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腹腔镜在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普外科于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按照其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采取开腹手术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与采取腹腔镜手术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比开腹手术更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普外科 腹腔镜 开腹手术 急腹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21世纪以来,医学领域应用循证医学证据已经从理论进入到指导临床实践的范畴。其中,直肠癌作为世界范围的高发疾病,始终受到肿瘤学家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国诸多研究中心开展的与结直肠癌综合诊治相关的临床RCT研究结果,极大地推动、提高了直肠癌的诊治水平,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

  • 标签: 循证医学证据 结直肠癌 外科规范治疗 临床实践 诊治水平 RCT研究
  • 简介: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IVH)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随着微创手术、脑室体外引流、纤溶疗法的不断应用和完善,使IVH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我院自1993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IVH病人53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出血病人 脑室出血 外科治疗 HEMORRHAGE 脑室体外引流 治疗效果
  • 简介: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而肝脏是晚期CRC最易发生转移的靶器官之一。目前,对于CRC肝转移患者,治疗理念已经从单纯手术切除病灶转变成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介入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多学科专家组(muttidicisplinaryteam,MDT)协同诊疗的新模式,本文就CRC肝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外科治疗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结直肠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1859年,SamuelWilks首先提出这个专业名词。到了20世纪初叶,在《皇家社会医学》(RoyalSocietyofMedicine)上已收集了300多例UC的报道。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UC的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遗传、自身免疫、感染、饮食、心理因素、口服避孕药、环境及氧化代谢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UC的发病机制与宿主对外界抗原物质过敏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关系密切。另外,认为细菌性感染并非致病因素,而是诱发和加重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UC的临床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可引起肠壁发生严重病理变化。近年来,UC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情况亦不同(见表1)。据日本厚生省2000年的资料,自1994年以来该国每年发病人数均增加3000-3500多例。在我国,目前UC病人亦有不断增多的倾向。从1981年到2000年我国医学文献报告10218例,其中最近十年报告的病例数目是前10年的3.8倍,特别是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报告的病例达3065例,远远超过UC高发区全欧洲同期(1991/1993)新诊断的患者数(1397例)。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炎性肠疾病
  • 简介:背景: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由于严重程度不同,病变范围差异较大,手术治疗尚缺乏统一原则.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影响股骨纤维结构不良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84处股骨病灶)的病例资料.收集的临床数据包括:基本数据(性别、诊断时年龄、病灶处初次骨折的年龄),初诊时的主要症状,受累部位(单发型或多发型),股骨病灶部位和病理结果.手术相关数据:手术时间,失血量,植骨类型,内固定方式(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早期并发症(感染和血肿).随访相关数据:相关并发症(是否出现骨折及恶变),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功能评分.结果:3处病灶(3/84,3.6%)住院期间出现早期伤口并发症,其中2处为切口感染,1处为切口血肿,均经伤口清创后愈合.10处病灶采用髓内固定,64处病灶采用髓外接骨板固定.髓内固定组早期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10,20%)明显高于髓外接骨板固定组(1/64,1.6%,P<0.001).82例患者中66例获得末次随访,随访比例为80.5%,中位随访时间为47.1个月.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出现局部复发.随访期间无恶变病例出现.伴有“牧羊拐”畸形组(n=8)和无畸形组(n=58)末次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29.1±1.1)分和(29.8±0.6)分,“牧羊拐”畸形组功能明显差于无畸形组(P=0.012).病理骨折和骨纤类型不是影响预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初次骨折时患者年龄是随访期间再次骨折的预测因素,尤其是年龄小于18岁者.“牧羊拐”畸形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方式均可提供足够的生物学稳定,并在中期随访过程中可获得相同的预后.

  • 标签: 骨纤维结构不良 外科治疗 随访 病理骨折 “牧羊拐”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胸腔镜后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后纵膈肿瘤切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n=30)和常规开胸组(n=30),胸腔镜组受试者采用胸腔镜进行肿瘤切除,常规开胸组受试者采用常规的开胸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术后统计对比两组受试者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血气分析PO2、PCO2、SpO2。结果胸腔镜组受试者手术时间(67±37)min、住院时间(6±2)d、胸管引流时间(2±1)d和下床时间(1.5±0.5)d均少于常规开胸组的手术时间(110±30)min、住院时间(12±3)d、胸管引流时间(4±2)d和下床时间(2.5±1)d,差异有意义(P<0.05);与常规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30±20对比200±100mL)明显较少,PO2、SpO2明显较高,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PCO2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后纵膈肿瘤切除术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PO2和Spo2。

  • 标签: 胸腔镜 外科治疗 后纵膈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神经外科实施开颅手术患者39例,术后均再次实施手术治疗,借助格拉斯昏迷评分对患者再次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后格拉斯昏迷评分情况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颅手术后给予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开颅术 脑肿瘤
  • 简介:背景:肺癌是临床上脊柱转移癌常见来源,虽然手术在治疗脊柱转移癌时效果肯定,但对上述肿瘤来源的脊柱转移癌缺乏特异性指导意义。目的:评估肺癌伴脊柱转移癌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肺癌伴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对肺癌脊柱转移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Frankel分级、EORTCQLQ-C30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情况、脊髓损伤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二便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肺癌伴脊柱转移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4.7%、18.8%、14.1%。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EORTCQLQ-C30评分、二便障碍发生率均低于术前[(3.44±1.15)分vs(9.23±0.56)分,(50.26±12.58)分vs(86.42±6.94)分,35.4%(17/48)vs60.4%(29/48)],Frankel分级优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61,P〈0.001;t=17.437,P〈0.001;χ~2=6.010,P=0.014;u=8.121,P=0.017)。术后共5例(10.4%)患者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手术治疗肺癌伴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在治疗肺癌脊柱转移时值得临床合理选择应用。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转移 脊柱 外科治疗
  • 简介:下肢静脉性溃疡是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困难、复发率高,不同因素所导致的下肢静脉高压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采用多种微创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58例,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6月一2008年10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点状切口曲张静脉抽剥术、点状切口或腔镜下穿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endoscopicperforatorsurgery,SEPS)、溃疡旁曲张静脉皮下缝扎术、

  • 标签: 静脉曲张溃疡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回顾分析外科危重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随机全静脉营养38例(PN组);肠内、肠外联合营养44例(EN+PN组)。分别于营养支持治疗前、治疗7d测定外周血内毒素;营养支持治疗14d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营养支持治疗7d,EN+PN组与PN组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P〈0.05);Hb、AL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5,P〈0.05;t=2.026,P〈0.05);CH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P〉0.05)。营养支持治疗14d,EN+PN组较PN组Hb、ALB、CHO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P〈0.05;t=2.292,P〈0.05;t=2.128,P〈0.05)。联合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危重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 标签: 危重患者 肠黏膜屏障 营养支持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85年1月~1997年11月间收治的54例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例行外科治疗,其中36例患者术前接受计划性术前放疗,剂量为40Gy。手术方式:8例经前颅凹颅面联合入路切除累及颅底的鼻腔鼻窦肿瘤,26例行一侧上颌骨并眶内容切除,19例一侧上颌骨切除,1例姑息切除。全部病例获随访。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52.3%、47.8%。结论:采用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有效的重建方式,配合放射治疗可有效提高晚期上颌窦癌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鼻窦肿瘤 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 上颌骨切除 姑息切除
  • 简介:摘要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炎肠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患者进行手术后大约有百分之二十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腹部手术后早起肠梗阻存在多种类型,通常较为常见的有炎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等,有时很难判断属于哪种类型。肠梗阻处理方法不恰当,可能会是病情愈发的严重,更甚会引发重度感染,出现肠坏死、肺炎膜等较为严重的情况。肠梗阻疾病的治疗析中临床诊断阶段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容易误诊,最终影响到治疗的恢复效果。对于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探究,很多医院做过有关的实验,这些医院会选取一个时间段内的入院进行了腹部手术后的早起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并进行分组,一组进行常规治疗,另一组则是综合治疗,最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119例在我院接受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4例,女性55例。年龄段在19岁-58岁,平均年龄39.8岁。所有患者中117人输尿管狭窄,2人输尿管闭锁,其中狭窄段长度小于1.7cm的91例,1.7cm到4.0cm的患者1例,长度超过4.0cm的24例。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者34例。狭窄部位位于输尿管上段,患者33人,中段21人,下段39人,两处或两处以上狭窄者16例。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104例通过内窥镜找到正确引导方向,成功治愈,治愈率87.39%,13例治疗效果不显著,2例治疗失败,未有任何改善。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可有效治疗输尿管狭窄,治疗过程简单、安全、有效,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腔内 泌尿外科技术 输尿管 狭窄
  • 简介: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a,OI)是一种编码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骨脆性增加疾病。由于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就会导致OI患者反复骨折、进行性骨骼畸形。临床上尚无根治OI的方法。应用双膦酸盐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对于合并严重下肢骨骼畸形的OI,手术矫形及固定并结合内科及康复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恢复此类患者功能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石膏固定、截骨后接骨板固定、多段截骨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以及可延长髓内钉固定等方式。其中多段截骨联合弹性髓内钉和可延长髓内钉固定是当前治疗重度下肢长骨畸形的最主要方法。近些年发展的产前筛查技术、异体干细胞移植、基因靶向治疗等技术有望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成骨不全症 多段截骨矫形 弹性髓内钉 可延长髓内钉