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纪录片《敦煌》叙事策略可以归纳为由人物搭建的结构框架、转换自如的人物视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作为一部娱乐化的人文类纪录片,《敦煌》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拓展了电视纪录片的话语空间,并由此为纪录片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 标签: 纪录片 敦煌 叙事策略
  • 简介:电影的叙事逻辑直接关系着观众对于影片大体风貌和艺术风格的感知,也体现着导演在展开情节、设置矛盾、安排材料上的具体技巧。近年来,宁浩的喜剧电影屡屡获得票房与口碑上的成功,在让观众获取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电影品牌。我们通过对其喜剧电影的读解不难发现,宁浩有着在叙事逻辑上的主观追求,在电影中先后尝试了单线索线性叙事、双线索和多线索交叉叙事的不同叙事逻辑,创造了令人激赏的观影效果。

  • 标签: 宁浩 喜剧电影 叙事逻辑
  • 简介:小说叙事依赖于空间与时间,没有空间,叙事就会缺少可承载的容器,失去存在的根据;没有时间,叙述语言、故事等就会缺少计量工具,走向杂乱无章,空间与时间构成了小说叙事的基本维度。在这个意义上,巴赫金将小说称为"时空体","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时间在这里被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

  • 标签: 空间叙事 网络小说 论略 小说叙事 叙述语言 计量工具
  • 简介:1.时间、集体的时间,或问题的提出时间是叙事文学中一个特别关键的、重要的因素。时间不止决定了一部小说的情节,决定一部小说的叙事长度,还会决定一部小说的美学,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尝试探讨一下时间在当代叙事当中的几种情况。

  • 标签: 时间问题 叙事文学 长度 美学 小说
  • 简介:叙事原本是人类认识和再现客观世界的一种古老的方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罗兰·巴特与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列入文学批评的领域之中。大卫·里恩是英国著名导演,其电影的一大特色便是几乎都来自于小说的改编。但对小说的叙事学研究并不能覆盖里恩电影的叙事学特色,对其电影在叙事学角度上进行重新梳理,是极有必要的。文章从里恩电影中叙事的"陌生化"、叙事的延宕、日常叙事与宏大叙事的结合三方面,以叙事学角度分析里恩的电影。

  • 标签: 大卫·里恩 电影 叙事学
  • 简介:叙事视角是作家创作小说极为重要的写作技巧,备受叙事学界研究者的关注。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不仅包括传统小说惯用的全知视角,还恰当的以故事中人物作为叙事角度的有限视角,以及多重式人物视角。通过叙事视角的转换,既能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又能同时展现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本文从三个不同类型的叙事视角出发,力图揭示不同的叙事视角对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以及揭示主题思想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叙事视角 全知视角 人物有限视角 多重式人物视角
  • 简介:影片《大鱼》至今仍有绵延无穷的审美韵味与艺术价值,堪称奇幻影片经典。它的内在魅惑或许就在于影片中诸如"大鱼""成长""音乐"等纷繁复杂的意象与意象叙事。诸多意象叙事背后蕴藏着耐人寻味的象征意味以及多重"美国"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蕴。而"美国"文化精神美学化的呈现与转换最终凝结为一种普泛性文化精神追求,并对当下中国文艺、社会现实及人们个性品质重塑不乏有益的影响。

  • 标签: 《大鱼》 意象叙事 象征意味 审美意蕴
  • 简介:读完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精神上一阵恍惚。放下书踱到窗前,那个森严、幽邃的701世界,才在晃眼的日光下渐行渐远。但一个为破译密码而梦游了一生的天才与疯子,却像道谶语顽固地纠缠着思绪,让某种偏执的人类智慧的历史及其意义一下子变得可疑甚至恐怖起来。

  • 标签: 《解密》 叙事伦理 麦家 批评 悲哀 个案
  • 简介:近两年的长篇创作被认为呈丰收景象,一些著名作家纷纷推出重要作品,如贾平凹的《秦腔》、刘醒龙的《圣天门口》、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兄弟》、铁凝的《笨花》、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阎连科的《受活》《丁庄梦》、东西的《后悔录》、阿来的《空山》、范稳的《水乳大地》《悲悯大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毕飞宇的《平原》,等等。这些长篇不但相对集中地出版,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倾向,就是绝大部分作品都有着强烈的“史诗化”追求,或为当下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存照树碑,或重述一段漫长的中华民族近现代史,或借原始民族的神话历史吟唱自己心中的挽歌……在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变革”近二十年后,当代文学的创作重新出现趋向“史诗化”的热潮并非偶然。这说明,“宏大叙事”虽然解体,

  • 标签: 宏大叙事 诗化 创作 长篇 追求 《水乳大地》
  • 简介:为促进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东西方叙事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首届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定于2嘶年10月16-19日在江西南昌赣江宾馆举行。

  • 标签: 国际会议 文艺理论 叙事学 学分 学会 中外
  • 简介: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又被评价为“当代官场现形记”。通过比较囚徒困境下的事件发展态势,对比十年前后官员处理“李雪莲事件”的情况及结果,引入托多洛夫平衡叙事理论,剖析官场生态链下的故事走向,并结合囚徒困境理论建立关系平衡模型进行具体分析。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各级官员,揭示出导致官员们陷入囚徒困境怪圈的逻辑关系,同时给予了做官当根植于民、应建立官民信任机制的启示。

  • 标签: 《我不是潘金莲》 囚徒困境 平衡叙事
  • 简介:鲁迅在1926-1927年间的文学史论述与讲演中,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悖论式的张力结构。在鲁迅的思想脉络中,立足文学的立场,表达的是克服文学"被描写"的地位与身份,这既是鲁迅现实感的表现,也是恪守文学立场,在现实政治中屈而求伸的努力,因而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鲁迅表现出了一种对文学与政治的双歧思考。

  • 标签: 鲁迅 文学史叙事 政治维度
  • 简介:《儿女英雄传》打破了传统古典小说的叙事层次(创作层一叙事层一故事层),通过内化评点的方式将原处于上层的创作层下降至故事层,成为被叙对象;与此同时,令处于叙事底层的故事人物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跳脱所在的故事层,对位于叙事上层的叙事者与作者进行评论,形成一种特殊的叙事干预——“叙事僭越”。“叙事僭越”的运用巧妙地暴露了小说的虚构,成功地将读者卷入了小说创作之中,为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小说作者文康虽未能在人物塑造与情节构筑上实现其“反红楼”的意图,但在叙事艺术上却取得了突破,成功颠覆了《红楼梦》的“以幻写真”,以其特有的“游戏”心态解构了古代小说使命式的沉重感。

  • 标签: 《儿女英雄传》 叙事层次 叙事僭越“反红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9
  • 简介:女性——作家——身体,这些作家都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中国女性的内心和生活,书写身体与所谓的女性解放

  • 标签: 叙事文学 文学道德 欲望叙事
  • 简介:<正>在古代文学的传承过程中,人们不断完善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但随着诗歌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受到规则的制约,甚至于限制思想的表达。所谓过犹不及就是对诗歌创作发展的很好描述。诗歌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学史上的发展可以说是光辉灿烂,甚至于诗歌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然而这些都没有脱离情感。诗歌重在表达情感,

  • 标签: 古典诗歌 古代文学 《木兰诗》 乐府诗 十五从军征 尽意
  • 简介:康巴作家群近年来在当代文坛异军突起,嘎子是其中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香秘》不仅展现了康巴独特的地域风貌,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文化内涵,不仅使用了传统的文字叙述,而且娴熟运用了现代小说创作技巧——空间叙事,体现了作者较高的创作水平。这里所谈空间叙事,是针对故事情节发展不再以时间线性为主要依据,事件链接不再以因果关系为动力而言。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从空间形态、

  • 标签: 嘎子小说 小说香 空间叙事
  • 简介:李佩甫是当代乡土文学作家的代表,在他的笔下,现代乡村中的矛盾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显得尤为突出,那些人性都被他清晰地展现给了读者。在研究李佩甫的小说时,权力叙事与离土叙事是重点,本文便通过总结李佩甫的作品风格,进而对其离土叙事与权力叙事进行研究,努力去探讨和分析其作品中叙事特点的价值与不足。

  • 标签: 李佩甫 文学创作 叙事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