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阴茎黑色素临床少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阴茎外伤20个月,发现阴茎肿物14个月入院,行阴茎肿物切除+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示阴茎恶性黑色素,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后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示双侧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行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7个周期。术后随访22个月,未出现疾病进展。

  • 标签: 黑色素瘤 阴茎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横纹肌样(MR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18例MRT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肿瘤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患儿的生存率差异,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8例MRT患儿中男5例、女13例,发病年龄30.5(12.0,75.0)月龄,肿瘤直径(80±29)mm,免疫组织化学均不表达整合酶相互作用因子1(INI-1)。肾脏恶性横纹肌样(MRTK)7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ATRT)6例、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横纹肌样(EERT)5例,确诊时12例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1例有局部或远处转移,4例在治疗中发生转移。首选手术切除,3例术前行穿刺活检,13例完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未能手术。13例参照肾母细胞、髓母细胞及横纹肌肉瘤国内常用方案化疗,5例采用国际通用方案;9例接受放疗,其中MRTK 1例,ATRT和EERT各4例。截至2022年1月,存活7例,死亡11例。3年的PFS、OS分别为(8±8)%和(14±12)%,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5年OS,结果示EERT组高于ATRT和MRTK组(χ²=16.31,P<0.001),肿瘤直径<80 mm组高于≥80 mm组(χ²=4.49,P=0.034),接受放疗组高于未放疗组(χ²=3.97,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肿瘤分型、年龄、肿瘤直径、放射治疗、化疗方案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以上因素对OS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rank检验分析3年PFS,EERT组高于ATRT和MRTK组(χ²=11.14,P=0.004),>3岁组高于≤3岁(χ²=10.1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肿瘤分型、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年龄、肿瘤破裂、放射治疗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示:临床分期(HR=0.49,95%CI 0.26~0.94,P=0.031)、肿瘤直径(HR=8.67,95%CI 1.84~40.89,P=0.006)、年龄(HR=0.01,95%CI 0.00~0.15,P=0.001)对PFS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T多发生于儿童早期,侵袭性和致命性强,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年龄是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预后 恶性横纹肌样瘤
  • 简介:恶性外周神经鞘(MPNST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目前,MPNSTs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唯一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法,放化疗的作用仍未得完全确定。MPNSTs恶性程度较高,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高,尽管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预后仍较差,5年生存率为35%~50%。因MPNSTs比较罕见,临床医师多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对MPNST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规范诊疗。

  • 标签: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治疗 靶向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患者男,54岁,因左侧鼻腔堵塞、脓涕、嗅觉减退2个月,涕中带血1个月入院.检查左鼻腔,可见表面不光滑淡红色新生物,新生物来自下鼻甲,鼻中隔向右偏.

  • 标签: 黑色素瘤 鼻腔
  • 简介:乳腺恶性淋巴少见,复恩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体检发现右乳肿块而就诊。查体:双乳对称,无乳头凹陷、溢液、溢血。右乳晕外上象限可扪及一大小约50mm×35mm×18mm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活动可,无皮肤粘连,元明显触痛,左乳触诊未及明显异常。

  • 标签: 乳腺恶性淋巴瘤 超声表现 华山医院 临床资料 乳头凹陷 皮肤粘连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因右下腹疼痛2个月于2009年4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部位于麦氏点附近,呈持续性。在院外多次行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行抗炎治疗20余天,效果不佳,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

  • 标签: 小肠恶性淋巴瘤 误诊
  • 简介:  患者男,44岁.有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半年,无眼痛,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颞下方虹膜膨隆,从4:00~10:00虹膜表面见大量散在黑色素沉着,相应巩膜面未见明显粗大血管,扩瞳后见品状体透明,向鼻上方移位,颞下可见晶状体缘及悬韧带,从5:00~9:00可见一个高度隆起球形黑色肿块(图1),间接眼底镜下可见肿块后视网膜轻度隆起,并伴局部一个球形隆起,后极部视网膜正常.……

  • 标签: 睫状体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例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流式细胞分离术”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组织形态、细胞 DNA倍体数量,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的区别,预测良性细胞转化为恶性恶性嗜铬细胞潜在因素。方法:通过北京协和医院 2014-2019年间存档 22例并伴随诊断结果病体组织进行“流式细胞分离术”实验,其中良性肿瘤病原体 10例,恶性肿瘤病原体 12例,分别将良性与恶性病原体分别与分离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在显微镜下观察良性和恶性嗜铬细胞组织切片,分析对比组织形态和细胞 DNA倍体数量变化。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良性嗜铬细胞组织形态较完整,能缓慢与分离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细胞 DNA倍体增长趋势缓慢;而恶性嗜铬细胞呈现不规则分裂状态,与分离试剂的反应速率加快,细胞 DNA倍体数量无线增长。结论:良性嗜铬细胞分裂速率慢于恶性嗜铬细胞分裂速率,良性嗜铬细胞细胞 DNA倍体数量增长趋势慢于恶性嗜铬细胞的细胞 DNA倍体数量增长趋势。

  • 标签: 良性 恶性 嗜铬细胞瘤 组织形态 DNA倍体数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2例原发于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例均为卵巢占位性病变,肿瘤组织由恶性上皮和间叶成分共同构成。肿瘤细胞中,上皮成分均表达AE1/AE3和EMA。而VimentinDesminS-100均为阴性。梭形细胞区域均弥漫表达Vimentin,EMA、Desmin和S-100均为阴性。结论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发生于卵巢较为少见,病程进展快,预后差、生存时间短,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 标签: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卵巢 病理
  • 简介:恶性淋巴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何杰金氏淋巴(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NHL)。两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特征[1,2]。以往诊断主要是CT扫描及淋巴管造影。但确诊主要是靠手术切除或穿刺病理检查[3]。本文就40例恶性淋巴进行超声诊断分析,以探讨超声对恶性淋巴的诊断价值以及进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疗效等。1 材料与方法40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经我院或外院病理诊断所证实。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3.2岁。病理分型为何杰金氏淋巴8例,非何杰金氏淋巴32例。B超检查应用阿洛卡SD5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超声诊断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原发性恶性黑色素发病占到恶性肿瘤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皮肤多发,然后是眼部,第三位是肛门和直肠部位。近些年,恶性黑色素病发率明显增加,这是由于患者对其不够重视,对恶性黑色素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的,导致患者只是因为一颗“小黑痣”而失去性命。所以在发现“小黑痣”时重视他,并做到立刻就医且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科2018年1-12月,收治恶性黑色素患者16例,经过治疗与护理,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背景与目的:WHOⅡ级的星形细胞手术后在部分患者可能复发,而且,复发时多出现恶性程度增加。本研究探讨TP53蛋白质分子的表达与胶质恶性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第一次手术时为星形细胞(WHOⅡ级)的石蜡包埋标本53例份,其中10例复发时第二次手术肿瘤仍然为Ⅱ级(复发无进展组);10例复发时肿瘤级别升高(Ⅲ级或Ⅳ级)(复发进展组);另外13例在5年内没有复发(无复发组)。免疫组化检测TP53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采用DNA测序法分析TP53蛋白阳性标本TP53外显子5、7、8的突变情况。结果:LTP53阳性率为45.5%(15/33)。复发恶性进展组TP53高于无复发组和无进展组(P〈0.05);TP53无进展组与无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测序共在6例组织中发现7个(共4类)突变,其中1例同时存在2个突变。所有突变者都是恶性进展组病例。结论:TP53突变/蛋白质分子过表达可能是Ⅱ级星形胶质细胞复发恶性进展的预示指标。

  • 标签: TP53 星形细胞瘤 恶性进展 突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罕见的肝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患者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增强CT示肝内巨大富血供软组织肿物。全身麻醉行开腹肝脏病灶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肝脏恶性孤立性纤维。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肝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恶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恶性胶质,传统的治疗只能有限的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被称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它通过激发和补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来杀灭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轻和长期记忆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策略,已在黑色素、肾癌和大肠癌取得肯定的疗效。由于神经系统的特殊性,脑胶质的系统

  • 标签: 局部免疫治疗 恶性胶质瘤 脑胶质瘤 治疗模式 黑色素瘤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胶质补救性化疗的临床方案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复发性恶性胶质的补救性化疗病例8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的病理证实是胶质2~4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为ACNU联合CDDP72小时持续灌注化疗组,对照组为替莫唑胺化疗组。结果实验组中PR17例,SD10例,PD13例,缓解率42.5%。对照组PR3例,SD17例,PD20例,缓解率到7.50%。实验组的近期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从第一次化疗开始算起,实验组的生存期9.1±1.0个月,生存率28.0%。对照组的生存期是8.2±3.6个月,为18.5%。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术前应用ACNU联合CDDP72小时持续灌注化疗法,能显著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手术后的复发率。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补救性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