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IL-1β、IL-6、TNF-α的影响,探讨该药能否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方法选择40例在全身静脉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50~70岁,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负荷剂量10min静脉输注完,后以0.2~0.5(μg/kg·h)的输注速度持续静脉输注;C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手术开始2小时(T1)术毕即刻(T2)和术后24h(T3)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点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D组T1、T2、T3时点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减少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对抑制围术期引起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炎症因子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穴位注射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和对照组。穴位组在手术结束后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推注恩丹西酮。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穴位组在术后>6h且≤24h、24h总的时间段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完全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优于静脉注射,在术后可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术后恶心呕吐 穴位疗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婴幼儿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白细胞介素-8(IL-8)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78例为实验组,单纯先心病患儿86例为对照组;在第1天、第3天及第7天分别检测上述指标并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1天和第3天NT-ProBNP和AD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7天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第3天的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1天和第7天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急性期心功能损害明显易发生心衰和肺动脉压力增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联合检测NT-ProBNP、ADMA和IL-8有助于精确评价患儿心功能、肺动脉压力和感染严重程度,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NT-proBNP ADMA IL-8 先天性心脏病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浊消溃方配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的影响。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化浊消溃方组(A组)、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美沙拉嗪组(C组)。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像变化,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变化。结果治疗后,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像均优于化浊消溃方组(A组)和美沙拉嗪组(C组),(P<0.05),化浊消溃方组(A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像较美沙拉秦组(C组)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比较,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组(B组)患者血清TNF-α、IL-6明显低于化浊消溃方组(A组)和美沙拉嗪组(C组)(P<0.05)。化浊消溃方组(A组)与美沙拉嗪组(C组)比较,患者血清TNF-α、IL-6降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化浊消溃方配合灌肠方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结肠镜像,并能调节患者免疫机制。

  • 标签: 化浊解毒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TNF-&alpha IL-6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CYP2C9、VKORC1、CYP4F2(rs2108622)和EPHX1(rs2292566)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三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测量结果在治疗范围内服用华法林剂量稳定的患者181例,收集非遗传因素资料,华法林服用剂量及INR值,出血、血栓病史,用药史。抽血分离DNA并通过高分辨熔解技术(PCR-HRM)对CYP2C9,VKORC1,CYP4F2和EPHX1进行基因分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来确定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结果除了年龄,CYP2C9、VKORC1和CYP4F2的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的显著预测变量,能够解释剂量差异的39.7%。VKORC1和CYP2C9基因型仍然是华法林剂量的主要预测变量,首次明确CYP4F2(rs2108622)基因型有助于确定中国汉族人口华法林的稳定剂量。结论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进行CYP2C9、CYP4F2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筛查,有助于确定华法林抗凝的初始剂量,减少频繁抽血检测INR的负担,可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及个体化用药。

  • 标签: 华法林 CYP2C9 CYP4F2 VKORC1 EPHX1
  • 简介:目的考察血必净注射液与6种常见溶媒(0.9%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注射液)、5种临床常用药物(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氢化可的松、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伍后5种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丹参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为临床配伍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血必净注射液分别与溶媒、药物按使用浓度进行配伍,室温下放置8h,定时取样,采用UPLC测定5种指标成分含量,采用酸度计测定配伍后溶液的pH值,并观察配伍后溶液颜色及外观变化。结果血必净注射液与溶媒及药物配伍后,5种指标成分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解趋势,1h内均未发生明显的降解(降解量〈5%);8h内pH变化均在规定范围内;除与头孢曲松钠直接配伍后,溶液颜色随时间逐渐加深之外,其他溶液颜色与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必净注射液与溶媒配伍时应现配现用,不宜长久放置;血必净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配伍后颜色变化明显,应慎用。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配伍 溶媒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