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两种方式在利用宫内节育器避孕之后的因症取环时间以及原因。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曾接收的分娩产妇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以剖宫产方式来进行分娩的作为甲组,另外一组阴道自然分娩的作为乙组,两组产妇在分娩均利用宫内节育器来进行避孕,对两组产妇的因症取环时间以及取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在因症取环的原因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均是由于出血、腹痛以及环位异常等,组间差异显著(P>0.05);剖宫产妇女的取环时间明显早于阴道分娩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在行剖宫产后若出现瘢痕子宫,不能单纯依靠常规方法所探测到的宫颈长度来对宫内节育器进行选择,从而降低该类产妇在上环早期即有因不适症状出现而取环的情况,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分娩 因症取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在中风肌张力增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风肌张力增高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疗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各28例,比较两组的Barthel指数、FMA量表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痉挛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26/28),与对照组的75.00%(21/28)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的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二者治疗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肢体活动能力,为其病情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综合康复 中风后肌张力增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乙肝肝硬化的37例住院患者给予常规及口服ETV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V-DNA水平及血清学转换情况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在48周时TBIL、ALT较治疗前下降,ALB、PTA较前升高。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24周、48周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对数值,呈逐渐下降趋势,部分转阴,其转阴率分别为62%(23/37)、94.5%(35/37)、94.5%(35/37)。其中HBeAg阳性,在48周时,58.3%(14/24)出现了HBeAg阴转,实现了血清学转换。结论ETV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有效,该药不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很少,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乙肝肝硬化患者最好尽早服用ETV抗病毒治疗。

  • 标签: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 118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 2018年 1月 -2018年 9月来我院就诊的 118例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收治的 118例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5.76%与对照组 85.59%相比较高 (p<0.05)。结论: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泌尿外科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小夹板固定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106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饮食知识、自我管理知识、日常生活管理知识以及功能恢锻炼知识五项相关指标结果分别是98.11%、98.11%、96.23%、96.23%以及100.00%,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明显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此类骨折病症的正确认识,生活中做好相应的健康预防和护理管理工作,提升护理疗效,促进患者的术后骨折早日康复。

  • 标签: 桡骨下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健康教育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护理依据。方法选择我科60例脑卒中血管性痴呆患者为主要对象,对可能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总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个体化护理和智能训练,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也对预防痴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外伤性迟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和CT表现,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9例GCS评分>12分,血肿量≤10ml,环池清晰,第四脑室无受压变形且无小脑、脑干阳性体征。在严密观察和动态CT检查下保守治疗。16例血肿量>10ml,出现意识状态突然改变,烦躁、频繁呕吐、头痛加剧时,积极手术治疗。预后伤6个月根据GOS判定疗效,18例恢复良好,重残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复查CT是及时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窝血肿的最有效方法。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及CT表现来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 标签: 外伤性 迟发 后颅窝血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病例研究诱发脑卒中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入选的276例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抑郁症史、脑卒中性质、病灶个数、病灶位置、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脑卒中患者有126例发生PSD,脑卒中抑郁发病率为45.65%,分析发现,发生PSD与性别、年龄、抑郁病史、病灶个数、病灶位置、卒中次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脑卒中发生抑郁的比例较高,与多种诱发因素相关。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通过对所在科室2014~2016期间,肿瘤患者化疗跌倒事件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肿瘤患者化疗易于跌倒的主要原因,从护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护理对策。

  • 标签: 肿瘤病人 化疗 跌倒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冷沉淀在抢救大量输血凝血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例严重损伤大量输血出现凝血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输冷沉淀前、输冷枕垫12-24小时以及术后3-5天的凝血象和血浆的水平测验结果。结果患者在输注冷沉淀之后的12-24个小时和输注冷沉淀之前相比,血浆PT和TT以及APTT都明显呈现缩短的趋势,Fbg含量显著增加,Fn含量明显升高,对于差异显著;另外,其中有2例患者的D-二聚体和正常范围比较接近。在输冷沉淀之后的3-5天和输前相比,其中PT和TT以及APTT都明显缩短,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发生大量输血之后并发凝血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输注冷沉陷,有效提高患者在血循环当中的凝血因素以及纤维蛋白等相关的凝血物质的含量,有效缩短凝血的时间,及时纠正凝血异常情况;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冷沉淀 凝血异常 大量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早期妊娠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获得妊娠172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妊娠结局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生化妊娠组)、B组(早期自然流产组)、C组(对照组)。C组为正常分娩或继续妊娠超过3个月者。分析3组患者基本情况、促排卵及体外受精过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B组年龄、基础促卵泡激素(basic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bFSH)水平、≥2次自然流产史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注射雌激素(estrogenichormone,E2)水平下降率、卵泡晚期添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menopausalgonadotropin,HMG)剂量及辅助孵化比例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短方案组早期流产率高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早期流产率高于输卵管性不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及≥2次自然流产史是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龄及≥2次自然流产史是体外受精早期自然流产的独立风险因素。

  • 标签: 胚胎移植 胚胎丢失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科手术患者尿管留置术后发生漏尿情况的观察,积极寻找发生漏尿的可能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对应措施,既减轻了由于尿漏浸渍皮肤引起的舒适度的改变,也减少了会阴部皮肤的感染和褥疮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同事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效率。

  • 标签: 漏尿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1000例(1000只眼)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其中发生囊破裂的情况、处理的方法、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囊破裂者81只眼,发生于水分离时10只眼、超声乳化时55只眼、注吸皮质时10只眼、植入人工晶体时6只眼。全部植入人工晶体。术后3个月视力0.5以上者61只眼,0.2以上者20只眼,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技术娴熟和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囊破裂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后囊破裂 玻璃体脱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中风失眠的治疗价值 。 方法:将 86 例中风失眠患者随机分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 P< 0.05),治疗匹兹堡睡眠指数显著降低 (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 P> 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中风失眠 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治疗,且用药比较安全。

  • 标签: 中风后失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睡眠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民逝世潜在器官供者捐献器官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XX市的798例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本地常住人口612名,外地来XX市人口176名,按照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出生地将798名调查对象进行分组,使用器官捐献量表、死亡态度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对不同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测评,比较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对捐献意愿的影响。结果男女被调查对象的器官捐献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以上学历者器官捐献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评分高于大学以下学历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来自农村地区被调查者器官捐献意愿低于城镇被调查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公民器官捐献意愿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影响较大,本文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及成长于城镇被调查者的器官捐献意愿更高。。

  • 标签: 公民 器官捐献 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15例OPL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OPLL的认识,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15例OPLL均行X线和CT、MRI检查,其中CT增加多平面重建,分析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论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相结合,能够准确评价OPLL的各种征象,对OPLL作出正确、及时的诊断,从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X线 CT MRI OPLL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外伤性迟发性颅窝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和CT表现,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9例GCS评分>12分,血肿量≤10ml,环池清晰,第四脑室无受压变形且无小脑、脑干阳性体征。在严密观察和动态CT检查下保守治疗。16例血肿量>10ml,出现意识状态突然改变,烦躁、频繁呕吐、头痛加剧时,积极手术治疗。预后伤6个月根据GOS判定疗效,18例恢复良好,重残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复查CT是及时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窝血肿的最有效方法。根据GCS评分、血肿量及CT表现来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 标签: 外伤性 迟发 后颅窝血肿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