向的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子宫肌瘤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利于加快术后恢复。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血压 需求导向护理 多学科融合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侧前路椎间融合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措施,提高腰椎前后路融合手术护理配合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9年9月到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共35例,采用侧前路椎间融合(OLIF)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3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2~186min,平均手术时间(160.3±12.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9.4±30.8)ml;术后平均住院日(7.2±2.0)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4±0.6)d。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手术及手术护理配合相关并发症。6个月随访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出血内固定材料松动、移位或断裂,每例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了椎间骨性融合。结论 侧前路椎间融合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具有良好的效果,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娴熟的手术配合是侧前路椎间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术中护理质量,可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 侧前路椎间融合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口腔医学人才,将思政教育融入口腔全科规培生临床教学及人才培养中是关键。本文根据目前口腔全科规培教学中存在思政教育的不足,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思政教育与口腔全科规培生临床教学融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医德高尚、专业技术强、爱国爱民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 标签: 思政教育 口腔规培生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提高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地方高校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探讨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对策。

  • 标签: 产教融合 地方高校 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0例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腰椎功能,使病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通道下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功能
  • 简介:背景:腕关节的功能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将严重受损,功能重建非常重要,重建的方法和材料多种多样。目的:评估桡骨远端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胞瘤切除后以不带血管蒂自体髂骨骨块移植融合进行腕关节功能重建的临床、影像和功能评价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不带血管蒂自体髂骨骨块移植融合进行腕关节功能重建的桡骨远端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胞瘤76例,本组选取随访超过1年病例,共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15-68岁,平均29岁。随访时间12-151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影像学评价和功能评价(握力测量、前臂旋转活动度测量、MSTS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本组病例术后远端接骨端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近端为9个月。19例需再次手术,包括局部复发6例和手术并发症13例(包括骨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功能评定结果:患侧/健侧握力比平均为57%、前臂旋转总活动度平均为116°、MSTS-1987评分平均值为29分,MSTS-1993评分平均值为96%、DASH评分平均为9分。结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并应用不带血管蒂自体髂骨骨块腕关节融合可达到很好的术后功能恢复,同时复发率和并发症率较低,可作为桡骨远端CampanacciⅢ级骨巨细胞瘤治疗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桡骨远端 自体骨 腕关节融合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或融合器行腰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间应用自体骨或融合器行腰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72例下腰椎疾病的患者,应用Oswestry问卷调查评价其临床疗效(0DI评分)和对照研究临床效果与影像学的关系。结果:ODI评分融合器组中28例为优,86.49%(32/37)为满意(优和良);自体骨组中26例为优,82.86%(30/35)为满意(优和良);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维持椎间隙高度上术后aP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者有显著性差异LP〈0.05)。依据放射学证据的融合标准,61例被确定为融合融合率为84.72%。ODI评分满意率为75.41。不一定融合或不融合11例ODI评分满意率为72.73。结论:本研究表明自体骨或融合器均是下腰椎间融的有效方法;假关节发生是腰椎间融合术后的影响临床功能的一个相关因素,但影像学表现为假关节的患者亦可能对手术满意。

  • 标签: 腰椎 椎体间融合 植骨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