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4
  • 简介:刘勰之"文心"实为其雕龙群言之精神源动力,索源则先须观澜,即宏观地探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因此,首要地便是对当时文学修辞背景的考察,包括声韵、文字及修饰倾向等角度;其次是对文士心理和文风面貌的考量。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都离不开《文心雕龙》其文学理论的观照。理论与实际结合,方能更近"文心"之旨。

  • 标签: “文心” 文学修辞 文学风气 《文心雕龙》
  • 简介:文心雕龙.神思》是全世界第一篇系统谈论艺术想象的文学作品,它把文学创作中从构思、想象到意象、语言再到写成作品的整个过程和相互关系都作了详尽的梳理和论述。在认识和理解文学创作的同时,笔者联想到与文学艺术共生互溶的舞蹈艺术,以及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过程中体现出的相通性和差异性;本文以两个不同种类的作品为例,重点分析文学创作与舞蹈创作的异同。

  • 标签: 文学创作 舞蹈创作 共性 差异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1
  • 简介:屈原宋玉楚诗学      诗学,屈原(包括宋玉)的楚诗学(包括创作本身),说在突破儒家政教诗学的框架时

  • 标签: 楚骚 骚诗学
  • 简介:本文着重阐述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诗人在其创作的楚辞作品中所建立的楚诗学,它的内涵特点,它与先秦两汉诗学的关系,以及它在中国诗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从而认识屈原宋玉对中国诗学发展的贡献。

  • 标签: 屈原 宋玉 楚辞 艺术风格 “缘情”说
  • 简介:老作家杨1900年生于闽南侨乡漳州.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去新加坡谋生,以后在上海参加"左联",著有诗歌、戏剧、散文集和多种译著.1941年后他到新加坡做文化宣传工作,太平洋战起,流亡海外十多年.多年颠沛积劳,贫病清苦,1952年他回国不久就重病偏瘫,1957年1月病逝广州,身后萧条.

  • 标签: 杨骚 诗人战士 骚诗人
  • 简介:从文化输出和交流来看,中国古典文论外译的文论思想传播是一个基本的、甚至是绝对的批评侧重点。《大中华文库·文心雕龙》英译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风貌,大部分篇章在文论思想传达方面是较为成功的。基于对该译本术语和文论思想英译表达准确程度的分析,它在文论思想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其美中不足之处,主要涉及文本内部文论思想和文本与中国文论思想的多处不连贯性。中国古典文论外译应主要面向西方知识界,全面准确透彻地译介原貌,以减少误解,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和活力做出更大贡献。

  • 标签: 中国古典文论 文化性 英译 批评 《大中华文库·文心雕龙》
  • 简介:本文截取了《吟诵与叙事——也来议议中国“史诗”问题》篇的一部分,试图从中国先秦到两汉的文体演变角度切入,透析“士”与权力关系的嗳昧纠缠在文体发生中的折射。以文体作寓,从明君贤士的婚媾之“骈”,超越到儒道双向心性“骈”境;即从审美境界中的“美政”诉求,经历沦丧主体为“娱”的炼狱,最后走向“避世求隐”。从而使汉语之文借仙气的“隐秀”,涤濯掉“骈”娱之具的贱身,潜入进“神思”与“情采”,且文人之士亦乘文之“风骨”,否决掉优伶戏身。

  • 标签: 美政 政制 主体 阉割 骈俪
  • 简介:《反》浅识及今译罗显荣扬雄,字子云(公元前53-18年)。蜀郡成都人。成年后自蜀中游学到京师,途经当令绵阳,寓居当时的涪县钟阳镇(今绵阳市涪城区新皂乡),至今留有他勤奋治学的“洗墨池”、“读书台”等遗址。作为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汉代大文学家,“他的盛名...

  • 标签: 《离骚》 屈原 扬雄 浅识 “君权天授” 艺术特色
  • 简介:在中国文坛上,似乎还没哪个作家敢这样评判自己的作品:“假如二十世纪有几本小说被未来的历史所看重、所流传的话,《土》将是其中一本。它对于‘文革’时期农村贫苦生活的描绘,无疑还原到了历史的本质,可以敲打在记录历史的荣辱柱上。”

  • 标签: “骚” 老村 中国文坛 二十世纪 历史 小说
  • 简介:唐代的屈接受,包含着屈原其人与其文两个接受向度,分为三个阶段.除中唐时期注重的是屈的情感与形式外,初唐时期与晚唐时期都以道德为重而与现实政治发生直接的联系,呈现出一个由实用而返回实用的发展轨迹.屈原与其作品的接受,由初唐时期的肯定其人而否定其文,到晚唐时期对人与文的全面肯定,中唐时期的屈接受是一大转折,韩愈和柳宗元在其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消解了前辈的道德批评,深化了对屈的文学价值的认识,使"风"""同源之说真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 标签: 唐代 屈原 接受反应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价值
  • 简介:《潮》是三岛由纪夫作品系列中最具独特风格的小说,作家将希腊艺术美与日本古典艺术美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中粗犷美丽的自然景观,淳朴和谐的民风民情,神圣纯洁的爱情,肉体与理性统一的青年男性美,以及富于青春活力的老年形象,均表现出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形成了这部小说轻松明朗的艺术格调,从而实现了三岛所追求的艺术美学理想。

  • 标签: 《潮骚》 自然景观 牧歌情调 均衡 消解
  • 简介:小花本名陈晓明,笔名为呢喃的火花。以写作与绘画为生,出版有长篇小说《月光走失在午夜》、《这只是一次飞翔》。即将出版小说文集《燃烧的花朵》,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冬日暖阳弥足珍贵。这个周末,阳光是金灿灿的。小花背着他著名的大花包来我家——也是他去年暂住的家。就在他原先住过的房间里,就在那扇窗下,那块地板上,大花包里的零零碎碎,在阳光下像是一个梦境。

  • 标签: 小花 自画像 长篇小说 阳光 福州 牛皮纸
  • 简介:吴江的性格向来内向,一天难得说上几句话。最近一段时间,他变得更加沉闷,身上还总是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尿味。作为同桌,乐奇多次提醒他要注意个人卫生,都被他一句“要你管”给顶了回来。好心被人当成驴肝肺,乐奇感到很生气。结果,这对原本还算融洽的同桌,关系迅速恶化。

  • 标签: 当代文学 儿童文学 童话 《淡淡的尿骚味》
  • 简介: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风雅”和“风骚”作为诗歌的渊源,作为检验诗风的标尺,作为各种诗体的宗祖,其至高地位似乎是无须加以讨论的。但是历代文人虽然习惯於标举“风雅”和“风骚”,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是否一致?二者所代表的传统又是否相同?在目前所见的诗学研究中,似乎还缺乏认真的辨析。如果细检清末以前所有的诗论以及研究诗的学术着作,不难发现前人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其实曾遇到不少麻烦和争执。而这种分歧从诗体的角度看得尤其分明。

  • 标签: 诗歌批评 “风雅” 风骚 历代 辨体 得失
  • 简介:文心雕龙.明诗》篇承接《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歌咏言。”但王一川先生认为“诗言志”即是西方的“诗言回忆”,笔者从文化背景、语义学和诗歌内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中国的“诗言志”说不同于西方的“诗言回忆”说,两者是不同的诗学传统,但不同不等于二者不通,两者统一于“文学即人学”这一命题之下,如一条路的两个方向,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

  • 标签: 明诗篇 诗言志 诗言回忆
  • 简介:《诗经》行世至屈诞生,时间相隔二百余年。出于外交等政治场合的需要,《诗经》一直在各诸侯国之间流播传扬。楚国乃南土大国,与中原文化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他曾担任楚怀王左徒,在内与楚王图谋国事,在外接应八方诸侯与宾客,他亦曾出使过齐国等地,自然深受《诗经》精神之影响。表现在屈中的“怨刺”精神与忧患意识、《诗经》体式及语言等艺术、比兴表现手法等,皆与《诗经》一脉相承。屈原是第一个受益于《诗经》精神的正式署名的中国诗人。由于屈原的努力,屈精神与《风》诗精神共同构成了“风骚”精神而光耀万代。唐代诗人崇尚《风》《》,化其精神为诗歌之养料,使诗歌呈现出风骨健朗、新鲜活泼的时代风貌,主要体现在精神闳美、性情纯美、人情贞美、语言新美、意境优美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了唐诗独特的审美意味。

  • 标签: 《风》《骚》诗脉 承传光大 唐诗精神 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