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变中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EEP术治疗的104例宫颈上皮变患者,观察指标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术后一月随访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术后三月随访TCT、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一月定量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与术前的定量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三月随访TCT,治愈率达95.19%。结论LEEP术不仅诊断和疗效令人满意,且具有简便、易操作、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属于一种无创性的物理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并成为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方法。目的讨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样病变患者护理。方法对患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样病变患者进行护理。结论治疗前常规了解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如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凝血象、血糖及心电图等,并行常规白带检查,排除各种急性阴道炎。聚焦超声治疗后即刻会出现外阴充血水肿,24小时后达高峰,3天后水肿逐渐减轻,1周左右消退。

  • 标签: 聚焦超声 治疗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护理
  • 简介:DNA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一些抑癌基因甲基化与CIN的相关性。提出这些抑癌基因甲基化在CIN诊断、治疗以及预测病情发展方向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 标签: CIN 甲基化 RARβ ESR1 CDH1 NKX6-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病变(CIN)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LEEP刀行宫颈环行电切术,对我院门诊确诊为CIN的123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的追踪随访。结果手术平均时间7min(5~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ml(3~50ml),术前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相符104例(84.6%),上升14例(11.4%),下降5例(4.0%),宫颈创面均在3个月内愈合。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追踪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除2例手术后复发外,其余均治愈未复发。临床治愈率达98.4%。结论LEEP术治疗CIN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样病变(CIN)的效果。方法130例经细胞学、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样病变患者行LEEP。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随访情况。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学检查,并比较术前、术后病理结果。结果LEEP治疗各级CIN一次性成功率达96.9%,平均手术时间6±1.3分钟,出血量平均为8±2.4毫升,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51.5%,术后病理级别上升19.1%、下降29.2%。结论LEEP用于治疗宫颈上皮样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上皮样血管内皮(HEHE)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4月至2019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6例HEHE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龄23~65岁,平均44.4岁。观察病灶数量、大小、形态、分型、强化方式等,分析病灶MRI影像特征。结果26例患者共382个病灶,病灶直径0.5~12.0 cm,平均2.2 cm。单发结节型4例,病灶T1加权成像(T1WI)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I)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中心高信号、外周环形低信号;增强后病灶环形向心或环形持续强化。多发结节型14例147个病灶,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中心低信号、外周环形高信号,ADC图中心高信号、外周环形低信号;增强后病灶环形向心及环形持续强化;6例有24个病灶"双环征",7例有21个病灶包膜"皱缩征",7例16个病灶"棒棒糖征",5例18个病灶"内血管征"。融合型8例231个病灶,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图中心高信号、外周低信号;增强后病灶云絮状或环形向心强化;8例有87个病灶"靶征"、55个病灶"棒棒糖征"和42个病灶包膜"皱缩征",5例36个病灶"内血管征"。结论HEHE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病灶近包膜分布,并相互融合,T2WI见"靶征"、包膜"皱缩征",门静脉期"双环征"、"棒棒糖征"及"内血管征"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报告2例上皮样血管,分别为18岁女性和10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皮肤出现丘疹、结节、质硬肿物。病理表现均为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凸出管腔,形成墓碑状,真皮下层血管增生,管周不等量淋巴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诊断符合上皮样血管。并对其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上皮样血管瘤
  • 简介:WHO工作小组自应用“高级别上皮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IN)”这个诊断术语以来,给临床及病理科医师带来了很大困扰,目前仍没有一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和循证医学检验了的统一处理方案标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把握结直肠HGIN的临床诊断及采取何种处理策略值得研究。现将结直肠HGIN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疑似患有宫颈上皮变的患者展开临床诊断研究,了解电子阴道镜在此方面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此类患者共300例,将其按照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肉眼活检,观察组为阴道镜检查,将病理学诊断作为研究标准,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阴道镜检查的观察组患者在符合率方面远远优于采用肉眼活检的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镜检验能够有效检出宫颈上皮变疾病,适合在临床诊断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 病理学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行ESD手术切除治疗的100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时间、病灶长度等,观察ESD在不同类型病变中的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病变占管周面积大小与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相关性,观察术后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患者复查情况。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时间、病灶长度均显著多于高级别上皮变患者(P〈0.05),两种疾病类型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穿孔、胸骨后疼痛等现象,但经对症治疗得到有效缓解。随着病变占管周面积的增加,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术后2个月复检创面愈合率为100%,术后6个月复检1例患者出现局灶复发,术后12个月复检又有l例患者出现责门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变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ESD 早期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样癌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其病因进行文献分析。方法对近期收治的一例胃淋巴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胃淋巴上皮样癌,术后行化疗,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淋巴上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但其病因及预后与胃癌不同。

  • 标签: 胃肿瘤 病理学 临床 疱疹病毒4型 微卫星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