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实施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手术前做好患者降压、防感染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行静吸复合麻醉以及采用硝普钠降低血压,在患者体内植入覆膜支架治疗,手术后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镇痛。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40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以及相应控制血压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实施方便,镇痛效果明显,且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覆膜支架术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住院患者 372例,按数据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 186例。干预组由责任护士针对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 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实施了系统的术前准备、严密有效的术中监测、精心的术后宣教及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 21.5%,对照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 41.9%。结论 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 整体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不适,降低了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桡动脉途径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时肺动脉CTA的扫描技术。方法回顾65例行肺动脉CTA的疑似肺栓塞患者,其中36例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29例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评价图像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时,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法扫描图像质量在二级及以上达到96.6%,而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法扫描图像质量在二级及以上仅20,5%。结论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时,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法优于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法。

  • 标签: 肺动脉 CTA 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上2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①在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CT血管造影 解剖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7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术式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对比,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知,乙组的各项系数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对甲组和乙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分析,乙组的并发几率低于甲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应用价值高,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心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超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50例非心血管疾病和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要进行彩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肾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轻度狭窄发生率为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结论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形成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以采用彩超对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常规检查。

  • 标签: 彩超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冠心病
  • 简介:1.病史摘要患者男,14岁,发作性头疼伴血压升高1年余。患者入院前1年发作头晕、头疼,伴视物模糊、心慌、恶心、呕吐,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测血压(BP)180/130mmHg,诊断考虑"高血压",予降压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先后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不达标。在当地曾行主动脉及肾动脉造影示双肾动脉主干狭窄,左侧几乎闭塞。期间反复多次行外周血管超声及CT检查未见主动脉及其他分支动脉明显异常。

  • 标签: 大动脉炎 双肾动脉 孤立 降压药物 肾动脉造影 血压升高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普通婴儿巨大血管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普通婴儿巨大血管患儿行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于末次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76例患儿共行TASE共95例次,穿刺技术成功率为100%(95/95)。76例患儿中,Ⅰ级预后6例(6/76,7.90%),Ⅱ级19例(19/76,25.00%),Ⅲ级23例(23/76,30.26%),Ⅳ级28例(28/76,36.84%),总有效率100%(76/76)。随访发现疗效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SE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巨大血管疗效确切,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 标签: 血管瘤 栓塞 治疗性 博莱霉素 聚乙烯醇 普萘洛尔
  • 简介: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说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那么冠状动脉就相当于心脏的“输油管道”,为心脏昼夜不停地输送营养和氧气,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 发动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检测意义,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脉超声及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检出率,进一步对观察组中颈动脉内膜厚度与MRA脑动脉硬化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3例,对照组检出2例,观察组颅内动脉硬化检出率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观察组患者中,内-中膜厚度1.1mm患者5例,检出颅内动脉硬化1例,检出率20.0%;内-中膜厚度1.2mm患者12,检出动脉硬化4例,检出率33.3%;内-中膜厚度1.3mm患者10例,检出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50.0%;内-中膜厚度大于1.4mm患者3例,检出动脉硬化3例,检出率100.0%。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颅内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临床中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于颅内动脉硬化的早期预测、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 内膜增厚 动脉硬化 相关性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两种疗法的配套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介入途径的不同为患者分组,其中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经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同时两组均接受临床护理,试对比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结果及护理效果。结果就介入治疗成功率而言,研究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2.5%(29/40);就并发症率而言,研究组为0%(0/40),对照组为20%(8/40),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相比,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冠心病治疗效果,辅以相应的临床护理,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股动脉 不同途径 桡动脉 介入治疗 冠心病 护理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Stent,CAS)对于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中国阜外医院于2005年12月-2014年12月60名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组1为27名患者接受单侧CAS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2为33名患者接受单侧CEA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记录并分析患者主要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0%,CEA-CABG组患者术后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均为3.03%,两组患者间术后MACCE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与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均满意。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较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动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确定子宫肌瘤体供血动脉位置,并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技术进行治疗,探讨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87.13±49.52)mm3,治疗后6个月为(25.76±11.95)mm3,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肿瘤直径<50mm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肿瘤直径>50mm治疗总有效率为45.8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体供血动脉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肌瘤直径小于50mm的临床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供血动脉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硬化仪较多普勒对于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对比。方法对于入组患者进行动脉硬化检查分析,选择我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具备如下条件1、60岁以上老年人;2、按高血压分组,分为I级、II级、III级。实验组患者约200例。将实验组分成三组,每组60-70人,入院后每组均给予完善动脉硬化监测以及头颈部、双下肢多普勒检查,每组患者组内进行对比分析,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后进行统计学检查。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硬化仪 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了观察在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天琪旋压式桡动脉止血装置和TR-Band气囊式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心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登记奇偶数分组,即A组100例和B组100例,其中A组运用天琪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而B组给予TR-Band气囊桡动脉止血器,对两组并发症情况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止血,与B组相比,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在冠脉介入术后经桡动脉径路采用天琪旋压式桡动脉止血器优于TR-Band气囊桡动脉止血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桡动脉止血器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和壁冠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2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由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观察,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动脉存在。观察心肌桥厚度与壁冠动脉长度,并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壁冠动脉近端及远端状况。结果200例患者可疑冠心病患者中,发现存在心肌桥-壁冠动脉64例(32.0%),共计76处;其中心肌桥-壁冠动脉位于左前降支部位共计61处,所占百分比为80.3%(61/76);心肌桥厚度为0.8~13.1mm,平均为(3.6±0.8)mm;壁冠动脉长度为7.8~62.8mm,平均为(24.6±3.5)mm;心肌桥-壁冠动脉合并近端血管粥样斑块硬化者36例(56.3%)合并近端及远端血管粥样斑块硬化者2例(3.1%)。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和壁冠动脉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的心血管情况。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壁冠动脉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通过对施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2例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准备,桡动脉准备,呼吸系统功能锻炼指导;术中的体位护理,血管准备,生命体征护理;术后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穿刺点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护理干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本组1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除1例出现手部肿胀以外,未出现围手术期的穿刺点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成功施行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6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参照组5.26%vs.31.58%,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效果十分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动脉栓塞术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